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启新程
——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一周年综述
2022-12-2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一年来,厦门秉持特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排头兵。图为美丽的五缘湾。(本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本报特稿·

  本报记者 蓝碧霞 刘艳 徐景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这是扬帆奋进的一年!过去一年,厦门牢记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职责使命,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高起点、高素质的竞争态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排头兵。

  去年的今天,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厦门提出重要要求和殷切期许——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厦门人民一刻不敢忘怀,一刻不敢懈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转化为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这一年,正是厦门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跌宕起伏,遭遇了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诸多变数,承受了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带来的发展阵痛,但厦门牢记嘱托,踔厉奋发,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向前,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这一年,厦门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位居全国15个同类城市第一。

  这一年,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启动国内首个元宇宙先导区创建工作,开建福建省唯一的全面面向新工业的工业化热数据中心——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这一年,厦门助企纾困力度加大。一系列减税降费、稳增长政策,抵御全球经济下滑的寒潮,给企业带来绵绵暖意。450多亿元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一对一”的益企服务中,近千家重点企业有了“服务专员”。

  这一年,厦门人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多。我市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试运营,海沧疏港通道建成通车,全市建成76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万个,创历年之最。

  这一年,市委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贺信重要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当先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作示范,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事业取得新进步。

  就在本月9日,一个关系厦门未来的重大战略规划,在贯彻落实贺信重要精神一周年之际,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历时一年科学谋划,重磅出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绘制了蓝图。

  这个战略规划对标对表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紧扣贺信提出的“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总体目标、“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两点重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三项重点任务,提出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两岸融合发展、文化自强自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共同富裕等六个方面加大探索,努力闯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契合人民需求、体现厦门特点的现代化路径。

  市委指出,国家要实现全面现代化,有很多难题要克服,有很多问题要改革,需要我们作为“先行军”“探测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探路先行。

  改革开放40多年积淀在骨子里的改革创新意识,伴随着特区建设者对发展路径的思考,愈加强烈。

  先行先试

  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2022年,厦门国企改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21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为16家,其中海翼集团正式成为国贸控股集团大家园的一员,轨道交通集团和特房集团合并成为“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整合效果初步显现,今年来,国有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这一年,厦门以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猛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被打破;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改革举措取得了可喜成效。

  ——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实施3个轨道TOD项目、策划生成18个PPP项目和8个REITs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中金厦门安居REIT”成为全国首批上市交易的保障房REITs项目。

  ——招投标“评定分离”全面推行,构建起竞价择优体系,222个试行项目节约成本20亿元,项目开工明显加快。

  ——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同安区白交祠村落地。

  ——《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推出21条全国首创或领先措施,进一步解决市场主体关注的难点、痛点。

  ——厦门自贸片区新增15项全国首创举措,象屿、海沧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离岸国际贸易试点、数字自贸区加快推进。

  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创造机遇,这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部署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劲的动能支撑。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这一年,厦门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持续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强化外循环优势,拓展内循环空间,巩固提升厦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的区位优势。

  “更高水平”,体现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

  今年4月,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成立,全面吹响“举全市之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于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港口是提升厦门城市竞争力的底层优势,也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载体。一年来,我市围绕港区功能提升、集疏运体系优化、通关便利化等工作进行重点攻关;从政策、资金、招商、配套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1-10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018万标箱;11月,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3.36万标箱,刷新自开港以来单月最好成绩,持续巩固全国第七、全球第十三的强港地位。

  “更高水平”,体现在对外开放大通道进一步打通。

  12月5日,海天东渡码头,巨轮鸣笛,厦门港今年新增的第20条外贸集装箱航线开航。这条航线,也是今年厦门港开通的第15条RCEP航线。截至目前,我市外贸集装箱航线增至131条。

  “外贸集装箱航线不断新增,既充分发挥了厦门港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也彰显了各方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信心。”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企划运营部总经理陈赟说。

  今年,“丝路海运”航线增至94条;中欧(厦门)班列增开至白俄罗斯线路;厦门翔安机场全面开工。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厦门全力以赴,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筑要素流通大通道、资源配置大枢纽、区域发展大链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厦门高效衔接。

  “更高水平”,体现在重大对外开放平台越做越强。

  9月,“金钥匙”和“金砖”在厦门交相辉映。第22届投洽会全球瞩目,举办了50多场投资洽谈及项目对接,有48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额达3420亿元。金砖“中国年”系列活动推出104个示范项目,金砖创新基地签约29个合作项目、总投资181亿元。

  海丝中央法务区成立一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集聚法务相关机构800多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云平台等建成投用,现代化国际化的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初步形成。

  “更高水平”,还体现在我市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这一年,我市实施《厦门市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行动方案》,推动外贸进出口保稳提质;出台《厦门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进一步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发布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2022年,厦门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排头兵位置,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获评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正向激励支持10个城市之一。

  创新引领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11月底,海拔3356米的玉龙雪山山道上,在全球首批燃料电池汽车高海拔测试中,厦门企业金龙客车最先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

  这是一场“从0到1”技术革新的突破,展现了厦门制造的实力。此前,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尚无在海拔2800-3400米山区道路环境的实际应用案例。

  今年8月,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获得泰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认证,意味着该产品可以在泰国上市,更意味着“厦门智造”凭借高效安全和优异品质,逐步打破市场壁垒,进入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这些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技术、高质量的企业,都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生动写照。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厦门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固“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出口退税阶段性提速政策落地以来,公司已收到出口退税款约520万元。”厦门永铠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仰伦介绍,“充沛的现金流让公司更安心地开拓市场,争取更多订单。”

