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市图文化艺术中心馆区自助图书馆阅览区自修。
市民在学习充电区自修、阅览。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孟庆昊 通讯员 李颖
图/本报记者 杨进福 许秋珩
晚上10点30分,夜幕深沉之际,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自助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500平方米的空间之中,一盏盏灯正为“夜读人”亮起。
本月初,市图文化艺术中心馆区完成首次大规模场馆修缮,增设的自助图书馆便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自修、阅览、图书借还服务,由于开放时间直至夜间零点,被不少市民称为“深夜图书馆”。
日前,记者走访自助图书馆,体验它的设施设备,倾听“夜读人”的故事。
自助借阅设备齐全
市民深夜来借书
2月13日晚9点,记者来到市图文化艺术中心馆区自助图书馆阅览区。
此时,近200个阅览座席已基本被占满。使用者中,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也有鬓间灰白的中年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在看书、做题,也有人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课、写论文。与阅览区相连的,是自助图书馆的借书区。书架上,摆放着包括文学、艺术、经济、文化、工业技术及少儿图书等普通文献约2万册,还有数十种期刊、报纸。
自助图书馆占地约500平方米,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除自助借还书机、图书杀菌机、自助饮水机外,还配有安检机、储物柜、独立卫生间等。
晚上11点14分,市民谢女士从冷风飕飕的室外一脚踏入敞亮温暖的自助图书馆。“忙完工作就这个点了。有了‘深夜图书馆’,上班族学习充电更方便。”谢女士说。
据悉,自助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点至夜间12点,全年无休,可在其他借阅区关闭期间,为市民提供延时错时服务,这也是目前我市夜间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
临近14日零点,图书馆保安开始检查储物柜,一扇扇柜门依次弹开的声音,成了自助图书馆专属的“闭馆音乐”。馆内剩下的8位读者舒展久坐的身体,收拾好物品陆续离开,走进夜色中。
新增学习充电区
配有插座和台灯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助图书馆由原一楼自修室扩大升级而成,有独立出入口。市图文化艺术中心主馆区开放时段,自助图书馆与之互通;主馆区闭馆期间,相连通道随之关闭,自助图书馆就成了独立区域。开放至今,自助图书馆单日最高服务市民约700人次。
市图文化艺术中心馆区一楼新增的学习充电区,是此次场馆修缮的另一重点。
记者走访看到,该区域的座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可用于面对面学习讨论的大桌,二是相对独立、单人单桌的“隔间”。长桌上装有“T”形阅读灯,配备两孔、三孔插座和USB插口,进一步增强了图书馆的功能性、便利性、舒适性。
【镜头】
二孩爸爸背着电脑
来图书馆写研究生论文
●“每晚9点后是我的时间,要活到老、学到老”
晚上10点多,市民蔡毅明背着双肩包匆匆走进自助图书馆,和那些背着化学方程式、用红笔订正错题的学生们不同,他今年36岁,已经工作十几年了。
“每晚9点开始,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蔡毅明坦言。他是二孩爸爸,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除了处理工作事宜外,每天傍晚,他得接爱人下班,俩人一起打点好家务、辅导完孩子的功课后,一天的忙碌才算真正画上句号。
作为在职研究生,蔡毅明已修满学分,但“写论文”三个字却一直待在计划簿上、迟迟未落实。听闻自助图书馆投用,他索性“逼”自己一把,到图书馆奋战。
“在家写论文,灯光、键盘敲击声可能影响家人休息。来图书馆,学习氛围更浓。有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也想用行动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蔡毅明说。
初三学生相约“打卡”
觉得在图书馆学习效率高
●“今天是我来自习的第一天,绝不是最后一天”
接近深夜11点,初三学生陈诗涵、詹李霓打破做题时的沉默,一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一边轻声讨论起来。自习桌上,叠放着好几张试卷。
100多天后就要迎来中考,对于初三学子来说,学习的紧迫性不言而喻。陈诗涵、詹李霓都有在图书馆自习的经历,谈及备考,两人一拍即合——放学吃完晚饭,就到图书馆去!“来图书馆学习,效率比较高。”詹李霓说。
“别看我们在图书馆待到这么晚,其他同学,可能更‘卷’……”陈诗涵说,事实上,许多学生都在暗暗努力,他们嘴上说着“放假都在打游戏、没学习”,做作业和考试时却格外顺利,成绩也特别好。
面对厦门日报记者的镜头,陈诗涵立下目标:“今天是我来图书馆自习的第一天,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天。我打算一直‘卷’(努力)到中考。至于结果如何,用成绩说话。”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