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点,儿子指着餐桌问:“妈,这是什么菜呀?”“哦,新发明的料理——大豆黄卷。”“味道还不错。”我松了一口气,心中窃笑:其实那是一味药呢。
前些天找中医看诊,医生开了“薯蓣汤”,说方中有一味“大豆黄卷”,药店缺货,可以黑豆代之,让我自行在家自制大豆黄卷。啊?我怎么会制药?“不会百度吗?”医生撂下话,不再理会我了。
虽然嫌麻烦,但为了原方原效,我还是怯怯动手了。第一步“发芽”,这个简单,咱有“发芽神器”嘛。取适量农家黑豆洗净,浸泡12小时后倒进豆芽罐,接下来全程避光。我负责换水,豆子负责发芽,两天后就抽出了1厘米。按说可以收拾进入下个步骤“日晒”了,我却发愁了:“我劝天公重抖擞,来点阳光有没有?”奈何老天爷我行我素,仍然天天过泼水节。犹豫间我给豆子又换了次水,次日一瞄,好家伙,又抽了1厘米,再这么下去只能凉拌豆苗了。
然而,智慧的人类是没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咱有多功能面包机啊。我把小豆芽漂洗、滤干,放进面包桶,按下“炒坚果”键。为了方便水分蒸发,我把桶盖打开了。看着豆芽在桶里慢慢翻动,我不免有点沾沾自喜。“叮。”烘烤结束。我一看,湿湿软软的,不给力啊。再来30分钟!我时不时过去捞几根豆芽看,哎,分明在焖烧豆芽嘛。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转而把豆芽移入铁锅,用文火翻炒。铲子不停地翻动,豆芽不断缩水变干,铲动起来不再黏涩,渐渐地豆芽不复白胖,但还是有点软。我捏捏有点酸的胳膊,手不停歇,心中默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给自己鼓劲。豆芽开始变黄,豆子缓缓散发出香气。继续加工。手感越来越好,品相越发接近标准。终于,脱壳的豆瓣和芽茎都呈现出娇嫩的黄色,芽丝自然卷曲,抓一小撮闻闻、嚼嚼,香!大功告成!
不过,比照网上卖家秀的图片,我制的大豆黄卷真是长太多了呢,更像一盘秘制干煸豆苗。于是乎,“张药师”初次手工出品的“药”华丽转身成了清新脱俗的“肴”。
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我却心生感慨:生活处处皆学问,用心行行出状元啊。下回,“张药师”断不会再这么蹩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