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我市正在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任务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此,本版特邀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者,围绕调查研究的意义、要求、内容、方法等进行学理阐释、撰写理论文章,以期营造更加热烈的学习氛围,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凝心聚力。
大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
●肖丽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再次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阐明大兴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准确认识大兴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走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
百年大党光辉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在各个时期认识中国国情,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民主革命时期,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开始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工具。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立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阶级情况,深入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农村调研,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文献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最终将农民问题列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逐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1956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为了迎接党的八大召开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逐步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看法,开启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呼吁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科学目标和战略计划,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大兴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调研,厘清问题,先后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决定,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发展历程表明,调查研究助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重视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扎实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客观事物,探求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形成正确的决策。决策的执行过程也离不开调研,既要在实践中检验决策的准确性、适用性,又应根据新的时代形势与人民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开展调研,综合国内外形势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是我们党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方法基础,也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调查研究要牢记“人民性”,拜人民为师,为人民解决真问题。首先,调查研究须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难题的有效破解,都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改革,“晋江经验”、基层组织的建设,等等。不仅激发基层群众主体性,也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源泉。其次,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真问题,为人民服务。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有效的调研,了解人民所需,为民解决真问题,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既厘清问题的“前世”“今生”,又立足当下,因时因地制宜。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还要以全面系统的眼光看待社会,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历史脉络,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只有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真问题,并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真正解决问题,更好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以国内形势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还未完善、对外开放的水平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改革步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叠加。面对困境,我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找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党中央通过广泛调研,提出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求解社会主要矛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改革开放困境。
以国际形势而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并存,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重大全球性问题持续演化,世界不稳定、不安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面对挑战,我们应扎实开展国际调研,感知世界民众追求和平发展,期待共赢共享之心,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取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各级党组织只有围绕党的路线方针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更好将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理论相融合,走好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系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