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好 村民心情畅
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2023-03-1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前垵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对村中池塘进行清理并加装护栏,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文/图 本报记者 黄怀 通讯员 陈彩莲

  一村文明风,满村皆新景。今年以来,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在“红白理事会”的基础上,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通过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红白理事会”促进文明乡风

  “现在大操大办的少了,人情负担减轻了,村里的年轻人办喜事更愿意选择旅游结婚。”说起人情新风,前垵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和平颇有感触。

  过去,人情攀比之风在前垵村一度盛行,村民把谁家的酒席办得排场,谁收的礼金多作为显示家庭实力的标准。人情支出成为前垵村村民小康路上的“绊脚石”。

  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次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前垵村“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并且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怎么办,都有了标准,探索出了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新路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得到了村民们认可。

  谈起娶媳妇嫁闺女,村民们的观念在逐渐转变,“婚礼只是一种形式,没必要大操大办讲排场,最重要的是俩人结婚后互敬互爱,共同将小家经营好、建设好。”

  在文明祭扫中弘扬新风尚

  再过半个多月,即将迎来清明节。“代代年年,岁岁清明,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清明扫墓、缅怀逝者、感恩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连日来,前垵村由村“两委”带头,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清明文明祭扫,通过与村民一起泡茶拉家常的方式,告诉村民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等祭拜习俗,既污染环境又易于引发火灾,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生态破坏,得不偿失,动员村民自觉转变观念,主动远离陋习。清明祭扫,要自觉做到祭祀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要以现代文明的方式表达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黄和平告诉记者,如今在前垵村文明祭祀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村民们焚香祭祖、扫墓踏青的时候,不再烧纸钱、撒冥币、放鞭炮,而是带上鲜花,以鞠躬默哀来寄托哀思。用安静的告慰和心灵的交流缅怀先人,在文明健康的祭扫活动中传承好家风、弘扬新风尚。

  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村居环境

  早春时节,走进前垵村,田野里,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滴,微风吹来,掀起粼粼的绿波。农民抢抓农时春耕备耕,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今年以来,前垵村委会联合各小组,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理了房前屋后大量堆杂和陈年老旧垃圾,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前垵村以农业为主,牛是村民们用来耕地的重要生产工具,全村共有120多头牛。村民将自家的牛养在院子里,前院住人后院养牛,房前屋后全是牛粪,一到夏天,家里的苍蝇蚊子到处都是。不但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在疫病防控防治方面也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前垵村委会征求村民同意后,在村庄外空旷处设立了公共牛棚,村民们可以将牛圈养在这里,前院后院干净整洁了,苍蝇蚊子少了,难闻的气味消失了,村庄环境随之焕然一新。

  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在前垵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收拾得干净又漂亮,村民们闲暇时串门交流心得,村庄环境好了,大伙儿心情更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