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第一看守所第五中队:
巾帼铁警播撒善与爱的种子
2023-04-1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市第一看守所第五中队荣获省、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女警为女性在押人员举办“小课堂”。

  文/本报记者 柯恺筠 图/厦公宣

  厦门市第一看守所第五中队(以下简称五中队)是全市监管队伍中唯一一支“娘子军”。目前,五中队由10位女警组成,最年轻的仅29岁。面对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她们不畏艰难、雷厉风行,是令人敬佩的“巾帼铁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中队全员女警都当了妈妈,有人甚至生了二胎。

  都说母亲是最伟大的,“警察妈妈”更是如此。这支“警察妈妈”队伍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过硬的业务技能,以及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难管难教的在押人员转化率连年保持在100%。今年,五中队获评全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其实,这已不是她们第一次被认可——2013年被评为“党员先锋岗”,2014年获市直机关“巾帼文明岗”称号,2015年被市总工会授予“厦门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22年荣立集体二等功,五中队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从五中队走出了林霄、郑碧玲、沈宝珊等一批荣获“厦门十佳民警”“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民警,她们用青春和汗水筑起监管安全屏障,将善与爱的种子播撒在女性在押人员的心田。

  春风化雨

  多措并举用心用情疏导

  在押人员再拾生活希望

  如何把难管难教的在押人员教育改造好?五中队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对难管难教的在押人员进行重点攻坚,总结探索出思想疏导、心理矫治等一系列教育转化顽固在押人员的有效方法,潜心做迷途人员的“摆渡人”。

  40多岁的吴花(化名)涉嫌犯罪被收押,起初情绪低落,不肯吃饭,常独自哭泣,甚至有自残行为。时任中队长的沈宝珊得知这个情况后,多次与吴花交流,耐心劝解:“不管当时是怎么想的,做错了事情就要负责任,现在争取好好改造。”

  每日值班女警轮番上阵耐心做吴花的思想工作,还安排吴花担任口令员,带领队伍训练。在多方努力下,一声不吭的吴花对大家敞开心扉。有一次,她拉着沈宝珊说,希望能早点判下来,早点改造,“人生还能看得到未来”。

  相比男性,女性在押人员情感更丰富,心思更细腻,五中队女警始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心用情深入了解女性在押人员,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教育改造方案。去年以来,通过提前介入预防,果断处置绝食、自伤、重病等各类急难险重突发情况50余件,保障了监所安全稳定。

  铁腕柔情

  从做“老师”到做“护士”

  人性化管理暖化“刺头”

  在女子监区,管教女警与女性在押人员不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女警的角色定位从严厉的“老师”到温柔的“护士”,用诚挚的关怀打动那些难管难教在押人员。

  年近60岁的柳江(化名)入所时曾极度抗拒、不服管教,在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情况下,还做出许多扰乱监室秩序的行为。面对她的挑事,管教女警们坚守原则不动摇,耐心疏解柳江内心郁结,还安排懂闽南话的女警与其沟通,更对柳江的身体健康细致照顾,帮助她对接医生、协助身体肿胀的她更换衣物等等。

  “民警比我的家人还细心。”这句话后来成了柳江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在女警的正确引导下,柳江一改原来形象,积极带动其他人共同遵守监规。去年底,柳江离开监所,在大门口向女警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现任副所长沈宝珊拿出女性在押人员亲手制作的礼物如数家珍——“你看她们多厉害!监室里材料不多,却做出了这么精美的风铃;这封信有好几千字,我看了好几遍,是三十几个女性在押人员给我写的生日祝福”……每一名女性在押人员的成长,以及她们真诚的感谢,让这支“巾帼铁警”中队有了继续前行的温暖力量。

  授之以渔

  在监所开分享会、小课堂

  分享正能量学习新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日常关怀,女警还教女子监区的在押人员背千字文、三字经,不时开班上课,分享优秀女性典范,在监所里营造正能量的氛围。

  一方面分享正能量,提升女性在押人员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女警们还组织开展“小课堂”,不仅民警自己当老师,也让有特长的女性在押人员分享,帮助监室其他人提升动手能力,获得新知识。王玲(化名)擅长外语,她到监所后不久,就在监室里开起了英语课。同一监室的陈好(化名)在王玲的引导下不仅能说几句英语,还开始看起了简单的书报。

  女性在押人员发挥所长,有的教做美食、有的教唱歌、教手工,在女警的带动下,女子监区掀起热闹的学习氛围,学习将来回归社会后的谋生技能,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