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区巨变 触摸发展脉动
厦门日报联动六区及象屿集团推出《勇立潮头 勇毅前行——扬帆奋进这一年》大型融媒体报道
2022-12-2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讯(记者 叶诗忱)在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一周年之际,厦门日报联动六区及象屿集团于昨日上午推出《勇立潮头 勇毅前行——扬帆奋进这一年》大型融媒体报道,沿着改革开放的足迹,跟着跨岛发展的步伐,一起看厦门经济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特区发展的加速度。节目通过厦门日报潮前智媒新闻客户端、厦门日报微博、视频号、抖音平台以及六区视频号播出,反响热烈,引发读者观众的“刷屏热”。

  这场大型融媒体报道亮点多多。节目通过市区融媒体联动的方式,以“铁三角”的豪华主持人阵容惊艳亮相:厦门日报社派出以融媒体主持人和各驻区记者为主的全媒体记者团,区融媒体中心也派出优秀主持人强强联手,还有特邀嘉宾进行解说。他们带领观众走进各区地标,对各区建设亮点如数家珍,用专业又通俗的语言与观众分享在各区的见闻点滴,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厦门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

  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六区及象屿集团,所选取的地点均极具代表性,充分展现了厦门各区及代表国企在城市建设、改革创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成为这次大型融媒体报道的另一个亮点。节目走进位于“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厦门海上世界,带观众领略能看到厦门山海全景的巨型摩天轮“城市之眼”;参观在思明区改革创新过程中,融合数据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指挥平台——“智慧思明”运管中心;来到集美区后溪镇霞城城隍庙,见证海峡两岸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深入海沧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亮点——中国聚乙二醇蛋白质长效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特宝生物;游览位于同安核心区,聚集了高能级项目的银城智谷;观摩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样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翔安区金海街道澳头社区;最后,走进象屿集团大厦,沉浸式体验世界500强新总部的风采。

  网友“南极鳄鱼”看完节目留下感言:“厦门太美了!作为厦门人,我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进步和发展。”网友“雷声话雨”则表示“节目画面精良,观看体验很好,不但有美景,还有解说。点赞!”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祝福厦门,未来会更好!

  思明区

  搭平台 强治理

  本报记者 吴燕如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的思明区又将有一个响亮的名片——“智慧思明”。在昨日的大型融媒体报道中,广大市民朋友透过“智慧思明运管中心”这个平台,一窥智慧思明助推发展的强大作用。

  在思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年前,思明区启动智慧思明建设,围绕智慧社区、智慧城区、智慧产业、智慧经济、智慧政务五个方面,加快业务流程再造、数据和应用的整合归集、开发建设,提升智慧化服务管理水平,赋能幸福思明建设。“智慧思明·一网统管”平台于今年9月1日在全区推广应用,平台构建了“公众+组织+政府”多角色、多领域的社会协同治理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区内协调的城区事件高效治理体系。此外,在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智慧思明·入户采集”系统,对较常用的基层治理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初步实现“减时间、减材料、减次数”基层减负目标,该系统还作为唯一的区级应用平台入选厦门市2022年度优秀数据共享案例。

  一年来,思明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抓紧抓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三项重点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蝉联2022年度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首位。接下来,思明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以实际行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思明担当、展现思明作为。

  湖里区

  稳经济 优环境

  本报记者 叶舒扬

  勇立潮头敢为先,风好正是扬帆时。40多年来,特区发祥地湖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代代特区建设者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引领全区发展高歌猛进。

  湖里区正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过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里实践,在新征程中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湖里区时刻牢记经济特区发祥地的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湖里区自信自强,坚定高质量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信心决心。湖里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各项工作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2023年,湖里区将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强化抓重点抓难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全局工作呈现新面貌、迈上新台阶,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不懈奋斗,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集美区

  聚合力 促融合

  本报记者 林桂桢

  昨日上午,本次融媒体报道走进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后溪村城内的霞城城隍庙,带广大网友“云游”集美霞城城隍文化节,参观“新后溪新家园两岸青年摄影展”、集美非遗展、“‘寻根乡愁’台湾成果特展”,与两岸同胞代表共同体验城隍文化,交流两岸民俗。

  据了解,城内也曾叫作“霞城”。位于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庙,是1821年从后溪城内社来到台湾的,因怀念故乡霞城和临海门,故取名“霞海”。集美霞城城隍庙作为台湾霞海城隍庙的祖庙,是两岸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见证。

