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卫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柯希平认为,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但从包括福建在内的各地建设情况看,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柯希平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很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网络、信息不够通畅;农业农村大数据统筹利用不足,数据资源匮乏、服务落后、应用范围窄;中青年劳动力流失,农村留守老人学习和使用新技术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数字技术在农村的扩散、渗透和惠民效应的发挥,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去年5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数字乡村项目组联合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显示,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平均仅为55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柯希平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他表示,要加大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数字农业新业态。要加快培育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在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乡风文明、文化传承、党建村务、教育科普、健康医疗、综合治理、交通出行、便民服务等十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创新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柯希平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构建全国统一的乡村数据中心,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安全有序共享,充分发挥数据汇聚所带来的优势和价值。
同时,要注重打造数字乡村人才“蓄水池”,以“三农”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农人为重点,加大农村大数据、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激活农民参与数字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