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政协委员围绕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元宇宙赋能实体经济、推进港口创新绿色发展、加快“蓝碳”经济创新发展、加强涉台文化保护与发展、加快场景开放、抢抓服务贸易发展机遇、探索数字化社区治理新路径等进行了发言。大家表示,要在中共厦门市委领导下,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用好优势、抓住机遇、求实奋进,实施《厦门 “一二三”战略规划》,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人民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本版摘要刊登委员发言内容。
本版文/图 市政协办公厅 提供
(按发言先后排序)
本版由市政协办公厅协办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涂锦波
●涂锦波(市政协委员,代表科技和科协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科技创新是厦门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根基。由此,立足完善基础要素、培育领军企业、聚集发展后劲三个层面,建议系统谋划科技创新战略,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实施方案”,在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实体化运作上打造创新“一号工程”,推出一批标志性抓手型工程。抢抓高能级创新资源,按比例逐年加大科技投入,以虹吸效应聚集人才和项目。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力争嘉庚创新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布局,积极争取智慧能源、大型高速航空风洞等大型科学基础设施落地。培育梯次并进的科创企业森林,加强对各区、各园区企业的遴选和挖潜,加大对高企认定以及异地迁入高企的奖励力度,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采取相对宽松的界定管理。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力度,争创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园试点。构筑全面科技创新改革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职能重构,赋予现有市属科研院所更加灵活的机制,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布局新一代新型显示技术
杨帆
●杨帆(市政协委员,代表民建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新型显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产业。目前我市在新一代主流显示技术大尺寸OLED和前沿技术创新方面仍有差距。为此,要引入国内优势企业生产线,补齐短板,并创新联合体,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要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警惕TFT-LCD产能过剩,鼓励骨干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要聚焦量子点显示、裸眼3D、光场显示等新一代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着重吸引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外企业本地化发展,并有所选择辅以科技、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面板企业、材料、设备、器件协同创新攻关。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培育贯通,着重支持本土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显示创新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开放共享研发、中试与服务,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研究设立新型显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专项,重点支持一批在新型显示材料、元器件和装备领域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强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成为重点细分领域的全球单项冠军。
加快发展厦门音乐产业
程璇
●程璇(市政协常委,代表侨联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为将厦门打造成“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要科学制定顶层设计,出台《厦门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申报“世界音乐之都”为抓手,着力做好提升硬件、促进交流、壮大产业、塑造品牌、引进人才工作。要打造“厦门音乐”城市特色,发挥嘉庚精神在海外的影响力,梳理以“厦门音乐”为主题的历史资源,建立厦门音乐特色数据库与厦门城市音乐博物馆。要搭建音乐产业平台,谋划全国乃至国际性的音乐盛典活动及音乐产业博览会,推进全国剧场院线总部基地、中国音乐产业交易中心等落户厦门,鼓励建设大型数字音乐服务平台,尝试搭建厦门影视音乐元宇宙数字化平台。要构建音乐产业体系,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知名音乐产业机构落户厦门。要扶持培育优秀本土企业,培育孵化音乐科技平台以及音乐双创企业。要促进城市音乐消费,培育繁荣音乐演艺市场,提升剧院效益。要坚持特色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街头艺术表演模式,持续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街头音乐风景线。
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潘孝贞
●潘孝贞(市政协委员,代表经济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供应链产业已成为厦门产业链群中最具优势的产业集群之一,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建议通过推广“虚拟工厂”模式,推行供应链横纵向整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推进供应链模式创新扩容提效。巩固提升供应链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制定厦门市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地方性法规。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用好用足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支持厦门院校推进供应链相关专业学科与产业学院建设。实施供应链数字化支撑专项提升行动,建设厦门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产业创新+数字金融+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四位一体的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供应链企业建立行业标准,推动与国际接轨。加快低碳转型,做好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鼓励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厦门转化落地。
加快“蓝碳”经济创新发展
吕鑫
●吕鑫(市政协常委,代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发言)
