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体育馆拥有12300个固定座位,加上可伸缩的临时看台,共有18000个座位。
>亮点1
新体育中心身姿曼妙
形态取闽南传统大厝曲线神韵;体育场馆似白鹭般灵动飘逸,又有如凤凰身姿飞扬,点缀着翔安南部新城海岸。
厦门新体育中心外景。
>亮点2
“冰篮”模式互相转换
是省内首创“冰篮”转换型集约化体育馆,一场多用,节省了多轮建设带来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坐落于观众席二层间的无障碍看台。
>亮点3
无障碍看台
让爱无“碍”
从无障碍看台到最近的场馆出入口距离仅30多米,不到2分钟即可达到;场馆内无障碍通道多达12处,几乎覆盖了体育馆主要通行区域。
凤凰体育馆内座位保洁基本完成。
>亮点4
惠民功能进一步延伸
将场馆二层平台南北侧公共休息厅打造成室内健身活动区的有关计划已提上日程,训练馆的一至三层空间面向公众开放也在未来规划之中。
文/本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吴露楠
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路鹏宇 许秋珩
这是一片改写城市布局的热土:当厦门新体育中心从东部海岸线拔地而起,厦门体育产业也跟随着跨岛发展步伐,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次改善市民生活的演变:场馆带动周边片区变化,交通条件、运动设施、配套商业……“场馆效应”持续发酵,多样化乐活“新风向”先后涌现。
这是一座写入城市年轮的建筑:从2020年第一根基桩置地起,生态、人文理念贯穿项目建设轨迹。跨越近千个日夜,如今,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奋进曲中,由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的厦门凤凰体育馆近期完工,已具备开赛条件。
近日,记者走进了厦门新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实地探寻这座特区跨岛发展新地标的亮点、看点。
设计前卫寓古于新
“内外兼修”体现人文关怀
纯白色为基底、流线加以塑形,在建筑师的笔下,厦门新体育中心“身姿曼妙”,形似三角梅娇艳盛放……如此造型,放眼全国同类型体育馆亦属“前卫”,将其“置入”特区东岸,却又能与周边古厝相映成趣、不显突兀。
此般跨越百年的“和谐统一”,源于建筑设计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诠释:新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形态取闽南传统大厝曲线神韵,寓古于新、大气磅礴;体育场馆似白鹭般灵动飘逸,又有如凤凰身姿飞扬,以蓬勃升腾之势,点缀着翔安南部新城海岸。
“内外兼修、秀外慧中”。新体育中心对本土文化一脉相承并非“徒有其表”,更抓眼球的,是其“内涵”中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走进凤凰体育馆,这里拥有12300个固定座位,加上可伸缩的临时看台,共有18000个座位。而坐落于观众席二层间的大型看台格外醒目,这里不是“VIP区”,而是专为各类人群服务的无障碍看台。“从最近的场馆出入口行到此处,距离仅30多米,不到2分钟即可到达,全程可实现无障碍畅行。”据厦门路桥工程公司新体育中心II标段经理杨奇昌介绍,在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的场馆内,无障碍通道多达12处,几乎覆盖了体育馆主要通行区域。
细节中更见真章——场馆内,无障碍通行区域坡度平缓且长度较短,坡道上还设有防滑带,这为不少需要乘坐轮椅观赛市民提供了硬件支撑;卫生间、停车场、廊道内,辅助扶手、紧急求助设备一应俱全,大型赛事、演艺活动举办期间,更有志愿服务队随时待命,当无障碍求助铃响起时,使命必达。
“规模宏大、通行便捷、服务健全……凤凰体育馆的一切,都将在下周的2023年CBA全明星周末赛事中得到检验。当然,3月26日大赛结束,这不会是终点,而是又一起点。”杨奇昌表示,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演艺活动之余,凤凰体育馆各项惠民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延伸:“将场馆二层平台南北侧公共休息厅打造成室内健身活动区”的有关计划已提上日程,训练馆的一至三层空间面向公众开放也在未来规划之中。