  一年来,作为全省唯一的两岸融合发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中“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坚持系统思维、集成方法,坚持清单化实施、项目化运作,系统化、整体性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工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

  成立全国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导师团、全国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全省首个台商增信基金,出台全国首个区级两岸研学旅行专项奖励政策,在国内率先实现以数字人民币奖励台企上市,成立“两岸金融服务中心”,举办海峡两岸赛龙舟系列活动,为台胞解难事办实事案例获国台办新闻发言人点赞……今年以来,省级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经贸合作更紧密、台胞生活更温馨、人文交流更活跃、同胞心灵更契合。

  海沧区

  强产业 谋突破

  本报记者 林岑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坚持以产业立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厦门日报融媒体报道来到的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特宝生物是中国聚乙二醇蛋白质长效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这一年来,特宝生物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打造了一支治疗性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创新药物研发创新团队,并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今年11月,特宝投资建设“蛋白质药物生产改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主体大楼——研发综合楼正式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扩大产能,继续提高公司总体研发水平。

  作为海沧区三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海沧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提档加速,生物医药港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十。如今,海沧生物医药港共汇聚企业438家,产业规模达451.12亿元,孕育出全球第一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全球首个40kD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液、全球第一大辅酶Q10生产商、全球纯度最高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国内首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等高尖端产品。2021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通报表扬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海沧战略新兴产业。

  面向未来,海沧区将坚持产业立区,加速创新驱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

  同安区

  创实绩 迸活力

  本报记者 林健华

  区级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二,省、市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综合考评保持全市第一,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十……一个个亮眼成绩,彰显一股股同安力量。今年来,同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在守正中创新、在转型中突破。

  牵住经济建设“牛鼻子”,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同安区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加快构建“4+4+1”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51.3:4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产业链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出台加快推动厦门科学城核心区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建设加速跑、招商引资成果丰,9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亿元,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前十;全年签约项目91个,三年计划投资总额约384亿元。

  按下融合发展“快进键”,把好绿色发展“方向盘”。今年来,同安“两个新城”建设提质增速,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36个城中村和工业集中区治理试点有序推进,“8+1”创建机制入选市优秀创新案例;95个乡村振兴项目稳步推进。此外,同安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莲花镇成功创建厦门首个省级“绿盈乡镇”,不断推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节能转变、环境保护向常态长效转变、空间利用向集约高效转变。

  未来,同安区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在厦门“跨岛发展”等重大战略中勇当排头兵。

  翔安区

  勇拼搏 探新路

  本报记者 邵凌丰

  作为“跨岛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主阵地,翔安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翔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亮眼成绩:突出招大引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新城建设,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外开放、两岸交流。今年前三季度,翔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位列全市前二;在全国范围内,去年翔安区入围“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今年还获评全国“2022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

  翔安区是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经过十九年的发展,翔安从原来的风头水尾,成长为如今的工业强区——翔安区以拼搏的姿态乘风破浪,在厦门的城市发展史上书写下一页又一页发展奇迹,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独有的翔安力量。

  作为因应“跨岛发展”战略而设的新区,翔安当前正处于工业化提升期、城镇化提速期、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期,接下来将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象屿集团

  迁新居

  开新局

  本报记者 郭睿

  昨天,厦门日报融媒体报道走进象屿集团上个月底刚刚投用的新总部,通过镜头全方位展示这座兼具数智、人文和绿色特点的现代化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仅用三年就顺利落成,新大厦不仅是对“象屿速度”的有力诠释,也是象屿集团在特区建设事业中始终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生动写照。

  过去这一年,象屿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事业开新局、发展启新篇。他们不仅搬进了“新家”,更在多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开拓新领域——今年6月1日,组织和业务重构后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正式揭牌,成为象屿集团港航、文旅事业发展的全新里程碑,象屿集团也以更大力度推动港城融合,助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

  打造新地标——由象屿集团与招商蛇口共同开发的海上世界项目,作为目前厦门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自今年9月底开业以来就成为市民津津乐道并争相打卡的厦门新地标,以及激活人气商气的厦门消费市场新引擎。它不仅填补了厦门岛内西北部大型商圈的空白,更为发展国际滨海旅游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搭建新平台——厦门最大的城市民生物流园区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北区今年正式运营,向明年第一季度整体投产发起冲刺。该产业园是象屿集团立足厦门、服务东南、联通全国、联接国际,面向民生物资、智能制造、高端商贸产业客户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新地标”,将成为厦门打造国家级、国际性物流枢纽的重要支撑项目和抓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