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港口经济 促进贸易发展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9周年,始终担当“动力源”,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
2022-12-2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9年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从全球第十七升至第十三,图为嵩屿集装箱码头。

  本版文/本报记者 汤海波 通讯员 王晓真 赖艺玲

  本版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除署名外)

  2013年至2022年,是劈荆斩棘、波澜壮阔的9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3年的801万标箱,升至2021年的1204.64万标箱,2022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完成从世界第十七位至第十三位的跃升,东方强港实至名归。作为我市“航母级”港口企业,9年间,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以下简称“集装箱集团”),始终担当着“动力源”的重要角色。

  时间的指针拨回9年前,2013年12月,集装箱集团成立的时刻。彼时国内最大规模,涉及7家股东、3家境内上市公司、2家香港上市公司、25个集装箱码头、上百亿元资产的港口资产整合之路走向实质与纵深,开启一体化运营发展新篇章——这无异于一次创新大胆尝试,但9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般壮举极具魄力与远见卓识。

  厦门港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大码头时代”。

  排头向前,奋力奔跑。9年间,厦门港每一次跨越,排头兵队伍有集装箱集团的身影:集装箱运输壮大,它是领头雁;港口大规模扩建,它是主力军;建设领先智慧绿色港口,它是先行者;下好港口全面开放先手棋,它是实干家……

  因势而谋、乘势而上。今日,厦门港逐梦深蓝从这里再度起航。“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为厦门港发展领航定向。厦门港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港口,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董事长吴岩松表示,集装箱集团将心无旁骛聚焦主业,坚持业绩为王、效率为先、安全第一,坚持提质增效降本,推进港口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塑造从容自信、生机勃发的东方强港,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港口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助力大循环双循环

  ▲一艘远洋集装箱船靠泊。

  仲冬时节的厦门港,远航而来的巨轮一字排开,码头上几乎一刻不停歇的桥吊巨臂,无不昭示着港口生产的火热与繁忙,强势冲淡了凛冽的寒意。

  全球货物在港口交汇,码头是这座城市的“开放最前沿”。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集装箱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1.18万标箱,占全港75.23%。高光数据展现的是该集团的硬核实力,和其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深刻思考与准确把握。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总经理洪宝财说,厦门港本身就是特区开放的最佳平台,它置身于“一带一路”的宏观布局中,张开双臂向外拥抱世界、向内服务广大腹地,激发强劲的时代动能,发挥澎湃的引擎力量,“对于集装箱集团而言,这里就是厦门港对外开放坐标系的原点”。

  今年,厦门港新开通20余条外贸集装箱航线,重磅航线均在集装箱集团,继续稳定增长势头。“这一年的主题仍是多方联袂、扩大开放、互利共赢。”洪宝财介绍,今年该集团主动争引马士基、地中海航运、以星航运等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在厦门港增开航线、提升运力,争取20万吨级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常态化靠泊,打通国际中转业务新通道并积极争取大型航商调整布局、把厦门港作为中转基地;同时,积极寻求货主企业、原材料生产出口商合作,增加战略支点、拓展货源市场,有力推动集装箱和外贸货“走得多”“走得好”。

  此外,在集装箱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业务蒸蒸日上,“一带一路”陆海无缝连接枢纽地位更为稳固。

  对于集装箱集团而言,开放更完整的含义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今年,通过一体化运作、协同化发展,集装箱集团携手干线与支线航企继续构建以厦门港为中心的航运服务格局,织密内贸航线、省内“海上巴士”和内支线网络,进一步延伸厦门港的海向腹地,吸引更多货源向厦门港聚集;大力推动“散改集”“陆转水”业务,持续做强内贸集装箱区域枢纽港地位;同时,整合“水、公、铁”物流通道资源,增辟海铁联运班列,广拓内陆港腹地,与多个省市“牵手”,构建中西部腹地物流大通道。

  集装箱集团从东渡港区起步,逐步向海沧、翔安港区乃至福州马尾港区推进发展,其本身就是不断“走出去”的生动例证。下一步,该集团将更有针对性地发挥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注重科技创新

  打造智慧绿色港口“厦门样本”

  ▲集装箱装卸已进入远程操控时代。(本报记者 许秋珩 摄)

  近日,在集装箱集团所属海润码头,地中海航运一艘15万吨级集装箱轮正繁忙而有序地装卸作业。偌大的码头和堆场没有了以往大量人员、机械协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智能化桥吊、龙门桥和智能电动集卡(IGV)贯序运行。

