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来源丰富 绿色低碳
2023-04-1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氢能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可以实现零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氢能作为一种替代能源进入人们的视野,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如今,占全球经济总量75%的国家均已推出氢能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氢能发展。

  水电解制氢和核能制氢受到关注

  氢气的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含氢物质制氢、化工副产物氢气回收、太阳能和风能制氢。就目前技术来说,水电解制氢和核能制氢受到的关注比较高。

  水电解制氢是将经过提纯的水注入通有直流电的电解槽中,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气体通过调节阀控制输出,送入储罐中。水电解制氢的成本在于电能,如果有较便宜的电能,将大幅降低制氢成本。水电解制氢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将降低后续的使用成本。

  核能制氢就是将核反应堆与先进制氢工艺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核能制氢具有不产生温室气体、以水为原料、高效率、大规模等优点。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核能制氢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制氢的重要技术选择。但目前核制氢工艺不像水电解制氢技术那么成熟,还面临着多种制约。安全性也是制约核能制氢的一个因素。

  氢分解和储存技术成氢能发展瓶颈

  氢能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氢分解和储存技术。氢分解是指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的过程,而氢储存则是指将氢气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氢分解技术需要克服能量损失和成本问题。目前,常见的氢分解方法包括电解水和热解水。电解水是将水通过电解转化为氢和氧,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较高。热解水则是利用高温反应将水分解成氢和氧,但是需要使用高温反应器,成本依然较高。因此,如何降低氢分解的成本,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是当前氢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氢储存技术需要克服安全和效率问题。氢气是一种高压、易燃、易爆的气体,需要采用合适的储存方式进行保存。目前,常见的氢储存方法包括压缩氢气、液态氢和固态氢。压缩氢气是将氢气压缩到高压状态,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储存密度较低。液态氢则是将氢气冷却至极低温度下变成液态,但是需要高昂的制冷成本和储存设备成本。固态氢则是将氢气吸附于材料表面或嵌入材料中,但是储存密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储存效率。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氢储存方式,提高储存效率和安全性,也是当前氢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的氢分解技术,如光催化、电化学催化等,以提高氢分解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氢储存材料和技术,如金属有机骨架、氢化物材料等,以提高储存密度和安全性。

  我国已在四大领域推广应用氢能

  在交通领域,公路长途运输、铁路、航空及航运将氢能视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燃料之一。现阶段我国主要以氢燃料电池客车和重卡为主,数量超过6000辆。在相应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氢能应用占比最大的领域是工业领域。氢气可代替焦炭和天然气作为还原剂,可以消除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绝大部分碳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然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有利于化工领域大幅度降碳减排。

  建筑领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与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并列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利用氢燃料电池纯发电效率仅约为50%,而通过热电联产方式的综合效率可达85%——氢燃料电池在为建筑发电的同时,余热可回收用于供暖和热水。据估计,2050年全球10%的建筑供热和8%的建筑供能将由氢气提供,每年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在电力领域,因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通过电—氢—电的转化方式,氢能可成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形式。2019年8月,我国首个兆瓦级氢储能项目在安徽六安落地,并于2022年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储—输—用全链条。

  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为制氢,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能约3300万吨。目前,我国氢气制取以煤制氢方式为主,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再应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可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

  氢能产业链的中游是氢储运,高压气态储运技术已商业化,是最为广泛的氢能储运方式。长管拖车运输灵活性高,适用于短距离、小体量输氢;液氢存储和固态储氢无需压力容器,运输便捷,是未来实现大规模氢能储运的方向。

  氢能产业链下游为氢的综合应用,氢气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医疗等领域,还可通过氢燃料电池或氢内燃机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到2060年,我国氢能需求预计达1.3亿吨,其中工业需求占主导地位,占比约60%;交通运输领域将逐年扩大运用规模,达到31%。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