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逐新 交出亮眼答卷
厦门火炬高新区2022年保持稳中向好势头,着力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地
2023-01-2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火炬高新区持续出政策、拓载体、优环境,保持稳中向好发展势头。图为火炬新科广场。 (火炬高新区 供图)

  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稳中求进,破浪前行。刚过去的202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旧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交出亮眼经济答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6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收近300亿元,增速近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6%。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统揽,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持续出政策、拓载体、优环境,着力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地。

  党建引领  发展合力不断凝聚

  “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党建引领就是这个关键的“车头”。火炬高新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22年,先后召开党工委会议35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14次,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扎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近段时间来,高新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通过集中研讨式学习、深入企业宣传宣讲等多种形式,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转化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成效。

  引育并举  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2022年,火炬高新区坚持引育并举,大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跑”。数据显示,高新区2022年全年签约133个重点项目,三年计划总投资780.6亿元,制造业招商在全市保持领先。

  坚持“链”上发力,靶向招商。围绕天马、联芯、厦门时代、中创新航、海辰等“链主”企业,高新区有针对性地补链拓链延链,在平板显示产业领域引进思坦Micro-LED、电气硝子五期等项目,推进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落地;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引进粒芯半导体等项目;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引进中科华联、科达利、恩捷等项目,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瞄准数字产业发展趋势,高新区还引进腾讯优图AI创新中心、华为鸿蒙开发者创新应用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并吸引集兆嘉、和利时、艺点意创等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地。

  高新区的基金招商同样硕果累累:新设惠友、德屹长盛、联和三期等子基金,规模超105亿元;基金为“媒”引进恩捷、博蓝特、力神和东方金信等;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获评“融资中国2022年度中国最佳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与此同时,高新区服务好现有企业,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为经济发展做优存量。2022年,园区新增厦门时代、中创新航三期、天马8.6代等3个百亿项目,新增一家百亿级企业中创新航;以“腰部企业”为根基,精准滴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高成长性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

  创新驱动  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火炬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凝聚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抓创新关键靠企业。2022年,高新区新增中国专利优秀奖5个,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各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1500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13家,87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名单(占全市73.7%)。

  在各类创业孵化载体的推动下,高新区创新“生力军”不断涌现。2022年,高新区创设火炬元宇宙孵化器,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总数达5家,占全市50%),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软件园三期创新社区、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等2家基地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高新区创新思路,通过打造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举办第五届“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英国、美国、新加坡和俄罗斯赛区)、厦门首届产教融合论坛和第二届“炬火种·燃新薪”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等活动,集聚产业人才。数据显示,高新区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537人,同比增长167.2%。

  益企惠企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2022年,火炬高新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揽子政策落地,精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高新区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6条助企惠企“硬核”举措;出台首个针对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全年拨付各类财政扶持资金67亿元,落实退减缓免税费约34亿元。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新区深入实施“益企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处级以上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并围绕“专精特新”、外资外贸、企业上市等专题举办“企业接待日”“企业对接会”等活动15场,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2022年,高新区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共9方面72个具体问题,为企业减免房租近8000万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办事更便利。2022年,高新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把原来分散在各业务处室的政策兑现等服务事项,集中到企业服务中心办理,实现“一窗受理、集中服务、一网通办”,并推动智能审核,提高企业服务效率。

  以服务平台为载体,火炬高新区持续为企业发展赋能。“火炬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促成212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30个;“火炬金融服务平台”帮助1247家企业撮合融资放款215.5亿元;搭建“火炬供应链平台”,构建企业供应链协同机制和市场要素共享机制,促成12家企业新增本地配套订单。此外,高新区启动“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唯科、嘉戎等两家上市公司,致善生物、思泰克、星宸等三家IPO成功过会。

  产城融合  片区开发加快推进

  2022年,高新区全力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推动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

  数据显示,2022年,高新区1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9.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3.3%;2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8.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4.6%,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在全市通报各责任单位类别中综合排名第二。各季度开、竣工项目数、总投资额均位居全市前列。

  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同翔高新城遵循“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和“组团发展、功能互补”发展定位,全力推动98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32个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加快建设,片区全社会固投完成356.1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18.6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翻倍。

