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图为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
厦门自贸片区聚焦口岸开放,重点提升贸易便利化。图为繁忙的象屿码头。
厦门自贸片区立足实际,积极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建设探路先行。
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周莹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4月1日起,厦门将正式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对进出口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重磅好消息。从启运港经厦门中转至境外的出口货物,一离开启运港即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这大大缩短了出口企业退税的时间,节约了资金成本。
这项政策的顺利落地,是厦门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更加便利的生动缩影。自2015年挂牌以来,处处涌动着改革创新因子的厦门自贸片区锚定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率先全国各自贸试验区参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指标体系,对标新加坡等国际一流经济体,查找差距和短板,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降费又增效 释放强磁场效力
“启运港退税政策含金量满满,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缩短了退税周期,加速了资金周转,大家更愿意就近从启运港办理出口,实现出口企业和启运港的双赢。”昨日,厦门申悦关务科技集团董事长李韪谈及这项新政策,掩不住兴奋之情。
见证着厦门自贸片区一路成长,李韪说,近年来,企业报关量稳步增长,去年达到14.6万票,同比增长4.2%。今年3月已达13861票,同比增长12.8%。“这离不开厦门自贸片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去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一系列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的举措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把厦门口岸当作第一选择。”
“启运港退税将增强厦门港对周边支线港的集货能力,扩大海向腹地覆盖范围,促进集装箱内支线和国际中转业务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港口通关环境,助力厦门港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7年开始,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会同厦门海关、市口岸办、厦门港口管理局等,聚焦口岸开放,重点提升贸易便利化,率先开展口岸降本增效集成改革,推进“政府主动降费、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智慧服务提效、监管创新便利、信用红利护航”,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牵头我市跨境贸易指标提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破解跨境贸易成本高、通关时间长、申报手续多等问题,持续提升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降费方面,我市一方面主动调降政府性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超5亿元;另一方面规范市场性收费,发布阳光服务收费清单,口岸中介服务收费降低30%。同时,我市还率先探索信用管理降成本,按信用等级取消集装箱拖车押金。
不久前,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厦门港口管理局、市发改委正式印发《关于厦门港2023-2024年部分港口收费标准的通知》,经由厦门港(含漳州辖区港口)吞吐的内外贸货物和进出厦门港的国际国内航线船舶,今明两年内可继续享受货物港务费和引航费减免。预计今明两年,我市将继续为港口企业减免成本约1.8亿元。
在提效上,我市主要聚焦优化通关环境,精简通关手续,先后实行“先放行、后改单”、提前报关等做法。截至2022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24.96小时和0.89小时,较2017年分别下降78.16%和96.01%。厦门空港进出口通关时效位列十大空港口岸第一位。
真招实效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估中,厦门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标杆。2021年,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受邀代表厦门市在全国营商环境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做典型发言。在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测中,厦门口岸连续四年获评最优。今年1月,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督导监测评测中,厦门跨境贸易指标获得最高分,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放管”结合 激发市场澎湃动能
昨日,在厦门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厦门众方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田芳芳使用登记确认制办理股东变更,当天提交当天就审批通过,快速便捷的服务让她赞不绝口,“现在流程比以往更简单了,股东会决议、任免决定不用再提交了,在网上填写信息,提交登记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十分方便。”
去年12月,厦门自贸片区率先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选择登记确认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全程网办办理注册登记,不用再提交股东会决议、任免文件等过程性材料。
为了提升企业获得感,厦门自贸片区围绕企业注册、审批、监管、信用、服务环节,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治、企业自律、社会共治“四位一体”过程监管体系。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而且是企业“招得来”“留得住”的先决条件。厦门自贸片区建立了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综合执法协作机制,实现区域执法联动“零障碍”。同时创新开展审批告知承诺制公示、第三方信用评价公示和市场主体自我信用承诺公示,2019年,“信用三公示”被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
以建设数字自贸区为契机,厦门自贸片区整合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建设进口商品溯源平台,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数字化、精准链条监管。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还整合市场主体及其纳税、金融、信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建设企业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片区5万多家企业实现全景画像。平台汇聚片区5万多家市场主体法人、电子证照、信用等各类涉企信息,可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追踪、行业全链条分析、区域经济全方位描绘。整合全市10多个部门的数据,平台构建数据中心,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智慧融合。同时还搭建政企互动平台,开展即时、精准监管服务。
法治有力
保障一流营商环境
“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以来,我们感受到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很乐意发挥律师事务所的优势,为厦门乃至福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近一年来,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厦门分所的安寿志很忙,他和他的团队不仅为自贸先行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还举办专业论坛、探索国际合作……多维度、全方位参与自贸先行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安寿志表示,厦门自贸片区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这里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律师事务所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的法律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早在2016年,厦门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规定》,以地方法规明确厦门自贸片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2021年11月,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正式启动,厦门自贸片区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为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建设探路先行。立足片区产业实际,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聚焦国际商贸、海商海事、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在全省率先出台法律服务业、母基金等专项扶持政策;立足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港航、跨境物流等临港经济优势,自贸先行区建设“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和“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目前,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吸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在厦门设立全球首个代表处,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设立厦门代表处,落地海事仲裁、中国贸仲、北京安杰、印尼雷米等100多家国内外法务、泛法务头部企业。以厦门知识产权投资公司为运营主体,建设全国首家挂牌“知识产权CBD”的知识产权要素保障综合体。
为贯彻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厦门自贸片区率先设立了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国际商事仲裁院以及厦门港航调解中心等调解机构,成立了自贸区法庭、自贸区检察室,推动厦门自贸片区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打造“互联网+公证”服务品牌,设立全省首家自贸试验区互联网公证处,全国首创“海关公证电子送达”并被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