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
千年古樟寻访记
宗雷
2023-01-1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一个人怀念故乡的风物,也许最先想到的是路旁村口或者故宅门前的一棵老树,春夏间的繁茂成荫,秋冬时的落叶萧萧,记忆中的老树,是陪伴童年成长的“老者”。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寻访那里的古木。北方的古树多是槐树、松柏或银杏,南方则多为榕树、樟树。厦门古树名木众多,听说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有一棵千年樟树,我便慕名而访。

  当车从金柄村街上驶过时,我忽然瞥见车窗外闪过一抹浓绿的树影,急忙停下车。走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两棵古榕树,树龄均已有400多年,树旁建有一座炎帝庙。询问庙里的老人,他告知我古樟树的方位,我按照老人的指点向前走去,却并不好找,村中道路高低不平,岔路较多。这时我看见一位坐在老榕树下休憩的婆婆,便上前询问,婆婆只会讲闽南话,听不懂普通话。我急中生智,指了指老榕树,做了一个比这棵树还要粗的手势,并大声说了一句“千年樟树”。婆婆忽然明白了,笑着用手指着旁边一条上坡的小路。

  我沿这条小路往上走,百余米后,果真发现一棵樟树,但不像是我要寻觅的千年古樟,继续前行几百米,却仍然没有发现古樟的身影。我想,可能婆婆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便准备原路返回,正巧迎面过来一个骑电动车的老伯,便向他打听古樟的位置,老伯说就在上面,并热情地说,要载我过去。原来,走上山坡后,还得从一条小路拐进去,才能看见古樟。

  寻觅多时,终于找到古樟的位置——它枝繁叶茂,矗立在我的面前,旁边的石栏上刻着“唐樟”二字,树龄已有1300余年,是金柄村的始祖在唐代植下的。而近旁的后埔村也有两棵“唐樟”。方圆数里之内,竟能保存下三棵千年古树,这在国内也殊为少见,我想这应当与金柄村“始祖肇纶公手植香樟树林,乃造福通族之胜迹,子孙世护勿毁”的祖训有关。

  金柄村的这棵千年樟树,树身要数人才能合抱,树皮龟裂,像苍龙的鳞甲。古树的枝桠纵横,高下交错,回环盘曲,宛如千百条虬龙游于空中。有一侧枝杈已经枯萎,依然垂悬其上。古树位于山坡上,周围建了不少民房,它的枝桠有的伸进村民的院落里,有的遮盖在房顶上。忽然一阵风吹来,古树枝叶簌簌作响,如天籁之音。

  此时已近黄昏,落日的霞光遍洒村落。我站在古树旁,俯视山坡下的村庄,有不少红砖古厝,在夕阳中一派静美。再看身旁的古樟树,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守望着村庄。千年的时光里,老树守望着村民生生不息,看他们世代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他们在时代变迁里迁徙外地,开枝散叶。

  黄昏里,古樟静默而立,它遍历春去秋来,枝枝叶叶间光影深深,仿佛是辗转流逝的千年光阴。村中有这样一棵老树,当真是“造福通族之胜迹”。人一生的旅途,会看过许多地方的风景,也许转身后就成过眼云烟,只有故乡的风物,一座山,一片田,一棵树,会一直留存在记忆里无法抹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