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一家亲 逐梦振兴路
五个关键字解读我市探索推动的东西部协作新模式和取得的新成果
2022-12-3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一次次对接互访,为两地推动东西部协作勾画蓝图;

  一个个项目实实在在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一笔笔援助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东西部协作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内涵,完善协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帮扶举措,用好帮扶资源,高质量完成了年度东西部协作全部工作任务。

  一年来,在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中,厦门积极探索推动东西部协作的新模式。厦门帮扶典型经验、成效成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刊载;《“双带”模式撬动“双向”产业转移帮扶赋能》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今天,让我们从“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关键字中,了解厦门在东西部协作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罗化

  本版图/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提供

  闽宁产业园成为我市助力闽宁镇发展的强力引擎。

  关键字:一

  “1+6”结对模式

  尽显国企担当

  建发集团结对闽宁镇、国贸控股集团结对原隆村、象屿集团结对武河村、市政集团结对福宁村、夏商集团结对园艺村、住宅集团结对木兰村、特房集团结对玉海村——我市今年创新“1+6”结对模式,即以“建发领衔、6企紧随”与“1镇6村”开展一一对应的结对模式。

  今年8月,建发集团与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宁夏建兴环保科技公司建成投产。这个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的项目可为本地酒业、奶业等有包装需求的企业提供包装配套,后续还将延伸建设、生活用纸生产线等,并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国贸控股集团牵头,与我市其他3个市(区)属国企联合斥资1亿元成立宁夏贸宁物资有限公司,依托宁夏优质石膏矿产资源,建设涵盖研发中心、材料销售、钢筋销售、装饰材料销售、工程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总部企业,把厦门的技术、资金与宁夏资源、劳动力相结合,发展石膏产业总部经济。

  象屿集团注册1亿元成立宁夏象屿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宁夏优质农牧产品和光伏产业为基础,开展进出口代理、技术货物进出口、新材料技术推广、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业务,发挥强链补链作用。

  在积极推动消费帮扶产销一体工作上,各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夏商集团充分发挥厦门市“菜篮子”“米袋子”国有民生主渠道,以园艺村188栋第三代设施温棚为原料生产和采购基地,开辟宁夏优质农产品入厦“绿色通道”,助力园艺村农产品进入厦门百姓餐桌,今年采购果蔬79.6吨、销售额超300万元。

  葡萄酒是闽宁镇重点产业,为解决其销售难题,在按照规定可以提供酒水的招商引资、外事等公务接待场合,葡萄酒指定使用闽宁协作对口帮扶地区生产的相关产品;建发集团博雅葡萄酒与原隆村德龙酒庄、西夏王酒庄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渠道,年销量30万瓶,销售额约1亿元,每年带动原隆村就业3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万余元。国贸控股集团以举办国际贸洽会为契机,助推在主展区免费设立闽宁镇特色产品展区,达成销售意向3000余万元;协助在国贸中心银泰百货设立闽宁镇名特优产品展销馆。

  关键字:二

  两岸青年“西部培力”

  携手投身闽宁协作

  两岸青年携手当地社工开展敬老系列活动。

  “台湾从南到北大约380公里,而从厦门到宁夏超过2000公里,我们奔赴的是一场心灵融合的旅程。”今年7月,厦门市海沧区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培力列车”驶入泾源县集美村、红土村,建立“西部培力工作站”,采用“1+1+1”模式,也就是“台籍种子老师+台籍社造员+大陆社工”的模式开展驻村服务。

  两岸青年携手“社区营造+社会工作”服务西部乡村振兴,是厦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对口协作地区的拓展,也是闽宁协作社会帮扶领域的一次专业化实践。

  驻村期间,两岸青年走村串户,开展一线访谈、问卷调查。他们围绕“人文地产景”五个层面,自下而上厘出村民需求,成功策划特色乡村产业空间提升、老人帮扶、儿童全面发展等8个项目,与当地干群共商项目实施计划,增强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产业振兴农户增收。

  如何唤醒当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两岸青年举办“认识我家”“假日FUN电影”“古建筑拼一拼”等系列活动,启发小朋友对家乡、传统文化等的感知认同;举办“幸福之家——健康饮食”分享会、生日会、烘焙课程等敬老爱老活动。

  发挥驻点工作站“火车头”的牵引作用,公益“培力列车”协助厦门11家社会组织结对泾源县11个村庄,链接爱心资源55万多元,开展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参与宁夏“闽宁台协作——社区工作对口帮扶”,与固原市4家社会组织结为伙伴关系,促进闽宁台基层社区工作交流互鉴。

  关键字:三

  “三破三变”

  推动闽宁产业园建设

  闽宁产业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项目总规划面积近96万平方米,是我市湖里区、思明区助力闽宁镇的强力引擎。

  园区自今年9月开工以来建设快速推进。这得益于我市“三破三变”的做法,大力推动闽宁产业园建设,助推闽宁镇乡村振兴。

  破除“各自为战”困局,推动“单打独斗”向“协作共建”转变。“三区县”政府签订《闽宁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由三方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闽宁产业园建设指挥部,统筹负责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等各项工作。为确保园区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采取“宁夏点单+厦门上菜”的方式,从厦门市精心选派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和技术支持。

