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精神引领 激发精神力量
2022-12-2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曹远洲

  人需要精神鼓舞,民族需要精神支撑,历史需要精神推动。今天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越需要高度重视精神,重视精神因素、精神力量、精神世界、精神状态,越需要正确的精神引领、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精神支撑、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党的二十大肩负这一重大使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引领、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突出精神、注重精神、激发精神、丰富精神。

  凸显精神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开宗明义点明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突出强调精神作用,更加强调精神引领、精神力量;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内在要求回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号召。

  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对开篇这一主题再次呼应,对精神再次重申,号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团结奋斗,强调精神要求、精神力量、精神状态。

  注重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生,离不开中华文明强有力的精神驱动、精神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特别注重精神力量,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要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发强大精神感召力、引领力、凝聚力,带领和团结人民意气风发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激发精神动能

  伟大梦想呼唤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迫切需要激发起磅礴、持续的精神伟力,需要全党全社会具有和保持自信自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神上的懒惰懈怠、犹豫迷茫、畏难退缩,无济于伟大事业,只会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沦为空话。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在全党全社会激发起积极向上的精神动能,形成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二是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必胜信心,以一往无前、昂扬振奋的姿态夺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三是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四是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激发起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五是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以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六是弘扬团结精神,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坚不可摧的前行伟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成功抵达光辉彼岸。

  丰富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精神文化需求高品质、多样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我们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重要部署,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多彩、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