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村娱乐活动很少,有露天电影、社戏之类的,就很让人兴奋了。因此,就连“江湖”人士到村里杂耍卖艺兜售药品,我们这些小孩也看得不亦乐乎。我们把江湖杂耍卖艺的,称为“耍本事”,一般两种,一种是以“武打把式”兜售跌打损伤药的;另一种则是以“魔术把式”兜售驱蛔虫药的。
“耍本事”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说的也是本地土话。他们一伙两三人,到了村子后,一人绕村敲锣通知,其他人则现场吆喝热场子。三通锣过,“武打把式”便有摊主抱拳出场:“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初来乍到,借贵村宝地,承蒙诸位捧场,我这里献丑了……”报了一通节目后,开场便是二人刀棍对打,一人敲锣助阵,杀得难分难解;接着又一人打了一趟套路拳,也是身形矫健、虎虎生风,接着一个筋斗稳稳落地,人群中便响起一阵叫好声。此时,敲锣的那人便趁机把锣面一翻变成凹盘,递到众人面前讨钱:“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那时大家经济都不宽裕,看热闹的人,没钱的居多,少数有钱的也舍不得,所以,他们一般收不了几个钱。
这时,摊主便把话锋一转:“刚才有人说我们没有真功夫,好,这就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是真功夫!下面表演的节目是——肉胸断筷,小孩千万别学!”说完,那人便脱下上衣,扎条红腰带,从百宝箱里掏出一把菜刀,煞有介事地运了运气,口中也是“嗨哈”有声,紧接着“嘭嘭嘭”三声响,三刀结结实实地砍在自己的胸脯上。空气一下凝固了,大家一看:还好,胸上只留下一点血痕。摊主又进一步说:“有人说这刀是假的。好,你们可以检验一下。”大家验刀后,他又拿了根竹筷贴在胸脯上说:“为了检验真刀,我要把这竹筷砍断。”只听得“嘭嘭嘭”又是三声响,竹筷断了!大家又是一阵叫好。摊主赶紧掏出一瓶药粉和几片狗皮膏药说:“功夫是假的,药是真的,这些都是祖传跌打损伤药,保证药到血止、药到痛去!”敲锣手鹦鹉学舌般重复着这些话,同时不忘敲响一记重锣。为了证实所言不虚,他们还会从箱底捞出一些“华佗在世”“妙手回春”之类的锦旗。于是,大人掏钱买药,小孩“拜师学艺”,现场一片闹哄哄。
“魔术把式”主要是让观众猜测三个倒扣碗里的豆子,虽然魔术技艺平平,但摊主却能说会道,极尽说笑逗乐之能事,绕口令般的神药广告说唱便是:“上午吃(药),晚上拉(虫);晚上吃(药),明天拉(虫);拉(虫)哪里,(虫)死哪里。”如此“神奇特效”药便是他们兜售的驱蛔虫药了。虽然夸大其词,但关乎孩子健康,大人掏钱爽快……
小小的我曾一度痴迷于“耍本事”,欲拜“江湖人士”为师,幻想有朝一日能“执剑走江湖”!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江湖”在我心中慢慢地模糊、淡去,虽然那只是年少时幼稚的冲动,但如今想来也颇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