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拐弯儿”
邱建岩
2023-03-0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儿子小时候,吃完了饭,就带着奶奶下楼溜达。每次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幸福感就莫名地涌出。
    待儿子开始上学了,父母便“转移阵地”,去了我弟那边。但无论父母在哪,总觉得三餐四季,老少一堂,便是人间最好的光景。我们都深知,带孩子是累活苦活,老人若不是为了孙子,绝不会轻易“背井离乡”,甘愿在异乡任劳任怨。父母亲把弟的儿子带大,不久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一人又带大了弟的小女儿,便义无反顾地回了老家。
    我们本想接母亲同住,但母亲不愿意。她保证遵医嘱,听我们的话,不再干重活、体力活;作息安排有规律;饮食更加注意……在电话中,母亲反复地保证遵守与我们的协定,会照顾好自己,我也就放下心来。
    抽空回老家,在家中也没感觉有啥异样。找亲友坐坐,聊到母亲时,他们告诉我:“你母亲比年轻人更拼,天天赶海剖海蛎、挖蛤蜊,种菜、养鸡鸭;空闲时候,出门找活干,或把活计带回家做……辛苦不说,人还节俭得要命,经常是一天煮一顿,早上喝水配饼干,中午多下点米,留一碗到晚餐……”末了,亲友还强调:“村子里头找不着第二个这样的老人。”当我质问母亲时,她却苦笑地说:“坐不住,习惯了,大家都这样……老家人情多,花销多……”我说:“做点事,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但要量力而行。人情该花则花,但绝不能亏待自己,害了自己身体。”
    母亲终是病了。接连几周带母亲看医生,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一致认定老人体质孱弱,皆由营养不良所致。母亲终于同意认真履行与我们的协定了。但给她钱,她却依旧不肯收下。想想,欲速则不达,那就“拐弯儿”——我不在单位食堂就餐了,用补贴的午餐费15元,到食堂的小卖部买牛奶。一周二十小盒,待积攒了一大袋,再买些水果,周末带回去给母亲。只是辛苦了老婆,每天要给我备好午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