一赛激活产业、一馆牵动民生。在厦门东部这片新天地,绵延千年的“人文精神”得以传承,“人人参与体育,体育造福人人”的美好愿景,也将随着凤凰体育馆的建成投用逐渐实现。
“建在花园中的体育馆”
生态效益与园林景观
有机统一
如今,从空中俯瞰翔安南部新城海岸,一片片黄土地披上了“新装”,在工人们的精心雕琢下,植株连接成片,为凤凰体育馆这座特区新地标加上了“绿色画框”。
将凤凰体育馆称为“建在花园中的体育馆”并不为过——凤凰体育馆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而周边新修绿地面积达到了近23万平方米,占厦门新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的35%,接近凤凰体育馆的4倍。
“对于翔安南部海岸,老厦门人一定不陌生。盐碱地、碎石滩、成片荒地,早年更是难见一抹绿色。”在厦门路桥工程公司新体育中心II标段副经理郑仪龙的眼中,凤凰体育馆建成,不只是一个项目的落地,更是一次“绿色革命”的胜利。
根植荒地、固土封沙。在这里,九里香、灰莉、单叶蔓荆、大王椰等多种耐盐碱、耐干旱景观植株找到了用武之地。片林种植、护坡养护、垂直布景,多样绿化手段各显神通,誓将“黄土换新颜”。
“疏密有致、分工明确,在保证场馆绿植整体布局的同时,我们还结合乔灌草花期以及造景效果进行了合理搭配。”凤凰体育馆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效益与园林景观达到了有机统一,一幅“全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城市画卷,在郑仪龙等一众厦门路桥建设者们的手中徐徐展开。
与“绿色加法”同步进行的,是一场关乎体育馆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的“减法”工程。
“‘生态是一片地区的‘肌理’,如何减少施工作业对其造成的影响,是项目践行‘绿色施工’的重中之重。”打开设计单位总建筑师高庆辉的图纸,项目建设规划尽收眼底:距离项目20多米外的海岸线就是“设计红线”,这里的水文、地质、植被条件一样不能触碰,缩减作业面、减少建筑规模……从初稿到定稿,项目设计历经近百次“重构”“剪裁”,使最终整体建筑线条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起伏有致、简洁舒展,绘就了如今海、天、体育馆,和谐融洽的湾岸光景。
在体育馆主体建设中,“绿色减法”还有别样的演绎:优化体育馆外墙围护结构,能有效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场馆看台预制装配,合理规避现场浇筑带来的环境污染;省内首创“冰篮”转换型集约化体育馆,一场多用,节省了多轮建设带来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生态引领、创新开路,厦门路桥建设者们更是以“节能减排”的生动实践,诠释“绿色减法”的深度内涵。
【解读】
选址有何讲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介绍,新体育中心地块位于体育会展新城临海的重要门户,选址翔安大桥桥头是基于其与本岛最佳的地缘优势、极为丰富的环境资源、高通达性的立体交通网络等原因,使其势必成为东部体育产业发展主战场上最为重要的城市节点。
设计有何巧思?
程泰宁院士说,现状滨海内湾相对低的高程竖向对本项目是个挑战,其增加了交通连接和视线组织方面的难度,且临滨海侧开放性较低。应对上述问题,设计从新体育中心至滨海界面营造了完整而连续的视觉主轴线,积极利用现状高差,成宜人之内海,充分与体育中心整体景观体系融合,塑造蓝绿交织、颇具滨海风情的绿色海湾,为滨海活动带打造市民共享的多个公共活力点。
建成有何意义?
程泰宁院士指出,厦门体育会展新城是东部综合中心的起步区及未来发展的核心组团之一,依托厦门发展与体育业态强力植入,特区将以新体育中心为基点,以赛聚商、以商带产,相互交融的体育产业以及强烈的地方特色,新体育中心未来有望成为一个具备昼夜吸引力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