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活基层组织“新引擎”
同安区围绕“四有”目标全面加强村(居)基层组织建设,一体推进新城老城联动发展
2022-12-2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同安区一体推进新城老城联动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通讯员 夏海滨 摄)

  本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杨心亮

  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销号式验收,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近日,同安区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建设富美同安”,深入抓好“项目落实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年”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同安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主题,一体推进新城老城联动发展,以高于岛内标准加大力度推进“两大新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加快同安老城有机更新。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全面加强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即固本强基实现“有人管事”、强村富民实现“有钱办事”、建好阵地实现“有址议事”、健全机制实现“有章理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激发队伍活力+夯实机制基础

  打好基层组织“基本功”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基层治理工作进展快不快、成效大不大,关键看基层班子。今年以来,同安区着力带队伍、激活力、提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同安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当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村(居)干部100%“一肩挑”,近七成村(居)带头人学历在大专以上,并按照1∶2的比例建立人才库,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建立“一线赛马”机制,实施“两考一评”,推行承诺践诺、挂图作战、比看晾晒等制度,推动人人尽职、责任上肩;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区委党校、高山党校的主阵地作用,采用“理论授课+实地见学+交流研讨”形式,实现村居主干培训全覆盖,完成线下培训3564人次。此外,“七一”期间选树表彰了14个村(居)模范党组织、17名村(居)模范党员、97名“百佳社区工作者”,营造进位争先的良好氛围。

  筑牢基层队伍“压舱石”,立牢工作机制“顶梁柱”。同安区在全面推行“坚持一个核心、建好两支队伍、实施四大工程、完善六项机制”的“1246”工作机制基础上,不断织密组织体系、持续精细网格管理。今年以来,把支部建在村(居)小组上,实行“党组织先议”制度,在组财独立核算的村民小组增设80个党支部,选配502名妇女组长;面向全国招考本科以上学历网格员,实现一网格一专员,一格一机一号配备“网格通”智慧终端,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上办”。

  同时,全区覆盖组建“三支队伍”,426支“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超万人,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并根据村(居)实际情况创新推广“邻长制”,共推选2840名“邻长”带头示范,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打造党建阵地+找准富民路径

  点燃基层建设“新引擎”

  作为厦门农业占比最高、农村数量最多、农民基数最大的行政区,同安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

  找准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径,重在思考“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同安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同安区着力推行“跨村联建”,成立6个跨镇、跨村联合党委,联动莲花镇“高速出口-军营、白交祠”等4条乡村振兴动线,以强村带弱村,强化抱团发展、整镇推进;大力推行“村企共建”,19支驻村工作队、59名干部、62家国企下沉帮扶6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2个重点村,探索“国企+村集体”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乡村研学、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特色产业,打造2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35个行政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其中7个将突破百万元,超额完成今年年初既定的40%目标。

  握紧富民强村主心骨,坚持两手齐抓。一手抓阵地场所建设,另一手抓典型示范带动。今年以来,同安区持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布局,严格落实村(居)干部坐班制,整合公共服务事项与资源,为村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同时,以“巩固老典型,打造新亮点”的思路,深入挖掘社区、小区近邻党建品牌内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以党建品牌创建、评选为抓手,树立基层党建工作标杆典范。

  据悉,今年同安区共有2个社区、3个小区党支部获评全市第一批近邻党建先进社区、先进小区党支部,6个村获评全市第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