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托 育见美好
托儿所的回归之路
2022-12-2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天地托育的托育师在带读绘本。

 

天地托育的儿童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户外活动。(本组图/受访者 提供)

  托育机构有多少?

  截至目前,全市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316家,可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59万余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个。普惠性托育园已有55家。

  有哪些托育类型?

  全市已有8家市、区属国企开设共20家托育机构;已有130家幼儿园开设托班,能提供4000个托位;全市至少拥有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点近20个;全市已有公共资源托育服务点10余个;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托,已创立10多个本土品牌。

  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按照“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的目标来衡量,我市到2025年至少需2.6万个托位。目前,缺口仍在1万个以上。

  本版文/本报记者 房舒 陈莼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厦门出生人数分别为4.9万人、4.3万人。这些婴幼儿的父母,不少是双职工,“二孩”“三孩”家庭日益增多,抚育负担已是现实问题。

  婴幼儿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同样也是“健康中国行动”中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性凸显。

  就在2022年10月份,厦门市作为“福建省唯一”,被推荐参加第一批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评选。那么,厦门托育服务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亮点、又存在哪些困难?托育服务发展的前景是否向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家长们所关心的,更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发力点。

  政策之力 国家陆续出台文件 对行业进行规范指导

  安居宝贝托育中心是开办不久的新托育机构。近日,记者上门采访时看到,在这里,场地划出了用餐区、睡眠区、游戏区,根据不同月龄幼儿特点配备了家具、用具、玩具、图书和游戏材料,还设置了卫生保健室、洗涤消毒用房以及24小时运行的监控报警系统。

  托育服务并不单纯解决家长的“带娃”难题,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托育机构更多要承担“育”的重要职责。

  厦门天地教育投资集团的刘晓东说,与传统家庭式照护相比,托育服务依托专业的场地、人员、课程与照护手段,能提供给孩子更好的科学育养,有效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高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到幼儿园。还根据需要配备具有保育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等的专业教职人员,从多方面呵护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有资质的专业托育机构,从‘育’的角度看,或比老人和保姆带得更好。”雅丽托育园施佳佳园长说。

  基于托育服务的诸多益处,国家近年来对此的重视只增不减。

  从2019年开始,“托育”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对托育服务的方方面面予以规范指导,相关工作推进迅速而坚定。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之后,联合发布《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标准(2022年版)》等。另外,国家卫健委还制定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发展之势  厦门托育服务水平 走在全省前列

  厦门市作为“福建省唯一”,被推荐参加第一批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评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厦门一直以来紧跟国家步伐,许多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

  比如,2020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率先在6个区设立了托育机构备案服务点,并率先出台了《厦门市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标准(试行)》。另外,普惠性托位建设数量全省前列。

  在此背景下,2021年11月,全省首个托育行业协会厦门市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协会成立。2022年8月,厦门市发布了《厦门市托育服务设施配置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同时制定了《厦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厦门还有几个“第一”,如在全省率先建成婴幼儿照护一站式平台,举办全省首场托育机构专场招聘会,推出10余款托育金融、保险服务专案,全省领先。

  托育服务从业者的热情投入,是市场端的最好体现。“厦门天地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了‘天地托育’品牌,目前已在全市开办9家托育中心。”刘晓东介绍。天地教育集团开设在金尚小区的托育中心,现在已成为社区嵌入式托育中心的样板之一。

  在博雅启萌卢雯智看来,厦门现在的托育服务尚为一片“蓝海”。2022年5月,博雅启萌与姚明织带签约成立了托育中心。以姚明织带企业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进而向周边社区拓展。

  截至目前,全市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316家,可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59万余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个,提前超额完成福建省下达的2.5个年度指标。目前能提供托育服务的以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为主。其中,普惠性托育园已有55家。

  以上种种积极因素,让厦门托育服务发展在全省脱颖而出。2022年10月12日,福建省卫健委、省发改委正式向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报送推荐厦门市作为福建省第一批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供需之困  托位未达预期目标 生源却已不足

  有优势,也有困难。在市政协“促进托育服务发展 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提案中,我市既拥有需求不断扩大、投资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设施缺口大、运营成本高、人才供应不足等挑战。

  政协提案参与者之一,海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超表示,按《规划》中“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的目标来衡量,我市到2025年至少需2.6万个托位。目前,缺口仍在1万个以上。

  一面是看似颇有潜力的市场,一面却是生源不足的尴尬。

  以雅丽托育园为例,该园可提供100个托位,但2022年秋季班只招收了34个孩子。天地金尚托育中心有普惠性托位71个,2022年11月开始招生,至今入托9人。“不放心”是制约部分家长送托意愿的主因。市民蓝女士的第三个孩子刚满月,在托育机构与家人间,她选择交由公婆来带。“孩子太小,实在不放心交给外人,不敢冒险。”她说。

