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漳州市长泰区,尽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幸福之城的城市意象。
半月山马术项目丰富文旅业态。
柑橘采摘带“火”乡村旅游。
市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飙升。
长泰区优质学位供给再创历史新高。
长泰漂流成为人们夏季消暑首选。
文/本报记者 李青 蓝慧 通讯员 林婷婷
图/漳州市长泰区融媒体中心 提供
春雨洒向龙津大地,厦成高速车流不息,农产货物进出繁忙,工业厂房连番作业,文旅大会精彩纷呈、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毗邻厦门的漳州市长泰区,一派生机活力。
自2021年4月21日长泰区“撤县设区”以来,团结奋发敢为人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日之长泰区,正抢抓时代机遇乘势而上,谋篇布局打造生态幸福之城,开启了空间重构、定位重塑、格局重组的快速发展期;今日之长泰区,以全省城市经济发展“十优区”、乡村振兴“长泰样板”的责任和担当,与企业双向奔赴,共创新、同发展;今日之长泰区,以人民为中心,民生领域亮点纷呈,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今日之长泰区,正不负时代机遇,以雄劲的发展新势能,系统协同的发展新姿态,尽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幸福之城的城市意象。
1
凝聚集群创新力量
六大产业引领发展
长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群发展。
发力新征程,需要新动能。长泰区的新动能是全面推进“1658”工程,深入实施“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一江两岸三产业四园区五景区”产业布局,着重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长泰样板”、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升、加快开发区品牌创建、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六大重点产业支撑。
在实体产业的天空中,长泰区群“企”璀璨,耀眼夺目。制造业方面,全区产值上亿元企业达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家,三大主导产业企业24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家……拥有立达信集团、安泰新能源、宏发电声、松霖智能家居等多个主导产业企业;文旅方面,全区拥有景区13个、景点50多个,国家、省市级复合型知名旅游品牌63个,创建品牌数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引入全省最大的旅游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国家级4A景区十里蓝山、全省特色小镇古琴小镇、长泰漂流、半月山等一批龙头旅游项目;农业方面,创新乡村振兴“七赛”,以赛促新提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为中心,创建漳州首个省级现代水果产业园,调优农业产业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长泰经济开发区已形成35平方公里工业发展集中带,2022年全省综合排名前进22位。区属国企也推进了全面改革,三大国企优化整合资源,国企总资产从16亿元跃升至102亿元,开泰公司获评2A主体信用评级,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稳定中坚力量,国高企业千帆竞发;迈向高新制造,见证蝶变蛟龙金凤。今日之长泰区, “抓主导、铸链条、建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加快构建高质量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长泰区创新驱动的脚步从未停止。
2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
南伸北拓牵动未来
联十一线先导段的通车,推动长泰“外联互通”。
风景宜人的长泰区宛如一条翡翠绿带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城市发展这个纵横捭阖的大棋局中,交通犹如先手棋,已撬动长泰区蓄势腾飞。
近年来,长泰区始终围绕打造“厦漳协同发展先行区”,实施“对接特区”“融漳接厦”等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闽西南协调发展区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推动区域融合互联互通。
俯瞰长泰城市脉络,城区北部双向六车道的北环城路,把长泰的银塘工业区、兴泰工业区、港园工业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与厦成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在城西,双向八车道的状元大道往南连接国省道联十一线漳州段,缩短长泰区到漳州市区的距离,构建起市区30分钟交通圈、生活圈和经济圈,正在加快推进的联十一线二期项目,更是按下厦门市与长泰区之间的“快进键”;城区的溪东、金里、鹤亭新城大地上,武德西路、安泰路等一条条断头路陆续被打通,拉开新城建设框架,促进城区道路微循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交通网络演绎着城市扩容升级的“脉动”。
山水步道,串联绿道路网。长泰区根据漳州市关于“山水连城”项目规划建设工作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将形成独具特色的长泰城市山水步道。
今日之长泰区,城内打通微循环,有效解决了城市道路“堵点”“痛点”难题,让城市区域发展更有力,血脉更畅通;城外实现快速互通,随着厦成高速、福广高速复线、漳永高速坂里连接线三条过境高速、联十一线先导段竣工通车,全区所有乡镇10分钟内均可上高速,正式进入漳州20分钟、厦门30分钟、泉州1小时经济圈。交通的南伸北拓,大大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大流动、大融合、大发展。
3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长泰城区高楼林立,崭新的大美长泰在人们的憧憬中明晰可辨。
主城区,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游人如织处处和谐……徜徉龙津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自芬芳,长泰人民在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的深度融合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沃土嬗变展新颜。一个崭新的大美长泰在人们的憧憬中明晰可辨。
