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累到连说话都要反应半天”
2023-02-2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2月6日,土耳其发生强震,厦门两支救援队伍: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厦门蓝天救援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奔赴土耳其参与跨国救援。他们的专业、敬业,在这次国际救援中不仅获得了当地民众认可,也受到当地政府高度赞扬。昨日,这两支救援队的队长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土耳其地震救援故事。

  文/本报记者 房舒

  图/本报记者 许秋珩 杨进福(除署名外)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中)与行动小组成员一起筹集物资。 (商华鸽 摄)

  从2月9日到19日,10天的日夜鏖战,10天的马不停蹄。由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召集全国曙光同盟组成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国际救援行动小组8个人,在土耳其协调、筹集大量救灾物资,为土耳其地震中国社会组织协调中心做好选址、建设、资源对接等前期工作,辗转哈泰伊省多个村庄,发放了16000余人份的救援物资。其间,还参与了持续12个小时的废墟搜救……在这次的土耳其地震救援中,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展示出从生命救援到救援救灾联合体的升级版实力。昨日,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接受本报专访。

  很拼

  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

  每天休息甚至不到3小时

  记者:我们留意到,你们在土耳其救援期间住过简易旅社,也睡过帐篷,甚至还在克勒克汉县的监狱过了一夜。

  王刚:当地整个灾情调查工作面非常大,找到安全住宿点并不容易。10日前后,余震仍不断,灾区的安全形势也发生变化,我们携带大量行李、物资,保障人员与物资的安全至关重要。

  当地的志愿者中有一名叫法鲁克的退役军人,是土耳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委员会的一位贸易专员。10日晚,他找到一位在当地当检察官的战友,帮我们协调了克勒克汉县的监狱。这所监狱在地震发生时已将犯人紧急撤离,留下了狱警,还有一些家属临时落脚。我们就让女士睡在值班室,男士都在户外搭帐篷、钻睡袋。那时我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但我是安全官和观察员,晚上跟狱警一起值夜。非常疲惫却也睡不着,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我们都要开门出去四周认真巡视。11日凌晨3点多,还发生了一次强烈的余震,所有人都被震醒了,我赶紧把值班室的逃生通道打开,让大家迅速撤离。第二天队员们起来跟我说话,我都要反应半天,已经是累到极限了。

  记者:听队员说,在发放物资时你们每天都是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

  王刚:为保证工作效率,每天尽可能多去几个安置点,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便于第一时间采购,我们每天凌晨4点就要出发,回到营地一般都要到深夜12点,还要完成当天的统计。大家进食基本上都是在车上完成的。

  大家每天休息时间甚至不到3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就连陪同一起发放物资的土耳其宪兵队员都受不了。大家一起工作的第三天,一名宪兵队队长跟我说,一定要让大家停下来稍微歇一下了,不然身体受不了。

  很苦

  废墟下奋战12小时 

  全靠携带的给养在坚持

  记者:在这么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你们还参与了两场废墟搜寻?

  王刚:当地时间12日傍晚7点多,我们刚发完当天最后一批物资,返程途中,接到一条经核实的信息,附近一个废墟中有多名人员失踪。当晚我们在3200平方米的废墟中,搜寻了2个现场,排除了3处疑似有生命迹象的信息。晚上气温降到零下4℃。持续作业一旦停下来,身上的汗水会瞬间变得非常冰凉,都是瑟瑟发抖的状态。再加上装备支持和人力资源严重缺乏,整整12个小时,我和队员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给养在坚持。出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携带了3条士力架用来补充能量,1包榨菜用来补充盐分,但12小时过去了,有的人一条士力架都没时间吃完。

  记者:在土耳其时每天收到的求助信息多吗?救援队是如何进行筛选的呢?

  王刚:实际上,大量的后台工作都是由我们全国曙光同盟为支撑的信息小组完成的。在全国曙光同盟,我们有一支超百人组成的信息小组,每日轮值保证在20-30人。

  对于救灾救援来说,信息化支持非常重要,前端救援的人员没有时间过滤大量信息。比如我们这次的救援,遴选救援重点区域,寻求当地翻译、汽车、志愿者组织的支持;在救援人员进入后,筛选不实信息,提供指引方向,提醒风险存在,关注道路情况,制订车队行进路线与紧急路线等,都要依靠他们来完成。他们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大量媒体报道、公共社交软件等多种途径汇总、更新信息,再从其中挑选出可供前线人员使用的。这也是曙光救援队参加了7次国际救援任务的经验积累和总结。

  很险

  遇到最危险的情况:

  民众情绪激动路被堵死

  记者:救援队遇到的最危险的状况是什么?

  王刚:比较危险的一次,是在哈泰伊的一个边境村庄。那是一个叙利亚难民比较多的村庄。那天下午,我们把装载物资的车辆停在一个学校操场里,墙很矮,抬脚就能跨进去。大量受灾等待安置人员都渴望得到援助,又不太信任现场当地的物资发放官员的分配方案。现场民众一度情绪激动,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肢体冲突,宪兵部队建议我们撤退,但来路都被堵死了,强行撤退可能引发更恶劣反应。

  我当时的判断是,我们是来提供帮助的,而他们的需求是公平发放,只要我们能迅速将物资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上,减少聚集,缓解焦虑心态,也许能有效减少情绪对立和可能遭遇的危险。于是,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快速分类、分拣和签收。在宪兵部队协助和当地官员不断解释下,把发放意图和方案告诉更多的人。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方案,排队进来领取物资,随着离开的人越来越多,现场对立情绪慢慢缓和。后来,越来越多的现场群众也加入维护秩序当中。在经过4个小时的发放后,圆满完成,现场很多民众开始对我们微笑、行礼表示感谢。

  在曙光救援队中,我们要求队员们能拿得起工具救得了人,也要有后续救援的综合能力,我想这才能称之为真正完整的救援,从生命救援升级为救援救灾的联合体。

  记者:这次救援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王刚:记得我们刚到土耳其时,当地民众会问我们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但当我们离开时,不管是在哈泰伊还是在伊斯坦布尔,总会有人微笑着问我们,你们是中国人吗?

  2月17日,我们离开哈泰伊时,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发文:中国的曙光救援队回国,谢谢你们。你看,通过我们的努力,加深了“中国在帮助我们”的印象,我想这是给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最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