解读集美政协工作亮点
围绕大局展作为 共谋转型献良策
集美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昨开幕,本报为您解读集美区政协工作亮点
2022-12-2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今年4月,集美区政协围绕“推进全区托育机构规范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对口协商。

  

集美区政协委员深入灌口镇双岭村调研乡村振兴项目。(本组图/集美区政协 提供)

  本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沈琦

  集美进入“两会”时间。昨日上午,政协第九届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此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将审议九届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和有关决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报告,共商集美发展大计,共谋转型升级良策。

  一年来,集美区政协在资政建言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集美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了“政协力量”。新的一年,区政协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大事、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认真履职,为集美“在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走前头作示范”凝聚合力。

  聚焦中心重点

  全方位服务青年群体

  聚焦中心任务、展现担当作为。过去的一年,集美区政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务实协商议政、主动建言献策,一年来共提出提案245件,经审查合并立案135件,确定重点提案4件。针对“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高素质高颜值影视音乐名城”等重点议题开展协商,形成3件建议案、提出意见建议59条,凝心聚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两个月前,全市第一家由企业全资建设、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运营的托育中心“厦门博雅启萌托育中心姚明织带分园”正式开园,重点服务姚明织带和后溪工业组团的企业职工,解决育龄青年家庭“育儿难”问题。在此之前,位于软件园三期的集美首家国企普惠托育中心—集美国投嘉幼托育中心软三园也正式揭牌,为软件园三期的带娃白领、青年职工减负分忧。

  这些普惠托育项目的高效落地,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推动和付出。当前,集美正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为了更好地服务正处于生育年龄和事业奋斗阶段的青年群体、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4月,集美区政协组织教科卫体委、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委员围绕“推进全区托育机构规范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对口协商,邀请政协委员、业界专家代表与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面对面”,集思广益提建议、想对策。一年来,集美区新改扩建12家托育机构、6家加入普惠托育,让更多青年能在集美安心创业就业。

  精准建言献策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应超前规划建设路网体系及交通枢纽,建立道路车流量动态监控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倡导企事业单位或商业办公地下停车场,实行错时开放,缓解停车难题;要提升桥梁下主要干道的交叉群,合理规划路口节点并配套交通信号灯……5月12日,区政协组织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委、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委员围绕“打通交通‘堵点’,提升城区通勤能力”开展专题视察。委员们实地视察集美大道与同集路交叉口(孙厝路口)等多个路段,针对问题精准建言,推动相关问题改善解决。

  过去一年,委员们紧扣城市形象提升、管理精细化、交通出行等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提出提案44件,助推城市品质提升。在区政协“建立智慧大城管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议下,集美区委区政府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整合7个指挥中心,完善“一网统管”,建设“智慧集美”平台,打造城区治理集美新样板。

  推动“十里长堤”完善提升配套设施、改善曾营小学周边交通“微循环”、完成集美北部工业园区天马路公交站点优化方案……集美区政协积极推进一线协商机制,通过组织实地调研视察、有针对性地建言献策,让一批与城市品质提升有关的实事项目得到解决和改善。

  加强沟通协调

  推动实事落地见效

  今年秋季,集美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新办的海凤小学进入集美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标志着集美区集团化办学步伐加快。近年来,随着集美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素质提高,辖区群众对“家门口”的高质量教育有了更多期待。为了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集美区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区政协多次开展相关课题调研,形成高质量的提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从群众诉求中找到解题思路,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政协情怀。一年来,委员们紧扣教育、卫生、养老、文体等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提案54件,倾心尽力助推民生事业提质,使政协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区政协积极创新协商办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跟踪督办,以推动民生实事回应民生期待,用心用情发出“政协好声音”。

  【政协声音】

  民革集美区总支:

  突出乡村特色 打造研学结合的风光动线

  这几年,周末游、近郊游、短途游等“微度假”模式日益成为假期旅游市场主导方向。集美区应抓住机会,加快建设生态绿道,把回归田园和闽南农俗作为乡村旅游的亮点。比如,以苎溪桥为中心,沿后溪—苎溪流域建设溪流湿地——农田湿地生态景观,利用水系形成乡村慢行系统,串联起杏林湾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休闲健康慢行、体验生态文明和现代农业研学相结合的风光动线。还可依托灌口深厚的传统饮食文化,选址打造一站式的“灌口小吃城”,塑造具有闽南特色的旅游品牌。

  民盟集美区基层委:

  结合嘉庚文化  构建“元宇宙”文旅场景

  如何利用“元宇宙”为文化和旅游行业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构建文化旅游新格局赋能,是集美区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建议集美区依托嘉庚精神及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等“一精神三文化”等精神文化资产,积极开发“元宇宙+文旅”代表性文旅项目。比如,开发具有“嘉庚精神”“嘉庚文化”等纪念意义的“元宇宙”IP项目和数字藏品等,展现嘉庚文化的独特创造和价值理念;结合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在嘉庚纪念馆、龙舟池等景区,增加“元宇宙”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新游览模式;以十里长堤、集杏海堤、杏滨路等滨海旅游线作为“元宇宙+”应用场景,实现多元多场景多层次的文旅新消费项目落地发展。

  民建集美区基层委: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且拥有“独门绝技”,转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对推动集美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发现,集美“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要素保障不够充分、支持政策未形成体系、缺乏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及技能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在集美建设“专精特新专项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实现平台对企业的精准识别、针对辅导、主动服务,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人才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集美“学村”的优势,鼓励高校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互动,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程师”培养专项项目,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