  为夯实要素保障,高新区还引入多主体参与新城开发建设,通过“财政预算+专项债+PPP项目+REITs”等多种方式解决片区开发建设资金需求,启动高新区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全年出让产业用地23宗、面积超4150亩,稳居全市第一;完成多个项目存量用地回收工作,盘活、回购低效用地725亩。

  开放合作  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抢抓金色机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高新区促成工信部3家部属机构厦门分支机构、ABB中国配电系统技术研发中心暨金砖创新中心、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等优质项目落地,金砖未来创新园签约进驻项目35个,企业入驻率达95%。会同市金砖办举办“俄罗斯国家科技园项目厦门路演活动”,与巴西马州科技园共同举办创新项目交流会。上线“火炬金砖服务驿站”,打造火炬金砖服务品牌,助力企业拓展金砖合作。

  高新区还探索海外产业平台建设。推动与中德科技园(德国)的深度合作,促进园区企业与德国高科技制造企业合资、并购及股权投资,大力招引人才和优质项目;积极推动设立厦门(新加坡)国际合作中心,集聚更多国际优质创新资源。

  【成绩单】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6亿元,增长3.9%;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业实现营收近300亿元,增速近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亿元,增长27.4%;实际利用外资6.26亿美元,增长27.6%。

  ●综合实力(2021年度)位居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14位,先进制造业百强园(2022)全国第11位,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第四次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评价中,连续7年位列第一。

  展望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火炬高新区将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扩大招商引资

  抢抓关键节点,积极“走出去”招商。2023年,火炬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成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与传感器、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招商工作专班,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体系,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全过程管理服务机制,营造大抓招商、招大引强的良好氛围。

  突出龙头引领、补链强链。高新区将大力招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重点跟进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优势产业,完善“招投联动”模式,科学策划、精准对接。

  促进“双链融合”

  从现有产业优势出发,高新区将积极推动软硬产业融合发展,从领军企业、创新平台、专家团队、产业基金等方面,全面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的生态体系,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细分领域与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或服务,促进产业迭代升级。

  依托同翔高新城片区“双碳”试点等低碳园区建设,加强新能源产业本地应用市场供给。高新区将用好相关政策,依托中国软件名园、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湖边水库东科创园、火炬元宇宙孵化器等载体建设,在软件园谋划设立一批垂直行业领域专业园区,打通应用场景与产业供给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数字厦门建设。

  高新区还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并升级研发机构、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并大力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建设。

  做优服务保障

  服务更精准,保障更有力。高新区将持续深化“益企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继续用好各类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对接,完善本地企业配套供应链。集中优势资源精准滴灌,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扶持效益。

  新的一年,高新区还将建设“数字火炬指挥调度中心”,着力提升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能力,实现与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园区企业等数据共享互通,提升“一区多园”智慧管理和服务企业水平。同时,高新区将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为推进高新区依法规范高效运作,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推动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方面,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同翔高新城63个产业项目、87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以及火炬人才商品房、天文馆等37个城市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打造“双碳”示范新城,实现固投超400亿元。加快推动开元创新社区、湖边水库东科创园开发建设和招商,软件园三期实现固投超14亿元。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产业用地保障,力争产业用地出让宗数、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完成高新区基础设施REITs项目全部发行工作,形成“投资-建设-上市”良性循环。

  深化开放合作

  开放合作,依然是高新区新一年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高新区将依托“一带一路”、金砖合作、RCEP等战略布局,用好“双自联动”机制,深化“火炬金砖服务驿站”建设,通过厦门(新加坡)国际合作中心、中德科技园(德国)等海外产业平台建设,联合市工信、科技、人社、商务、外办等部门,推动厦门与东南亚、欧洲等在产业、技术、资金、人才、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高新区还继续打造国际赛场揽英才,支持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与国际创新高地顶级机构共建平台,进一步拓宽海外创新创业引才渠道,链接并引进全球创新资源项目落地孵化。同时,积极对接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商务与信息枢纽平台,助推企业“出海”拓市场、抢订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