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厦专家联手 让百姓“家门口”解决肿瘤顽疾
2023-04-2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远程联动,共同举办健康促进大讲堂活动,线上、线下服务人群近万人次。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开设20余个MDT门诊,多学科专家为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

  文/本报记者 楚燕

  图/通讯员 洪于蕙 陈嘉俊

  图/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提供

  2023年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连日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动,共同举办百名专家沪厦两地健康科普暨大型MDT健康咨询系列活动,为群众解疑释惑带来科普盛宴,且为疑难复杂肿瘤疾病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近年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移植”上海总部“肿瘤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紧密围绕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充分整合院内资源,开设了20多个MDT(多学科综合诊治)门诊,并在MDT基础上建立融合健康风险评估、早筛早诊、前沿治疗、档案管理、随访干预的“全方位全周期”肿瘤防治策略,致力让患者在“家门口”享有上海专家团队科学、全面、精准的诊疗。

  肿瘤全程化管理  打造“复旦中山范本”

  恶性肿瘤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世卫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我国男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均为肺癌。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

  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旨在呼吁全人群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贯彻癌症三级预防原则,向癌症患者普及科学规范的诊治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全社会认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认识到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肿瘤防治事业,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我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助力。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樊嘉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综合性医疗机构在多学科诊治肿瘤患者中凸显优势。人口年龄老化后,肿瘤合并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肾病、消化道疾病等)概率增高,多学科携手,在彻底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避免伤害其他脏器。

  “肿瘤健康管理是‘复旦中山’响当当的一张名片,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外输出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国家队水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顾建英表示,过去几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依托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及上海总院强大的优质医疗资源优势,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构建了全方位肿瘤防治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肿瘤诊疗全程化管理,为本地肿瘤防治提供了“复旦中山范本”。

  开设22个MDT门诊  提供“个性化”精准诊疗

  MDT多学科综合诊疗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个性化”诊疗的一大亮点。

  肿瘤学是一个整合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诊治疑难复杂肿瘤疾病,往往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发力。顾建英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首批开展MDT多学科门诊的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传承上海总院模式,整合院内资源,针对本地患者的就医需求,已常态化开设22个MDT门诊,覆盖转移性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以及疑难危重心脏大血管疾病等。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讨论,制定“个性化”诊治方案,且免去患者辗转多个科室就诊的麻烦,为其提供“一站式”便捷诊疗服务。

  据悉,截至目前,该院已为1000余名患者提供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案例】

  专家群策群力 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放疗可能加重黄疸,患者剩余的肝功能估计难以承受放疗。”“如果用药后黄疸指标上升较快,可以考虑置管,缓解胆道梗阻。”“考虑到黄疸严重,可以适当采用中医药调理”……4月19日,作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12例疑难复杂肿瘤疾病MDT多学科联合健康咨询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举行。十多位来自不同学科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大屏幕现场调阅患者影像等病历资料,群策群力为患者“量身定制”精准治疗方案。

  多学科狙击晚期肿瘤  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刘先生是此次MDT讨论的第一位患者。刘先生今年64岁,2年前,他因眼睛巩膜、皮肤黄染,在江西老家医院检查发现异样。在厦工作的儿子将他接到身边,带他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诊治,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病灶位于肝门部位,压迫了胆管,胆汁无法排出,引起黄疸。

  刘先生的病情已不适合外科手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通过MDT,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讨论,决定经皮置管引流胆汁改善黄疸,先由肿瘤内科实施全身化疗,待病情明显好转后,再由介入治疗科实施胆管支架置入,拔除胆汁引流管,解除胆管梗阻,接着开展新一轮化疗巩固疗效。经过综合治疗,刘先生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肿瘤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全程管理。去年6月,刘先生肝内病灶及肺内病灶进展,肿瘤内科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时调整用药方案,并针对其肝内病灶开展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之后继续全身化疗。化疗期间,刘先生反复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情况,医生密切监测,积极处理。

  近期,刘先生再次出现黄疸。得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集中开展MDT诊疗,他立即报名参加。多学科专家团队反复斟酌后,考虑为其分次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将胆汁引流出来,同时辅以中医药调理,缓解黄疸。待肝功能改善后,再给予低剂量化疗,后续联合肝内病灶局部治疗。

  “我们一直很信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这两年来治疗效果不错。”刘先生的儿子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MDT诊疗模式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不用在多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一站式’解决我们的问题,少了很多折腾。”

  患者复杂病理难决断  多学科诊疗定乾坤

  像刘先生这样从MDT诊疗中获益的患者,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有很多。该院针对常见恶性肿瘤开展MDT诊疗,推进肿瘤全周期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精准诊疗,不仅帮助许多晚期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在精准诊断、早诊早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女士是一名退休医生,因腹胀不适慕名前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镜中心求诊。内镜中心执行主任陈巍峰为林女士实施了无痛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林女士胃角处黏膜略粗糙,表面色泽和微血管异常,高度怀疑是早期胃癌,当即对病灶进行了精准的活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低于15%,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尤为考验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胃镜检查的精细度。经活检后的组织病理显示林女士的胃角病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证实了陈巍峰教授的判断。随后,陈巍峰为林女士实施胃角早期胃癌的黏膜下剥离术(ESD)微创手术,在胃镜下将病灶的范围确定,并完整地从胃壁上剥离下来,手术仅耗时1小时。

  可是,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又让林女士犯愁了。原来,林女士的胃癌虽然是早期癌,但约5%的区域是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恶性度较高。遇到“风险”,如果“简单”处理,就是手术切除四分之三的胃,那将会大大影响林女士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着以患者为中心考虑,以最精准的诊治、最小的创伤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是“复旦中山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于是,陈巍峰牵头发起消化道早癌远程MDT,沪厦内镜中心早癌专家携手病理科、普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详细调阅病史资料,对病理切片重新仔细阅片,商讨诊疗方案。考虑到林女士的早期胃癌病灶仍局限在黏膜内,虽然部分区域分化较差,但范围小,经过内镜已完整切除,切缘阴性、脉管侵犯阴性,结合上述因素,MDT专家一致认为林女士胃癌转移的风险极小,无需行外科切除或化疗,建议定期复查胃镜。

  林女士听从专家组的意见,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她遵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和CT。两年过去了,一切正常,林女士的生活品质丝毫未受影响。

  【链接】

  建设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动医教研全面发展

  据悉,2021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获批成立“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两年来,该中心针对恶性肿瘤,尤其是闽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从筛查防治、精准诊断、精准诊疗入手,从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突破,改善癌症的防控手段和治疗水平。

  顾建英透露,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已获批5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多个福建省科研课题,发表100多篇论文,多个学科获评福建省临床重点学科。医院建立了研究队列和全息样本库,为下一步的肿瘤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打好基础;同时围绕恶性肿瘤精准诊疗、综合防治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依托“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开展肿瘤科普讲座,提高群众健康素养;重点开展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引入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病理分子诊断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精准诊断水平;以肝肿瘤综合介入平台为中心,开展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脊柱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

  接下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将恶性肿瘤的防治、诊断、治疗技术向下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向外推广到厦门周边地区,带动整个区域肿瘤防治水平的提升。

  

▲扫码关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