  同一时间,这艘巨轮关掉了辅助柴油发电机,连通高压船舶岸电系统维持正常运作,实现靠泊期间“零排放”。

  这生动诠释了集装箱集团以绿色引领、智慧驱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变。

  远程操控“无人码头”在厦门港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的港口,更智慧、更聪明。在集装箱集团的大力推动下,今年1月20日,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在海润码头试投产。在距离码头前沿2公里开外的远程控制室中,科技感十足的操控台和显示屏,成为新的“码头一线”,“苦累脏险”的码头蓝领,化身为看着屏幕、拨动手柄的“白领”。

  将传统码头升级为全流程智能化码头,凭借绝对的“自主创新”和“硬核实力”,集装箱集团仅用时一年半,就为业界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厦门港方案”。

  数据显示,提升改造后的海润码头整体综合成本显著下降,综合作业效率提高10%。

  成效,不单体现在数据上,这场“码头革命”的背后,凸显出更为深刻的意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的智能码头操作系统(iTOS),将为港口智能化生产提供更加安全扎实的技术保障。据介绍,继海润码头之后,国际货柜码头、嵩屿码头将先后上线该系统。未来,依托该系统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的核心港区还有望实现所有中控指挥平台串联,进一步提高一体化运营效率。

  当然,传统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并非一蹴而就,技术人员仍在凝心聚力,不断攻克“创新深水区”的关键技术难点。

  智慧港口建设的累累硕果,也为绿色港口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如今的港口,更绿色、更环保。今年,集装箱集团坚持推动观念创新、工艺升级、管理提升,顶格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化升级,加快船舶岸电系统全覆盖,同时在龙门吊、桥吊、集卡等码头设备“油改电”及全电码头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厦门港落实“双碳”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鲜明典范。

  《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规划》显示,我市将着力智慧绿色发展,建设数字化智慧港口,推动港口发展绿色升级。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副总经理李美贞表示,科技创新、智慧绿色是全球港航业发展的风向标,下一步,集装箱集团将加大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智慧赋能产业,以绿色支撑发展,积极打造智慧绿色港口“厦门样本”,成为“中国智造”在全球港航界的“代言人”。

  赋能港城联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海天集装箱码头冷危场一台龙门吊在进行吊冷危集装箱作业。

  把时间的镜头拉长,捕捉集装箱集团与城市互动的瞬间,件件桩桩,点点滴滴,一场优势叠加的“双向奔赴”呼之欲出,传递出港城联动、互促共荣的强大力量。

  简单举个例子,今年4月22日,集装箱集团所属海天、嵩屿、国际货柜码头新增三个冷藏危险(简称“冷危”)货物集装箱堆场,总占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10万标箱,确保省市重点生产企业冷危货物进出口都得到更安全、快捷的服务。业内人士说,如此规模体量和通过能力,在国内同类型港口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像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原材料光刻胶,以及新能源产品锂电池等货物,都需要通过冷危货物集装箱运输。此前厦门港并不具备堆存条件,相关货物只能舍近求远选择其他口岸、路径,成本高、效率低。

  据了解,冷危货物集装箱堆场启动运营以来,某重点新能源企业客户在厦门的出口量直接实现翻番,支撑了厦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此举被视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代表力作。

  不久前,“2022年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结果揭晓,厦门连续第四年获评最高等级“四星级”,一展厦门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以港立市、因港而兴,构建“连通世界、辐射全国”的综合运输保障体系,港口是重要支撑,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落地发展的基石。今年,集装箱集团围绕“快”字做文章,以快取胜、以快争优、以快创新,推动旗下所属码头优化泊位资源,力保船舶随到直靠,努力达到“零待时”,并不断自加压力,提升装卸作业效率,压缩船舶在港时间,打通货物在港口物流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基本实现全天候通航模式,最大限度保证船期。

  就在上个月,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中谷南宁”轮处女航到访厦门港,集装箱集团所属海通码头为其开启全速作业模式,创下全港内贸船舶装卸船时效率、单小时最高作业量的新高纪录。

  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城市特质,为集装箱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在9年间同频共振的发展历程中,集装箱集团也一直把反哺城市、回报社会当作一种使命,贯穿始终。近期,正逢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一周年,也是集装箱集团整合成立的9周年,该集团将持续秉承“繁荣港口经济,促进贸易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企业使命,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与厦门共生、共荣、共成长,助力厦门在全球贸易的主航道上巍然前行,乘风驶向更广袤的星辰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