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海防 筑牢海上长城
我市持续夯实沿海治安防线,为建设“海洋强市”保驾护航
2023-04-2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公安局海防支队现场执勤。

  

▲思明公安分局海防大队安装新型智能船牌。

  

厦门鹭江海事处保障厦金“小三通”航线运行。

  

五通派出所民警在厦门国际游艇汇码头执行巡逻任务。

  

▲去年8月16日开渔首日,同安公安分局海防大队、纪检监察室、潘涂派出所、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海上执法行动。

  边海防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保障海洋安全,维护海上治安稳定,始终是海防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近年来,厦门市海防委成员单位进一步推进海防体系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控系统建设,一批批海防精锐坚守海疆,一座座海防设施筑牢防线,一次次整治行动强化防控,化解涉海重大安全风险,不断筑牢海洋治安的“铜墙铁壁”。

  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图/受访单位 提供

  1

  固海疆

  共绘“海洋强市”蓝图

  厦门作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城市,坐拥长达251.4公里的海岸线。厦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离不开背后一支成熟强大的海防力量。

  为建设“海洋强市”保驾护航,厦门以智慧海防建设为抓手,初步构建起一个现代化海防智能管控体系,与各级涉海管控力量联动,实现了海上态势感知一体化。以“云+端+传感器”为关键词的智慧海防体系架构宏图正在形成,伴随涉海管控和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一道围绕鹭岛的高标准海防屏障已然崛起,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

  厦门市委政法委业务处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不断强化智慧海防建设和联防管控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等高端信息技术,为海防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高效能的海上智慧防控体系,切实履行打击涉海违法犯罪、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充分维护厦金海域安全稳定,致力提升沿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保畅通

  多举措保障海路安全

  今年初,多个海上航线复航,厦门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喜迎八方来客,向着星辰大海扬帆启航。今年以来,多个涉海部门开足马力,保障客运航线安全运营2.73万航次,运送旅客353.4万人次,较去年实现了翻倍增长,不仅抢抓机遇为厦门蓝色经济添砖加瓦,更为海路安全筑就了坚实屏障。

  今年1月,厦金“小三通”航线时隔三年恢复通航,载有133名旅客的“迅安”客轮,顺利从厦门五通客运码头起航开往金门。复航第一天,航班数和旅客数分别同比增长500%和265.4%。面对翻了数倍的客流量,多个涉海部门多措并举,合力保障厦金客运航线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厦金航线多变的天气和海况,厦门海事局开设了VTS中心专台跟踪,对厦金航线海上安全实施动态跟踪管控,确保施工船舶和休闲旅游船舶不占用航道。船内安全措施也丝毫不放松,海事局先后对船舶救生、消防、应急和航行安全等关键性设备及船员持证、船上人员实操能力进行重点督促,加强现场保障力量。

  同时,高崎边检站做好了周密的客流高峰应对工作,引入海上智能监控,实时跟踪出入境船舶动态,及时发布流量安全提醒,疏导旅客,让海港出入境通关稳中有序、忙而不乱。

  今年清明,厦金客运航线迎来了台胞祭祖返乡高峰,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协调两岸航商增开航班,由原来的每日2航次增加至12航次。为了应对迅猛增长的客流量,港口管理局一边严抓五通客运码头动态安全管控,一边对4家承运航企经营资质进行上门核查,确保运力、配员双达标,为航线稳定运行再上一道“双保险”。

  在多部门的联合护航下,截至今年4月初,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已安全运营298航次,运送旅客28318人次,日客流量近千人,占比已达全省“小三通”航线总客量约9成,搭建起厦金之间的“海上桥梁”。

  3

  精管控

  高科技赋能船舶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智慧海防体系已融入厦门海防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厦门多个涉海部门积极探索智慧控海、科技控海,在放大科技设备“忙区”的同时,也在缩小安保监控“盲区”,全面提升海防精密智控水平。

  在海防工作中,种类繁多的海钓、休闲等用途小型船舶一直是管理难点。去年,在思明公安分局海防大队管理的205艘乡镇船舶上,均安装了太阳能供电的新型智能船牌,一举解决了陈年船舶的管理顽疾问题。

  之前,当上百艘长得差不多的小型船舶停靠在港口时,海防民警在检查某一艘船舶时,需逐一比对编号查找,不仅耗时长,还不够精确。如今,思明海防民警只需在手机上打开专用App,安装有智能船牌的船舶位置在地图上一目了然,App还会自动收集在港、离港、求救等信息,指尖轻点就能获取船舶的基本信息,极大程度实现了船舶管控的精细化和自动化。

  在船舶管控方面,湖里公安分局海防大队也亮点频出。在湖里海防亮点工程五通派出所“智慧码头”内,警务室大屏幕实时更新停靠船舶的信息,多个高清监控摄像头随时记录港口进出船舶的影像。

  为进一步增强海上多维智能的感知能力,湖里公安分局海防大队陆续引入夜间热成像、动态精准感知、船舶精准定位、5G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将港口所有小型船舶全部纳入船舶二代定位系统。不仅解决了雷达误报和无效警情过多的问题,还能对超时未归船舶或人员进出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提醒,可谓是集即时预警、智能决策和精准防控于一身的“智慧大脑”。

  借助科技手段,智慧海防还极大方便了渔民的出海审批程序。在杏林大桥下的船舶停泊点,湖里、殿前派出所会同殿前街道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和人脸抓拍系统,辖区渔民可通过闽政通App进行进出港申报,线上报备出海和拟回港的时间和地点,出海审批流程更加便捷。

  海防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也在打破不同系统间的技术壁垒。去年8月,翔安公安分局海防大队与集美大学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建立“融合创新实验室”,在全国首创“警校企”战略合作模式。