开发“蓝碳”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厦门在“蓝碳”方面具有创新引领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建议加快培育拓展“蓝碳”经济新领域、新业态,设立海洋碳汇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以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的形式,带动整合省内海洋碳汇主要研究力量,争创海洋碳汇与负排放技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培养“蓝碳”人才,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完善“蓝碳”市场化交易规则体系,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碳交易平台、服务企业或机构的对接合作,推动在厦建设“国字号”碳汇交易市场,多渠道培育拓展“蓝碳”新兴产业,引导扩大“蓝碳”普惠制项目交易市场规模,引进相关单位入驻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鼓励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蓝碳”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探索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蓝碳”推广交流中心”,持续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设立“海洋碳汇国际论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蓝碳”对话、交流、合作平台。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力度
许韧
●许韧(市政协委员,代表农工党厦门市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发言)
近年我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但也面临多方面问题,建议加强镇街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及机构建设,适当提高我市街镇医疗卫生人员控制数,并建立定期核定调整机制,实现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疫情的能力,宣传引导群众使用互联网医院,积极开展对慢性病和基础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干预。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关于充实基层卫生力量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若干措施》在各区落地执行。提升村卫生室(所)服务能力,安排并逐年增加建设资金,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医保基金分配占比,将中医适宜技术纳入报销范畴,遴选一批常用药及慢性病药物纳入村卫生室(所)报销范围。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尽快出台我市村(居)设立公卫委的实施意见,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基层公卫委的地位、职责和运作规程及场所、经费、人员保障制度,建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基层公卫委的工作联系机制。
创建厦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杨毅融
●杨毅融【市政协常委,代表特邀二(港澳)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2022年3月,厦门出台《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引领全省、辐射东南亚、具有厦门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议借鉴香港经验,立足东南地区打造国际消费标杆,对标海南自贸区,建立免税商品店。用好投洽会、金砖创新基地等平台,吸引更多高端、时尚品牌落户厦门,重点引导和支持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知名品牌来厦首发、首秀、首展。打造厦门周边城市“一小时生活消费圈”,将泉州、漳州、龙岩、莆田,甚至福州、三明纳入消费群体规划,支撑奢侈品销售和店铺布局。优化服务提升“正品”销售城市形象,推动“优”质、“正”货商户认证,健全监督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增强厦门售卖正版正货的“购物天堂”的地位。打造特色产品提升国际形象,借助与港澳台联系紧密的优势,引进先进文化产品,充分利用鼓浪屿,借鉴香港的旅游消费经验,深度规划设计,打造有吸引力的特色消费产品。从优化支付手段、加强人才培养等基础设施及基础教育入手,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以元宇宙赋能实体产业发展
林日清
●林日清(市政协委员,代表民革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厦门市2022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目前我市有相关企业近百家。下一步,应围绕目标定位、政策统筹、生态营造三个层面展开。确立“一体两翼”的发展定位,以“元宇宙厦门”为统一品牌,以AR增强现实和NFR数字权益为主方向,打造“国际AR之都”和“国际NFR之都”,筹划举办国际元宇宙博览会。统筹产业政策,构建全市统一的产业政策图谱,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化园区,打造产品体验馆和生态试验区。由工信、科技部门牵头,“揭榜挂帅”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元宇宙+垂直行业”的开放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厦门非遗、运动时尚、文旅体育和动漫音乐等IP。鼓励推出积木化行业产品,力争实现“元宇宙即服务”,形成新的单项隐形冠军企业、团队和产业高地。积极打造元宇宙行业化信息街区和基金小镇,扶持“元宇宙厦门名企”集市和“元宇宙厦门名品”超市。搭建定期开放的“元宇宙路演台”,推进产教融合,共同组建元宇宙产业学院。
对标一流高质量建设厦门港
张慧琼
●张慧琼(市政协委员,代表民进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厦门港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口岸经济发展显著。为应对新形势,要对标国际一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设立离岸转运自由港区,参照海南自贸港实施更加便利的货物监管模式;参照上海洋山港允许批准的外资船舶开展沿海捎带业务;加强与高雄、台中、基隆等港口货物、通关信息互联互通。要推进内畅外联,依托两岸直航、丝路海运、北美干线优势,以厦门港为枢纽,通过海铁联运,建设内陆到台湾地区、东南亚、美洲进出口货物厦门中转中心;用好过境运输业务资质,吸引台湾地区、东南亚进出口欧洲、中亚的货物通过海铁联运过境厦门港;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促进台湾地区、海丝沿线国家物流标准互联互通;建设对台海运快件南向通道。要拓展货源腹地,打造最便捷台湾商品快速通关模式,持续深化“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推动台湾水果、农副产品及高货值产品等直航厦门港,推动船公司加密厦门与东盟国家间航线网络;推进金砖国家、海丝国家互联互通,丰富集装箱业务结构,做大水水中转。
加快场景开放促进科技创新
汪卫东
