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视觉中国
近日,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月刊发表新研究确认,被称为“杜塞尔多夫病人”的53岁德国男性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在很长的观察期内都未再检测到活跃的艾滋病病毒,成为又一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这名德国男子于2008年1月被诊断感染艾滋病病毒,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在2011年1月确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过化疗,但2012年9月白血病复发。2013年,这名患者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接受骨髓移植,使用的造血干细胞来自一名女性捐赠者。
由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多个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杜塞尔多夫病人”的治疗状况进行长期研究监测后发现,这名患者在2018年11月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研究人员没有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到活跃的病毒感染,只是组织样本中仍有一些艾滋病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残留物。团队认为这些残留物不可能有复制病毒的能力。
此前,公认被“治愈”的两名艾滋病患者是“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和“伦敦病人”亚当·卡斯蒂列霍。
怎么“治愈”的?
接受基因突变干细胞移植
抑制艾滋病毒复制
“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
柏林病人名叫蒂莫西·布朗,1995年,他被确诊患上艾滋病,在11年后,又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随后,布朗的医生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他从 60 名骨髓捐赠者中挑选出一名特殊的捐赠者,这名捐赠者携带 CCR5-Δ32 突变基因。布朗接受了长达三年半的治疗,包括全身放疗、两轮干细胞移植和药物化疗,移植的目的是将患者原本的免疫细胞杀死,然后替换成捐献者的基因型,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自己有癌的免疫细胞。因此,布朗成为第一例被报道的艾滋病“治愈”患者。
“伦敦病人”亚当·卡斯蒂列霍
“伦敦病人”名为亚当·卡斯蒂列霍,出生在委内瑞拉,2002年到英国伦敦生活,2003年被确诊携带艾滋病病毒并在伦敦接受治疗,因此被称为“伦敦病人”。
“伦敦病人”与“柏林病人”的治疗方式异曲同工。两者的技术手段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骨髓移植的方式,将携带CCR5-Δ32突变基因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研究显示,在停止抗逆转录治疗后的30个月中,“伦敦病人”血液中无活性病毒感染。长期随访显示,“伦敦病人”体内没有可检测到的活性HIV病毒。结果证明,这是第二例得到“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杜塞尔多夫病人”2008年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病毒,随后于2010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但至2011年1月,他又被诊断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需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13年,治疗团队破坏了他原本的癌性骨髓细胞,并替换为一名携带CCR5-Δ32纯合突变基因的女性供体干细胞。
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五年内,患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一直在持续。直到2018年11月,经过治疗团队的仔细评估,患者才停止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直到如今,在该患者停止服用HIV药物4年之后,研究团队仍未再从血浆中检出HIV-1 RNA病毒的反弹,这才正式宣布这名患者已被“治愈”,成为全球医学史上第三例被确认“治愈”的艾滋病人。
希望在哪里?
移植疗法不适合推广
基因疗法被寄予厚望
以上三名患者的共同之处是均接受了干细胞移植,而干细胞捐赠者的CCR5受体都出现了一种共同的基因突变,可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领导治疗“伦敦病人”团队的英国剑桥大学微生物学家拉温德拉·格普塔对此表示认同。但格普塔也补充说,在某些情况下,病毒会在人体内发生变异,并找到其他途径进入细胞。另外,目前尚不清楚患者在骨髓移植前接受的化疗是否可能通过阻止受感染细胞分裂,从而帮助消除艾滋病病毒。
不少观点认为,也许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就在于基因疗法。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团队在测试从人体提取干细胞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其具有相关突变的可能性。格普塔认为,关于“杜塞尔多夫病人”的研究证实,“CCR5受体是目前实现治愈的最易驾驭的目标”。
不过,多名专家提醒,治愈病例接受的干细胞移植疗法风险很高,且有诸多制约因素,不便推广。格普塔也谨慎表示,这类疗法仅能作为最后的手段来治疗那些同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艾滋病患者,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介绍,CCR5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一个主要共受体,而在北欧高加索地区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基因突变的原因,天生就缺失CCR5-Δ32基因,可以天然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被治愈的这名艾滋病患者正是接受了这样一名纯合CCR5-Δ32突变的干细胞捐赠者的捐赠,才得以将他的艾滋病‘治愈’。这再次验证了通过干细胞移植将免疫细胞置换为没有CCR5受体的细胞,可能是停止药物治疗后,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没有反弹的原因。”
不过,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有效且普适的方法治愈艾滋病。既然干细胞移植疗法治愈艾滋病已有先例,未来是否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干细胞移植疗法无论从风险还是代价方面来看,都远远高于药物治疗,目前来看,这种治疗方法仍然很难复制。所以若不是艾滋病患者合并血液肿瘤,我们不太会建议患者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治疗艾滋病。此外,我国几乎没有带有CCR5-Δ32突变的人群,所以目前来看,‘鸡尾酒疗法’仍然是控制艾滋病最主要也最可及的治疗手段。”李太生说。
“这些患者的临床良好结局为彻底治愈艾滋病带来了希望之光,尤其是对同时患有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艾滋病患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供体限制,操作程序复杂等原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适用大规模治疗艾滋病。”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
综合新华社电、中新网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艾滋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和淋巴结肿大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