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之旧物件
“米腊尝”的年味
凤妮
2023-01-0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二三十年前,“米腊尝”在我们客家老家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年味代表。 “米腊尝”形态与“沙琪玛”很像,但口感较之更为酥脆。春节走亲访友,必然能在家家户户的果盒里看到“米腊尝”的身影。早期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米腊尝”还是送礼佳品呢。

  早些年,制作“米腊尝”工艺繁杂,可谓一项大工程。在我们老家,“米腊尝”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糯米做的,一种是米谷做的。前者是将糯米蒸熟后晒干,再用铁砂炒成蓬松亮白的熟米粒。而后者是先将平时吃的粳米的稻谷用水煮至谷粒爆开后捞起,晒至八成干时将谷壳碾掉、筛净,之后继续晒至十成干,再用铁砂将其炒至蓬松,此时的熟米粒色为金黄。糯米做的“米腊尝”相对松脆,也最为常见,但我却对硬脆的,由粳米谷做的“米腊尝”情有独钟。因而,即便工艺更为复杂,父亲母亲也总愿意为我单独多做一种。

  晒米、炒米这样的前期工作,通常由母亲来做,父亲则主要负责后续的工序制作。糖水的熬制,至关重要,常常决定“米腊尝”的质量。父亲熬糖水的时候,我负责灶膛生火。父亲按照配比将水、白糖、麦芽糖逐一放入大铁锅,待中火煮开后改至小火。为了防粘锅,父亲须不停搅拌,直至白糖和麦芽糖完全融化。

  渐渐地,糖水变得愈发黏稠,鼓起细密的小泡,散发出诱人的糖香。随后,父亲用筷子沾一点黏稠的糖水到一碗清水中观察其拉丝程度。待父亲说“成了!”我便及时听令将火慢慢熄掉。

  此时,父亲迅速将预先准备好的蓬松米粒和炒熟后的花生一起倒入锅中,待搅拌均匀之后立马起锅,快速倒入已铺上一层芝麻粒的正方形模具之中。然后用木推子将其均匀铺平,再用厚重的木滚筒反复压平压实,最后撒上一层喷香的芝麻,“米腊尝”就算基本完成。

  其时,我们兄妹俩定然是直勾勾盯着的,肚里的馋虫早已蠢蠢欲动。父亲拿起一块与模具齐长的木板,紧挨着模具边缘码住,然后操起大刀,顺着木板齐切下来。此时,原本松软的“米腊尝”在空气中慢慢冷却,变得愈发酥脆起来,发出“咔嚓咔嚓”脆响。待纵切横切完成之后,“米腊尝”便被成功切成小块。早已按捺不住的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自拿起一块,咬上一口,香、酥、脆、甜,口齿留香,甜蜜幸福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琳琅满目的各色零食逐渐抢占了年货市场,工艺繁杂的“米腊尝”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那些模具、工具也随之被闲置一旁。时光匆匆,转眼又到腊月,客居他乡的我很自然地又一次想起了“米腊尝”,想起最期盼也最为熟悉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