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漳州是富饶的“瓜果之乡”。生于斯长于斯的先民,不但通过勤劳耕作养殖解决了生计问题,更是依靠智慧,创出花样繁多的美食,而其中一些风味独特的“黑暗”料理也因此成为浓浓乡愁不可割的一部分。
“鸡仔胎”是漳州独具特色的小吃,顾名思义,就是鸡的胚胎。当受精的鸡蛋孵化12天左右时,鸡的雏形已成,绒毛还不多,此时的“鸡仔胎”不但“大补”,还很美味。市面上常见“鸡仔胎”的食用方式是盐焗:把整锅粗盐烧热,再把“鸡仔胎”埋进盐中加温,盐的热量与咸香渗进食物中,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却最能成就美味。
食用时,须得挑选鸡蛋的大头,在顶端小心敲开一个洞,将胚胎连同里面的汁水倒进小勺中,趁热食之,汤汁的鲜香、蛋的滑韧,肉的细腻,软骨的酥脆,正是老饕的心仪之物,而没吃过的人,在被“威逼利诱”吃下后,结局总是这样的:从此迷恋,一发不可收拾。
偶然在朋友圈看见一则朋友的推文“牛油果蘸酱油吃有三文鱼的味道”。事实上,“水果” 蘸着酱油吃,古已有之。早些年,在漳州,剥去壳的荔枝蘸酱油,作为早晨稀饭的配菜颇为流行。每年的七八月间,正是荔枝丰收时节,市场上荔枝随处可见。荔枝不耐存储,不冷冻的情况,两三日果壳就发黑,影响品相及价格,果农往往着急出手,大家趁着便宜,常常入手十斤八斤。荔枝性热,不宜多食。在冰箱尚未普及的日子,很多人家将荔枝浸泡在井水中,一是可以延长保存的时间,二是井水性凉,可去荔枝火性。但浸泡在井水中的荔枝保存时间最多也就长个几日,此时的荔枝表皮开始发黑,被剥去有损颜值的外衣,留下白玉般的果肉,适时转换“水果”的身份,蘸酱油即可变为“配菜”。
荔枝蘸酱油吃,在酱油的“加持”下,荔枝的味道层次更为丰满,酱油的咸反而刺激了味觉对荔枝香甜的感知,十分可口。此外,民间还有说法,蘸酱油或者泡盐水可以败败荔枝的火性。
同样可以蘸酱油吃的水果,还有芒果。用于蘸酱油吃的芒果,更多是还未完全成熟的芒果,原本还有些许涩味,但酱油可以掩盖涩味,激发鲜香,还有青芒自身的脆爽,此时,它的最佳伴侣,就是一瓶冰爽的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