  新成立的融合创新实验室将以智能物联、物信融合应用创新为主要研究方向,根据沿海管防特点和工作需要,共同探索海域综合信息化、重大活动安保、治安防控、智慧交管等业务新模式,构建起集信息、图像、管理、定位、巡逻五大公安信息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实战平台,以服务沿海管防实战为课题,探索智慧海防的精尖方向。

  4

  护生态

  “千里眼”守护蓝海资源

  据厦门市公安局海防支队统计,去年我市共查破涉海类案件77起,共387人,沿海重点部位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6.4%。市公安局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向入手,组建全省首支海岸义务巡防队,沿海一线岸线监控重点部位覆盖率达100%,全市3000多艘小型船舶完成二代定位系统升级,形成集现代化、信息化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海防力量。

  在茫茫大海上,沿海基层海防部门利用智慧“千里眼”守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今年2月,来自厦门海警局的“空中卫士”无人机,配合卫星AIS船舶定位系统和雷达,从海空多路锁定了4艘在鳄鱼屿附近海域的非法捕捞船,查获非法捕捞花蛤苗2121袋,重约7万公斤。

  同安区乡镇船舶多,给海防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为此,同安公安分局海防大队在翔安大桥、集美大桥专门装设“智慧电子围栏”,派遣专人24小时进行视频巡查,全时段掌控岸海动态,并利用船舶定位系统,实时掌控船舶动态,实现了重点岸线覆盖率及视综平台监控连接率100%、全区乡镇船舶升级安装定位设备100%的“双百”成绩。

  2022年3月,同安公安分局海防大队联合治安大队和潘涂派出所,成功侦破全市首起使用禁用渔具“双耙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现场缴获花蛤苗约10吨,涉案价值近千万元。

  “出海资格需取得,船载终端要爱护,海上作业须守法,违法犯罪必惩处。”这段话出自《致集美区涉海村居居民及出海作业人员的一封信》,这封信被送到辖区每位渔船民手中。为了更好地向渔船民宣传打击涉海违法犯罪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集美公安分局海防大队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典型案例,推出“点对点”短信安全提示。今年2月以来,集美公安分局海防大队已在渔船民较集中的社区举办法律宣传讲座6次,受教育渔船民达680多人次。

  5

  亮利剑

  协同破解“三无”船舶顽疾

  在厦金水域一处被茂密树林包围的隐蔽角落,停靠着4艘“三无”船舶,准备趁着黑夜非法捕捞。此时,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无人机,正悬停在百米高空,监视着他们的违法行为。

  春季是“三无”船舶违法捕捞的高发时期,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兵分海陆空三路,岸上派出巡逻队盯紧渔港、码头、港汊等“三无”船舶时常出没的重点部位,海上派出执法快艇加大对交界水域、敏感海域的巡查,及时查扣非法捕捞的“三无”船舶,空中则采用无人机巡查,加强检查频次,对可疑目标及时拍照取证。点线面结合,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常态巡查体系网络,将非法捕捞的不法行为一网打尽。

  抓住不少“三无”船舶常在夜间作案的规律,执法支队向黑夜里的违法行为“亮剑”。在海上信息化感知设备的辅助下,执法支队多次在厦金、厦鼓水域以及同安湾、杏林湾等重点海域开展夜间突击行动。在夜晚的海上,仍有一支照亮黑暗的正义力量在航行。

  2022年,厦门先后制定出台《厦门市“三无”船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关于取缔“三无”船舶的通告》,大力推进“三无”船舶清理整治。为了彻底摸清各类乡镇船舶,厦门实现了百分百登记建档和安装定位系统,将全市3558艘小型船舶纳入规范管理。

  在此基础上,公安、海洋、海警、海事及各区多个涉海部门通力合作,共出动执法船艇927艘次、执法人员4960人次,开展海域巡航1271航次,检查各类船舶493艘次、人员682人次,查处涉海类案件76起386人,对全市排查出来的829艘“三无”船舶实施集中拆解或看管。通过联管联控、高压严打,守护厦门海域安全稳定。

  6

  守平安

  空地协同“守护生命”

  海防队伍既是海洋安全的“压舱石”,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守护者。去年10月10日,24小时海上报警服务平台95110接到一条紧急警情,2名游客被困鼓浪屿印斗石。厦门海警局海沧工作站在10分钟内火速赶到现场,20分钟紧急救援,成功将受困游客安全救下。

  “海上有警情,拨打95110”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4年来,厦门海警局通过95110平台接处警567次,参与海上抢险救援179次、救助群众53人,不仅有效维护了厦门海域的安全稳定,更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智慧海防的运用,也推动了“守护生命”行动不断升级。去年7月,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会同思明分局,在环岛路部分海岸线利用无人机开展“海陆空联动”岸线巡防、安全宣教和海上救援一体化行动。市局警航中队创新引入了5G网联无人机,将空中无人机与地面巡逻警力“人机混合”编队,再通过无人机加挂的高音喇叭对登礁、游泳群众进行涉水安全宣教,实现了空地协同,达到“最小力量投入,最大范围巡防”的实战效果。

  行动期间,市公安局共组织无人机巡查32架次600余分钟,累计宣教4000余人次,劝离登礁群众300余人,为市民生命安全再上一道牢固的空中防护网。

  在坚守海防阵地的途中,严密的巡逻防控不仅能杜绝安全隐患,还能第一时间为群众纾难解困。

  去年10月,海沧公安分局海防大队从钟山派出所接到了一条涉海求助,渔民在鳌冠避风坞码头发现了一艘无人驾驶的船舶在出海口漂泊。海沧公安分局海防大队随即将该船舶拉至避风坞看管,并通报全市协查船主。经查实,该船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教学开放式训练艇。在海沧公安分局海防大队的努力下,这艘价值约4万元的船不到一周就物归原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