  市场主体是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主体,稳住市场主体就稳住了厦门经济基本盘。今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用心用情为企业“赋能”“增效”,顶格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四轮稳增长措施,1-10月落实市级稳增长政策200亿元,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54亿元,运用财政杠杆撬动银行帮扶资金超500亿元。

  一年来,一帧帧生机勃发的画面,涌现在厦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一个个百亿量级项目相继落户,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新赛道。

  瞄准未来产业发力,今年2月,厦门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升空,城市跨入“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新征程。这也标志着我市在科技创新、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踏着新时代的鼓点,今年国庆前,总投资330亿元的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厦开工。倚重创新,天马不断上演“显”中取胜的佳绩,在厦总投资超100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厦门也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座覆盖所有主流显示技术的高新产业城市。

  和着高质量发展的节拍,今年9月6日,超百亿级项目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一期)正式开工。宁德时代党委书记陈元太表示:“我们将把项目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工厂、智慧工厂、数字工厂,积极引入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助力厦门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一极。”

  不同的产业类别,指向的均是厦门产业的速度和高度。厦门谋划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支柱产业、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并逐一制定发展方案和支撑政策,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源。今年以来,厦门对科技创新之于城市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高层次建设创新平台、高标准构建创新机制、高水平培育创新人才。标志性创新工程“厦门科学城”已启动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全新格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厦门“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城市百强。排名的跃升,彰显出厦门科技实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项目是做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年来,我市全力上项目、抓招商,以高强度有效投资提振市场信心。

  ——以开工为环节,重塑项目工作流程、重构项目评价体系。我市每季度组织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展一次项目工作现场评价,1-10月,新开工建设项目1026个、增长55%,计划总投资3347亿元。

  ——以招商引活水,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我市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举办企业家大会、校友经济发展大会,大力开展投行招商、基金招商,注册私募基金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厦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尽显新气象。

  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9万户,增长29.7%。我市三家世界500强国企合计实现批发零售额1.37万亿元、增长33.5%。

  创新动能更澎湃——今年,厦门引进6家新型研究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净增700家以上、总数超过3500家;1-10月,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52亿元,其中302家企业增长超100%。

  产业“脉动”更强劲——天马显示、士兰微电子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年内可新增百亿工业企业3家。14个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省第一。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融合两岸

  做好对台“通、惠、情”三篇文章

  台资企业厦门群鑫机械有限公司今年表现亮眼。公司生产的最新一代智能动感单车,可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身临其境的骑行,今年一上市就风靡健身圈。这一年,公司开发的跑步机、健身车等100多种健身器材产品,畅销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植厦门20多年的群鑫机械,已经成为厦门体育行业中“走出去”的主力军。

  新冠肺炎疫情没能阻挡厦台交流合作的脚步。今年前十个月,厦门实际使用台资增长33.9%,对台贸易出口额增长34.1%。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认为,在疫情这么艰困的形势下,这样的两位数增长,说明大家对两岸融合发展充满信心。

  不论外界环境如何起伏变幻,台商依然把来大陆投资作为最佳选择。1-10月,厦门新设立台资企业596家,增长14.4%;一批重点台资项目增资到资;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企业增至1517家。

  吴家莹说,厦门对台胞台企释出的善意与诚意,让越来越多的台胞愿意到这里来创业打拼。

  今年初,我市针对去年底出台的《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落地制定了《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里,惠台举措具体明确,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台胞纷纷点赞“有温度、有力度、有针对性”。

  实实在在的惠台“大礼包”,帮助台企转向升级的暖心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厦门打拼更有底气,也让他们对“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切身体验。

  台北青年徐冠胜在厦门深耕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研发,今年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业绩稳健增长。

  他说:“厦门给我们很好的生活环境,很好的发展条件。政府的补助看得到也拿得到,市场的开放性也感触得到。”

  为助力在厦台湾青年实现“创业梦”,厦门银行创新推出台商“创业担保贷”,提供信用免担保小额融资支持。作为首笔台胞“创业担保贷”的获得者,黄启荣说:“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我对在大陆创业更有信心。”

  疫情冲击下,一些台资企业融资困难。我市贴合台企实际需求,相继设立大陆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首家全国性台商产业投资基金,为台企提供多方位的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开放包容的厦门,也广纳台湾人才,一年来,不仅举办了台湾专才对接会,还评选台湾特聘专家,人才政策一再加码。

  台企冠捷科技集团副总裁王必禄深有感触,他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厦门真心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譬如人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对企业来讲,是真正的“留才生根”。

  在经济领域之外,今年来,厦台社会文化交流持续推进。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让两岸青年深受鼓舞。一个个“向彼此走进”的故事,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12月3日,第十八届海图会在厦门闭幕,促成两岸图书交易额4020万元人民币,达成两岸版权交易及相关产业项目合作312项。

  同时,“厦金共同生活圈”正在构建,金门已成为厦台跨境贸易的货物中转集散中心;厦金基础设施联通加快推进,通电、通气、通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总之,这一年,处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最前沿的厦门,先行先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继续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同产业、共同家园,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努力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

  新征程,新起点,砥砺奋进再出发。

  党的二十大指明方向,“中华号”巍巍巨轮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道,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作为“排头兵”的厦门,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勤劳勇敢的厦门人民,将牢记嘱托,勇毅前行,紧紧盯住“一个总体目标、两点重要要求、三项重点任务”,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继续创造爱拼敢赢的传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华章作出厦门贡献。

  鹭江潮涌海天阔,击鼓催征正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