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小行星“龙宫”表面含两万种有机分子
包括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分子,有助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
2023-02-2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隼鸟2号”探测小行星“龙宫”模拟图。

  隼鸟2号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是2003年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它于2010年成功将“丝川”小行星的一些物质微粒送回地球。“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是“隼鸟号”的后继探测器,重约600千克,搭载高效离子引擎、光学相机、激光测距仪、近红外线观测仪器、返回式胶囊等多种先进设备。

  2014年12月3日12时22分,“隼鸟2号”由H-2A运载火箭搭载,从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2018年6月,“隼鸟2号”抵达小行星“龙宫”附近并采集了小行星岩石样本。2020年12月,“隼鸟2号”回收舱返回地球。

  新华社东京2月26日电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九州大学等日前联合发布新闻公报说,通过分析“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本,他们发现其中含有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其中一些是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分子。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分析结果显示,从样本中萃取的物质中包含约2万种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进一步用色谱法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有机物分子中有氨基酸、羧酸、胺以及芳香烃类的分子。特别是甲胺、乙酸这类高挥发性有机小分子的存在表明,这些分子在“龙宫”表面以盐的形式稳定存在。

  研究发现,这些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构成地球生命体蛋白质的丙氨酸,也有不构成蛋白质的异缬氨酸,而且左旋和右旋的氨基酸分子大概各占一半。构成地球生命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全部是左旋的。

  公报说,小行星表面暴露于高真空环境下,被太阳光加热,被紫外线照射,还接受高能宇宙射线的洗礼。这项研究表明,其最表层的有机物分子被矿物保护,因而得以保留。在受到某种冲击时,含这些有机物分子的物质会从小行星表面剥离,以陨石或宇宙尘埃的形式被运送到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上。

  这项成果有助于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有机物是陨石从宇宙空间带来的。考虑到“龙宫”样本中的氨基酸特征不同于地球上的氨基酸,研究人员认为,今后科研界还应分析来自其他小行星的样本。

  距离地球约3.4亿千米的“龙宫”直径只有约1千米。“龙宫”的自转周期约为7个半小时,比一般的小行星自转要慢。“隼鸟2号”拍摄到的照片显示,“龙宫”赤道附近由于自转离心力而膨胀,形成类似算盘珠或陀螺的形状。它的表面布满碎石,可见类似陨石坑的凹陷。

  【相关】

  “隼鸟2号”曾发现“龙宫”含水证据

  “隼鸟2号”采集的“龙宫”岩石样本。

  2019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通过分析“隼鸟2号”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小行星“龙宫”含水的证据。

  基于“隼鸟2号”搭载的近红外分光光谱仪的观测结果,研究团队发现“龙宫”表面吸收的一些光波长与水分子以及含羟基物质吸收的光波长一致。他们据此认为,“龙宫”表面含水且主要存在于含水矿物中。羟基又称氢氧基, 它是由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学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