  家长乃至社会层面对托育服务认识不足,是导致我市入托率低的原因之一。记者对8组家有0-3岁婴幼儿的家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完全不了解托育服务”的有3组家庭;表示“有大概了解,但不知道与幼儿园小班有何区别”的有3组家庭。仅有2组家庭明确表示,对托育服务有较全面了解。

  事实上,在普惠托育宣传方面,我市已做了大量工作,如拍摄普惠托育试点专题片、公益小视频、发放“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满意度问卷”,以及利用小册子、公众号、网站、移动公交媒体等提升群众知晓率。

  如何让家长信任托育服务?从业者的建议有些不谋而合。“依托托育中心,与周边社区展开互动体验,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对托育服务建立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刘晓东告诉记者,在天地金尚托育中心,园长与托育师、社区居民互动频繁,托育中心常利用节假日举办免费的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育儿好伙伴”。

  在政协委员们看来,建立健全托育行业监管体系,是促进托育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基础。“明确部门职责,健全监管制度。”李超解读说,比如依法加强安全监管,建立诚信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人才培训、示范评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破局之道  政府惠民惠商 大力推动普惠托育

  从事医疗行业的蔡先生,女儿今年2岁了,由父母协助两口子带。蔡先生也曾动过送孩子去托育的念头,但费用问题成为制约的关键。黄先生与爱人都清楚托育的好处,因无法接受价格差距,家有两娃的他们最后决定,由爱人辞职在家带娃。

  记者随机对厦门岛内外5家托育机构的收费进行调查,其中收费最高的一家全日制托育机构乳儿班每月8000元,托小班近6000元,托大班近5000元。其余各家相应价格也均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相比之下,政府给出的普惠托育指导收费上限则低不少:2022年厦门普惠托育给出的指导收费范围平均在3000元以下。

  施佳佳告诉记者,他们的托育园在参加普惠托育前,托大班一个月费用将近3500元,而参加普惠托育后已降至每月2500元左右。

  如何能让普惠托育服务,进入到更多的家长视线中,政府在行动。前不久,博雅启萌总园拿到了100个托位的上百万元补贴。

  根据市总工会印发的《关于扶持开展职工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方案(试行)》通知中,也明确了“对用人单位自建自办的托育中心实行5万-10万元建设补助,对自办、联办或购买服务的给予每年每班1.5万-2.5万元运营补助”的鼓励措施。

  今年2月,市卫健委和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托育机构用电保障服务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推行备案托育机构执行居民生活类用电价格,据测算,一家100个托位的托育机构,每年预计将节省约3万-5万元,用电成本降幅达30%-50%。

  “切实帮助厦门托育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才能提高机构的办托意愿。”李超表示,政府可通过制定备案机构奖补办法来提高办园积极性。比如可以参考幼儿园,提供生均经费补贴或实施托育分级补助办法;政府、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员工子女托育所发生的费用,可作为职工福利费支出在税前扣除;以及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提供低息贷款等。

  从市场侧的“多样化托育服务”发展情况看,已有正面效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8家市、区属国企开设共20家托育机构;当前已有130家幼儿园开设托班,能提供4000个托位;全市至少拥有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点近20个;全市已有公共资源托育服务点10余个;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托,已创立10多个本土品牌。

  【记者手记】

  托育服务

  也在成长

  本报记者 徐景明 房舒

  很多人说,托育服务解决的是部分人“不敢生”的顾虑:妈妈的产假一过,在娃能上幼儿园之前,谁来带、怎么带、要烧多少钱,都是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民间有俗话说“三岁看老”,托育服务是包含照护、习惯养成、潜能激发和早期发展于一体的学科,它也是家庭抚育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

  但托育服务当前的发展状态属于“蹒跚学步”:缺乏行业标准、可参考的课程较少、甚至难寻专业装备——大多数机构只能保证教玩具符合GB6675(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而趣味性、教育性都还在摸索。

  另外,一名托育老师一般只能带3-4名0-3岁婴幼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关键所在。但在谈到什么是“托育老师”时,部分从业者的家人都说不出一二,只能解释说类似于幼儿园小小班老师。这种社会认同感较低的现状,让不少优秀人才最终还是去了传统幼儿园。

  系统性问题,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政协委员们的提案涵盖极广:构建多层次托育服务供给体,鼓励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引领行业规范,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自建共建,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支持社区型托育点发展等等。

  可喜的是,在国家层面,托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大纲、指南已陆续推出,并设置婴幼儿托育专业;在厦门,多样化托育服务正在积极探索。

  这也形成了共识:更多的正向发展,才会凸显价值,才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与支持。

  【大事记】

  2020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率先在6个区设立了托育机构备案服务点。

  2021年11月,全省首个托育行业协会厦门市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协会成立。

  2022年8月,我市发布了《厦门市托育服务设施配置导则》,同时制定了《厦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