●汪卫东(市政协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近年来,我市在新基建、元宇宙等发展规划中就加强场景应用做出了部署,下一步应进一步开放市场机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场景开放。建议加快顶层谋划,出台加快场景开放促进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以场景开放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应用。联合专业第三方机构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排摸梳理一批场景需求,鼓励实施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探索技术成果转化新路子。建立国资国企主动释放应用场景的新机制,加强供需衔接匹配,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基地,率先试点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区。实施“包容期”管理和柔性监管方式,将应用场景开放纳入国资企业考核体系,举办场景大赛并将比赛入围产品的实际使用作为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信用评价的加分指标。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多层次场景应用评估,总结梳理可复制推广的路径和机制。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形成场景应用新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
推动厦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林涛
●林涛(市政协委员,代表民盟厦门市委发言)
2021年我市服务贸易进出口达655.3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全省比重近60%,比全国增速高出22.2个百分点。下一步,应立足结构优化、完善基础环境、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进一步抢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遇。建议完善产业链,培育新增长点,集中力量支持知识产权授权、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游戏出口等领域,在重点领域分别培育和扶持龙头示范企业和潜力成长型企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依托金砖创新基地优势,争取建设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促进服务贸易制度创新与金砖国家合作现有机制的联动协调,打造“金砖+”疫苗、+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平台。争取我市/省一级网络视听审批权限,促进影音娱乐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加强省内协作,推动我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与省内其他地区开展“飞地”合作。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将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最低占比要求由35%下调至20%,扩大增值税零税率适用范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刘军锋
●刘军锋(市政协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近年来我市在探索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效,但同时应立足协调整合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厘清基层责任和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智慧社区治理新路径。建议完善社区整体性治理的责任机制,科学厘定社区治理责任的主体边界、权利边界,探索街道大部门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为社区减负增效。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和双向考评机制,强化社区治理数字化的系统设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区治理“一张网”建设,探索制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基层社区平台系统整合和基础设施完善,推进“线上一网统管”和“线下城运中心”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多元参与体系建设,提供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尝试通过“线上社区”,丰富与拓宽居民参与形式和渠道。通过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负面清单”,制定全市统一的系统技术标准,鼓励企业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应用,并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系列机制、制定数据安全使用的具体办法、建立严格准入机制等保障社区治理数字化的数据安全。
促进涉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陈敏伟
●陈敏伟(市政协常委,代表台盟厦门市委发言)
厦门是最早提出涉台文化资源保护理念的城市,建议进一步发挥对台窗口作用,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涉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可通过搭建多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数字传播架构,建立涉台文物、答嘴鼓、漆线雕、歌仔戏等文化品牌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开展“厦门市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挖掘涉台文化遗产物质与精神内涵,突显教育功能。统筹谋划,推动涉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的专业化、学术化,着力建设一座全面展示大陆迁台、两岸交流、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打造两岸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新地标。建立长期有效的非遗传承学术研究合作机制,在厦门大学等高校成立“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积极推动与相关文化单位合作,共同举办涉台非遗的国际性学术论坛和文化节,培育涉台文化遗产成为在厦高校文化研究特色。推动两岸青年共建涉台传统文化,支持厦台两地青年定期开展非遗大型主题活动,共同策划有温度有深度的“非遗在社区”活动规划,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业就业平台。
制度建设源头治理保障快递员权益
庄骁
●庄骁(市政协委员)
快递行业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快递企业加盟分包模式、企业主体责任、劳动保障等方面,需要给予快递员更多的保障与关怀。建议以制度推动源头治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总部需统一管理的范畴和法律义务,规范加盟企业的运营方式,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业务培训、畅通晋升通道。以政策护航,优化劳动保障,推动便捷社保缴纳制度,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解决医保异地就医问题,将快递员纳入社会性保障住房范围,制定其子女就近就学政策。完善机制,强化协同监管,建立人社、邮政管理、税务、财政、市场监管、商务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将政策制定与行政监管相结合,并将快递员权益保障纳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还要将快递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围,推动修订行政法规及系列标准,规范末端投递行为,鼓励快递企业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制定行业费用标准等,给予快递员更多有温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