  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动“政府主导”向“政企联动”转变。创新“三方政府+三方国企”共建模式,“三区县”政府引导3家区(县)属国企,共同出资注册资本金1亿元,成立园区运营平台公司宁夏闽宁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园区核心区办公商业配套项目及通用厂房项目开发,开展园区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园区构建“建设指挥部+公司”运行体系,健全“政府+指挥部+企业”入园审核机制。

  破除“盲目定位”老路,推动“粗放式”传统招商向“精准化”链式招商转变。立足宁夏资源特点,园区精准提出以葡萄酒延伸产业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作为主要招商方向,引导优势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拓展。结合当地劳动力、配套基础等产业要素,明确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园区另一个主打招商方向。聚焦企业需求,永宁县出台《闽宁产业园优惠政策实施办法》,提出了8项含金量高、可操作、企业获得感强的政策,同时创新推出厂房建设量身定制、“保姆式”项目手续代办和园区整体授信贷款、厂房按揭贷款等“全套”服务。

  关键字:四

  “四个聚焦”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我市突出“四个聚焦”,促进彭阳县示范村提档升级。

  聚焦成果巩固。盯重点,紧盯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接续支持脱贫村、脱贫户加快发展,今年共安排帮扶专项资金1800余万元,覆盖脱贫户354户。盯收益,实施有利于持续增收的短平快产业项目5个,援建帮扶车间12个,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3732人,消费帮扶1.8亿元。盯素质,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9期、开展专技人才培训30期、组织乡村振兴干部培训3期,培育了68个农村致富带头人。

  聚焦产业发展。抓特色培育,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突出彭阳辣椒、苹果、红梅杏、朝那鸡、肉牛、蜂蜜、小秋杂粮等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抓龙头带动,引进国贸控股、夏商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搞集中养殖、精深加工、大型流通、品种研发,帮助打造建设肉牛“出户入园”养殖示范基地2个、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2个。抓激励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股等形式,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聚焦乡村建设。绘好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建立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建设的良性制约机制。建好硬件,推动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管网延伸覆盖,实现“水电路网讯”基础设施“户达”。抓好软件,缩小乡村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服务差距。搞好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完善“户分类、村转运、乡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聚焦基层治理。强化结对帮扶,实施“行政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组团式与5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帮扶。强化人才培养,选派乡村治理专业人士指导、挂职、参与闽宁示范村建设。借鉴厦门社区治理经验,帮助闽宁示范村培育乡村治理人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一约四会”。

  关键字:五

  “五个延续”彰显厦门格局

  厦临集团旗下临夏回香斋食品公司车间。

  2021年东西部结对关系调整,我市不再与甘肃省临夏州结对,“结对调整不是终点,厦临情缘没有断点”成为厦门政府和群众普遍共识,厦门、临夏两地随即签订《持续开展两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协作新起点,从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产业合作、智力扶持、组织共帮等五个方面延续帮扶新征程。

  临工厦用,既帮助临工就业,又弥补厦企缺员。今年一开春,我市即赴临招聘,“点对点”输转临籍来厦务工3个航班包机近400人。截至目前,实现临籍劳动力在厦就业5573人。

  临菜优质,既帮助临菜畅销,又保证入厦菜品。我市出台“菜篮子”产品产销帮扶政策。夏商集团依托“高原夏菜”专区档口,实现高原夏菜季节性常态化供应。绿百合公司在临夏建设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共销售6570吨高原夏菜。

  延续厦企奖补政策,既稳定厦企在临经营,又带动当地就业增收。我市引导投资的厦临集团等30多家企业持续在临生产经营,带动就业增收。

  临智厦扶,既落实技术互通,又实现作风互鉴。我市接收18名临夏州的医护人员来厦进修,全力协助临夏州中医院争创“三甲”医院,通过“少数民族紧缺人才专项”招收临夏学生12人,厦门技师学院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组织短期技能培训并提供学生生活补贴和报销往返交通费。

  有难同扛,既展现社会风貌,又体现厦临情深。厦门杏林服装厂向临夏州单子庄小学捐赠爱心衣物200余件。在临夏州防控疫情期间,厦门市台办、湖里区、火炬高新区、厦临集团、拓奇实业有限公司共向临夏州相关州县捐赠抗疫物资502万余元。

  【数据】

  全面拓展

  结对帮扶领域

  我市60所学校、8家医院、27个镇街、44个村社、37家企业、38个社会组织与帮扶地对应结对,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资金帮扶

  一年来,累计向宁夏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615亿元,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3063.6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2个,有力推动了协作地区乡村振兴。

  产业合作

  今年我市共引导企业赴宁考察113家,实际在“两县一镇”落地投资企业52家,实际到资额7.77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45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83人;援建帮扶车间3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数147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88人,联农带农效果好。

  劳务协作

  在我市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的22个中西部省份农村劳动力79528人;帮助“两县一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313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922人;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6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910人次。

  消费帮扶

  我市建成100个专柜、10个专馆、30个专区,销售宁夏产品5670万元。引导我市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加强与协作地产品供应商和流通企业对接,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全年累计采购、帮助销售“两县一镇”农产品金额8.86亿元。

  闽才宁用

  我市先后选派6名挂职干部、213名专技人才赴宁开展对口协作工作。全年开展专技培训76期、培训3348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