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
闽南黄荆木
若水
2023-03-2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闲暇之余漫步山野,所见灌木,最多的是黄荆木,俗名“薄姜”。

  厦门沿海土壤肥力差,可黄荆木却扎下了根。它们的木质坚硬,根系粗壮,难以砍伐。它们的叶子像手掌,当你摘下叶子,便有一股香袭来,浓烈但不刺鼻。最热闹的是开花时节,农历四月至六月,小小的淡紫色的花儿绽放,密密麻麻地覆盖了枝头,放眼望去,摇曳生姿,如一片片紫霞。

  早些年,黄荆木与乡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入秋后,黄豆收成了,女人们便开始准备制作豆豉。她们拿起砍刀,来到山野,费力地砍下一捆又一捆黄荆木的枝叶,背回家。然后把黄豆煮熟、沥干水分,铺散在圆竹匾上,架空搁在柴草屋或杂物间,覆盖上黄荆木的枝叶,不留半点儿空隙,等待黄豆发酵。

  阿嬷是制作豆豉的好手,她会细心地挑选茂密的黄荆木枝叶,把热腾腾的黄豆盖得严严实实,往后的日子,黄豆在黄荆木枝叶下静静地发酵,渐渐散发出一股霉味来。阿嬷会掀开一小片枝叶,只见一粒粒黄豆依然保持着透亮的黄,上面长满了青绿色的菌丝,有了幽幽的酱香味。阿嬷把枝叶重新盖好,像是给熟睡的孙儿们盖被子。个把月后,豆豉就做好了,酱香味十足,阿嬷拿出干净的瓦缸,把豆豉装好,足够一家人享用到来年黄豆成熟时……

  冬季,山上的黄荆木叶子落尽了。女人们便带上砍刀,砍下黄荆木的枝干,捆起来带回家,晒干,充当柴火。黄荆木在灶膛里燃烧,会有独特的木香味,在烟熏火燎的日子里,给柴米油盐增添别样的风味。阿嬷去山上砍柴,只会砍下黄荆木的小枝干,主干依然保留,绝不会为了多点柴薪而“砍尽杀绝”。她总说:“这是好树啊,没有它们,我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随着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乡民们告别了柴火灶,也渐渐不再自制豆豉,他们不必再到山野砍黄荆木的枝叶了,田间地头的黄荆木自在地繁衍生息,成了山野的一道道风景。黄荆木开始华丽转身,走进了人们的审美世界。园艺爱好者首先发现了黄荆木独有的气质。它木质坚硬,容易塑形,是盆景的好素材。黄荆木,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它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美感,装点着人们的品质生活,这是阿嬷那代人所想不到的。

  黄荆木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实用转向了审美,不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吗?当人们注目欣赏一个黄荆木盆景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的,是那片山野、那方乡土。当然,追求返璞归真的人们,自然也没有忘记它曾经的功用,有人开始向老人学习制作古法豆豉,也用它那嫩绿的枝叶,覆盖在煮熟了的黄豆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