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对市民关注的“网红餐厅”后厨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对校外“小饭桌”开展专项检查。
文/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刘启国
图/市市场监管局 提供
近日,市委政法委、市市域办会同各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开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成功入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项目。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厦门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厦门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局提出“推出一项活动、激活一分力量、带动一个群体”的工作思路,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锻造“人人可参与”的“食安卫士”品牌。食品安全工作怎么做,请“市民来出招”,成效怎么样,由“市民说了算”。七年来,我市逐步构建起政府主抓、部门严格监管、企业诚信经营、社会积极监督的共治新格局,市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从64.5%提升到91.6%,在国务院食安办中期评估中位列首位。
强化保障 稳住社会共治基本盘
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食品安全治理全过程、各环节。早在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就出台《厦门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明确提出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将社会共治工程列为厦门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十四大工程之一,明确建设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构建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社团组织、依法实施严重违法失信者信用联合惩戒等各项工作。市食安委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出台《关于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重点工作。
据了解,创城以来,市级财政共安排食品安全宣传共治专项经费近3000万元。各区政府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建立了一支681人的专职食品协管员队伍,覆盖全市516个村(社区),他们走街串巷,承担食安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科普宣传等工作,高效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厦门还在全省率先建立食品安全公共责任险机制,由政府托底每年出资约800万元购买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服务,对厦门市域范围内发生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人身伤亡损害赔偿责任予以保障,保障范围包括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建筑工地食堂、农贸市场、游客就餐等食品安全事件,覆盖率达100%。
问需于民 提升食安工作精准度
只有精确聚焦群众所需,才能实现精准治理。近年来,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不同群体对食品安全的不同诉求,精心筹划推出“月月十五查餐厅”“月月十九查酒”活动,通过前期的市民投票和留言,挑选出最想检查的餐厅、酒类生产经营者,每月15日和19日,由市食安办带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者、市民代表、媒体记者等进行突击检查,并全程网络直播;开展的“你点我检”“你挑毛病我付钱”“明察暗访在行动”活动等,也都事先充分征集民意并邀请市民代表参与。
要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大V的“头雁效应”不可或缺。为此,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了食品药品荣誉监督员队伍,邀请常年关注食品安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请他们跟随监管人员深入一线执法,参与“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调研,参加专题问询会等,为食安监管建言献策。
黄秀惠是一名省、市政协委员,近年来她提出了5份食品安全领域的优质提案。“关注群众舌尖安全,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情况,才能为食品安全精准治理建言献策。”她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以监督员身份参与各类食安社会共治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食品安全相关提案30余件,有力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
此外,市食安办还组建了8支专业法律顾问团队,为破解新型非法添加、螃蟹绑大草、活禽集中屠宰等多个疑难复杂问题出具权威法律意见;成立由263人组成的“食安专家库”,为食安监管提供权威技术支撑。这些专业“智囊团”延伸了监管触角,拓展了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途径,成为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
同向发力 提高社会共治参与度
2018年以来,通过市食安办策划的“月月十五查餐厅”“月月十九查酒”“你点我检”等活动,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各类网红餐厅500多家。作为监管力量的补充,市场监管部门还精心招募了来自学校食堂、集中配餐单位、星级酒店等40多名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成立了“月月查民评队”,跟随媒体记者、执法人员常态化参与检查,让“同行查同行”成为活动新看点、新常态。活动不掩饰问题,将最真实的检查结果展现给社会,增强了市民对政府监管的信任。
与此同时,厦门消费者的监督水平也在悄然提升。从近年厦门市12315餐饮消费投诉变化来看,投诉内容从最初“吃出异物”“环境不卫生”等简单诉求,到如今诸如“人员健康证过期”“许可证过期”“消毒设施未运行”等专业投诉明显增多,消费者从围观者成了参与者、监督者。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近年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国率先破解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监管难题,通过“学校摸底、巡查评级、向家长公开信息”等方式,倒逼“小饭桌”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AB级比例从54%提升到85%;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每月一周查网红”等食品安全突击执法,检查全程网络直播,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多家违法网红店在直播中被曝光问题,并被立案处罚……
在打造“月月十五查餐厅”和“月月十九查酒”系列活动品牌的同时,市食办还陆续推出包括校外“小饭桌”多元治理、“食安小红帽”活动、“食安专家面对面”等在内的“食安斗阵行”十八项社会共治举措,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并配套建立了食品安全专家库、食品安全教育基地、食安志愿者、食品安全有奖举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一系列制度、举措,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共治格局。
【亮点】
厦门食安共治成绩单
经过七年来的探索实践,厦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厦门被国务院食安委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食安群众满意度从64.5%大幅提升到91.7%。
●厦门市“食安斗阵行”系列活动、多元化综合治理农村集体聚餐、“五维共治”破解“小饭桌”监管难题、激活共治力量锻造“食安卫士”共治品牌等案例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
●“月月十五查餐厅”活动被中国市场监管学会、人民网评为“全国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2021年入选《中国食品安全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
●“食安卫士”品牌荣获厦门市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被评为厦门市文明单位优秀创新案例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