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启新程 实干争效谋发展
——专访厦门市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才
2023-03-0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黄丰 陈胤蓉

  第一时间召开全局大会,传达学习春节后第一天省市有关动员部署会精神,对标要求、结合实际,迅速锚定2023年新目标,谋划新思路,明确近期工作重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夯实市区联动,选派干部组成六个驻区工作组,手把手靠前“传帮带”,凝聚工作合力……争优争先争效!近段时间,市建设局接连打出“组合拳”,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助力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市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市建设局今年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保民生促发展,解民忧暖人心,推动厦门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补短板强弱项

  行业管理智慧化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建设人圈划出下一步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

  学之愈深,则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李德才表示,将进一步在建设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人人争相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去年,市建设局启动“厦门建设行业发展研究”课题调研,全面梳理了行业发展现状,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分析不足短板,系统谋划,研提提升措施方向,为2023年精准发力打下坚实基础。

  补空白,促进管理质效提升——推发展,出台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将开展十大优秀设计师、十佳优秀设计项目评比,推动生成更多优质建筑作品;提质效,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优化施工图审查、消防审验、造价咨询及招投标管理,从重“事前”审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并重转变;健体系,在去年既有建筑改造分类审查经验基础上,继续出台系列分类改造设计审查指引,形成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建机制,护航市场健康发展——聚焦规范增效,去年我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代建管理地方标准,今年还将推出市级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代建总承包办法,持续促进项目管理提质增效;聚焦良性循环,完善物业、造价咨询等领域企业评价体系,以评促管,强化优胜劣汰导向,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促升级,推动智能化智慧化管理——推新技术,去年厦门被住建部列为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今年市建设局将通过政策扶持带动企业积极性,扩大智能建造应用面,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新手段,市建设局将持续提升智慧化水平,通过推动平台整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化决策分析研判,推动管理更高效、措施更精准。

  铆足干劲抓项目

  推动发展有冲劲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李德才说,市建设局将坚持抓项目、抓投资,谋发展、谋未来,盯服务、盯保障,推进度、推招商,做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全力打造“项目之家”品牌。去年建设“轻骑兵”持续靠前服务,我市建安投资增速实现新突破,市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额连续两年突破两千亿元。今年,市建设局将对服务品牌再提档再升级,制度再优化再创新,全力打造“项目之家”服务品牌。夯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为项目建设提供“建管家”;继续靠前服务指导,为项目纳统提供“统管家”,确保“应统尽统、统必合规”。建设人亮出服务口号,“项目有事我帮您”,通过“一个服务中心”“一个系统”“一条热线”“一个邮箱”“一个二维码”“一张服务卡”等载体,畅通互动渠道,继续用好项目建设全链条“七环节”,紧盯建设全周期推进“九手段”,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早投用。

  推动建筑业产业做大做强。继续用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强化“引进来”“走出去”,通过“促联合”“谋共赢”,助力企业赋能成长。培优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重点培育全门类、全产业链、高资质、高水平的领军龙头建筑集团,实施专项培育计划,对优质企业进行差异化分类辅导。引资源,鼓励企业引进全国、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引入优质稀缺专业,助力在厦企业拓宽市场。搭桥梁,加强精准对企帮扶,搭建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发展平台,鼓励补链强链,引入外地优质资源,鼓励组成企业联合体,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突破瓶颈闯新路

  扎实为民干实事

  今年市建设局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及基层社会治理堵点、难点、痛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盯百姓“关心事”,住房保障再加力。市建设局将坚持“高品质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动”,全过程抓好保障房、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让老百姓早搬迁、早受益、住好房。

  提百姓“幸福感”,城乡品质再升级。今年计划推进2.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大物业”模式,将小区管理与市政道路养护、环卫、公共停车等打包形成“城市市政物业包”,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现规模化运营,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在完成“有人改”后,进一步推动“有人管”。同时,我市今年还将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品质,让全体百姓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守百姓“平安线”,手段措施再强化。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补齐小散工程纳管工作短板,堵塞有限空间、扫尾和空窗期风险漏洞,紧抓安全生产“牛鼻子”。今年将重点抓好农村自建房和小散工程“三建房”“四责任”“五保障”机制落实,推动实施农村自建房安全责任险、设计下乡等措施,打好守护组合拳,从源头控事故保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