在新城建设方面,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增至62公里,列入漳州“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溪东、鹤亭、金里等10 平方公里新城加快建设,武德路、顺和路、银泰路等城区主要路网贯通,保利、中骏、碧桂园等一批优质品牌进驻,文体中心、龙津公园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构建出“一江两岸多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获评福建省2022年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综合绩效优异的区。
乡村振兴方面,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美丽乡村标准化经验得以全国推广。全域开展“厕所革命”,建成农村公厕432座,旅游厕所51座,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成效突出县,石铭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培育对象。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21年“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经验推广。全面开展“两治一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裸房整治,“2021年全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在长泰召开,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态宜居幸福感。全域推进省级样板工程,创建“崇尚集约建房”示范区在2022省级样板正向激励考评中位居全省第一,经验做法被列入福建省村镇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
此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和空气,也是长泰区关注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优化东区、西区、银塘三个污水处理厂,城区及乡镇污水管网设施基本建成,同时强力推进昊田山矿区和石材加工企业综合大整治,使得全区水质稳定达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
从广厦万千到阡陌桑田,从城市中心到乡村田野,今日之长泰,笔直宽阔、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舒心;道路上的车辆文明礼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公园、广场公共设施完善,各类运动场地一应俱全;乡村里花团锦簇,游人如织……今日之长泰,处处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一幅高品质城乡建设绘就的幸福生态宜居画卷徐徐展开。
4
民生答卷亮点十足
崭新长泰不负人民
“现在停车不拥堵了,雨天也不再积水,饭后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公园散散步,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在长泰老城区生活了20多年的李女士,真切感受到建设新长泰带来的巨大变化。建设全新长泰,建设者是长泰人民,受益者也是长泰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泰区着力解决好城区改造、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地”,位于城区“核心”的中山南路——后庵片区城市更新已率先开工,目前已进入征迁阶段。据悉,该片区既保留了“老城记忆”,也肩负着城市发展“核心”的光荣使命。长泰区将以建设精品城市为标准,采用“小圈示范、大圈铺开”的改造思路,围绕一个政务与商务融合发展片区、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对其进行规划设计。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长泰区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今年6月即将开工建设的长泰一中北部新校区工程,以及四小、五幼等11个教育项目的建成投用,这两年来累计新增中学学位2500个、小学1890个、幼儿园1020个,这不仅兑现长泰对民生实事的暖心承诺,也为长泰区教育事业再添新活力。
在市民关心关注的医疗方面,区医院新建工程持续推进,建成后将新增病床数1200余张,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打造一所融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站、养老公寓等多功能化机构为一体的现代化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加快提升。
今日之长泰区,溪东片区路网、鹤亭中路延伸等项目建成,开通了长泰至厦门天竺山地铁站的公交线路;城区33条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全面疏通、锦溪明沟投入使用;文体中心投用、“一江两岸”夜景及圆池音乐灯光喷泉“闪亮登场”;创城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和城市品位,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质量。
5
发展蓝图已然绘就
逐梦脚步永不停止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2年时光变换,奋进的指针划过长泰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每一秒,都为这片拼搏的热土带来变革和新生。一组组数据、一份份成就的背后,是长泰区撤县设区以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为人先的创新力,以及全力以赴的坚守奋战。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聚焦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长泰区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突出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冲劲足、四季度结果好的目标,抓重点、破瓶颈、促发展;全力推动“1658”工程,着力提升工业发展效益,奋力提增第三产业规模,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长泰样板”,拼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及人民生活品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大潮激荡,勇毅前行。今日之长泰区,正谋划创新启新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