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人文
厦门癸卯旧事
2023-04-2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六十年一甲子,又是癸卯年。有清一朝,历经五个癸卯年,其中公元1663年、1843年,厦门岛均上演过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

  ●章志辰

  六十年一甲子,又是癸卯年。有清一朝,历经五个癸卯年,其中公元1663年、1843年,厦门岛均上演过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

  距今360年的癸卯年,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早一年是1662年,历史背景之一是当年四月十五日,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遭清军勒死,身死国灭;历史背景之二是1662年初,郑成功驱荷复台,开启明郑在台湾二十余年的经营。奈何英雄气短,五月初八郑成功暴病逝世,年底其长子郑经赴台主政,东南抗清势力已处于守御转移阶段。

  时隔一年,即康熙癸卯年,当年冬,靖南王耿继茂、闽浙总督李率泰、海澄公黄梧联合荷兰揆一舰队进攻厦门。《武功纪盛》如是记载:“康熙二年,诏舟师会剿金门、厦门。十月,大军克厦门,谕如顺治十八年例,迁界守边,厦门遂墟。”寥寥几十字,道出相关史实——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已颁布迁界令。迁界,是清廷继“禁海”之后又一苛政,意在切断大陆沿海百姓与郑成功抗清势力的补给响应,沿海百姓私自越界者,当被处决。癸卯年冬因实施迁界,厦门岛顿成荒岛废岛。

  关于这场战争,则可从时人阮旻锡所著《海上见闻录》找到相关文字:清兵入岛,遗民尚数十万,多遭兵刃,男妇系累,童稚成群,若驱牛羊,连日不绝……堕城焚屋,斩割树木,遂空其地,而嘉禾断人种之谶应焉。阮旻锡描绘了一幅沿海流民颠沛流离的惨状——清兵攻入厦门,大肆毁城砍树、焚烧屋舍,当时岛内尚有数十万居民,多遭清兵杀戮,侥幸存活的,“若驱牛羊”,被强行赶至界内,以致“嘉禾(即厦门岛)断人种”。

  迁界,在江日昇《台湾外纪》一书也有记录:福建总督李率泰得知郑经已遁台湾,即移舟师至铜山,驰令各岛暨沿边百姓,尽移入内地,逢山开沟,二丈余阔,名为界沟。又沟内筑墙厚四尺余,高八尺,名为界墙。提及立界,当今莆田仍有“界内界外”一说,即源于清初迁界。漳州云霄陈岱与东山岛北端隔海相望,原有渡口交通往来,因康熙年间在渡口筑建八尺高界墙扼守,“八尺门”海道、“八尺门”海堤由此而来。比对《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清初同安立界,大致沿现在324国道切线,东边相当于无人区。

  癸卯迁界,给厦门岛居民创痕非同一般。厦门市博物馆广场有一方《陈氏五祖回堂记》碑刻,立碑人陈昌国,原系明郑投诚官员,碑文记述:“癸卯之冬,禾岳播迁,举家逃窜,庐舍为墟,桑田成海,二十余载”“甲子归家,多方经营……拟竖一碑,以表遗事”。返迁厦门后,陈昌国等刻碑记载癸卯年离乡迁界事,从碑文字里行间,可见心情之沉重。

  转眼又是180年,岁月轮盘转至道光癸卯年(1843)。此时,历时三年的鸦片战争已告结束,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的林则徐、出身于同安的水师老将陈化成都站到时代前台,或被贬流放或战死沙场。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除了割让香港、赔款等,另一关键事项是“五口通商”。在该条约条文中,厦门英文名称为“AMOY”, 广州为“CANTON”,两处洋名,无非道出两地声名在外,西方列强窥伺已久。

  道光癸卯年,中英又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同年九月初四,英国驻厦首任领事记里布抵达厦门,并会同地方官兴泉永道恒昌、协领霍隆武、厦防同知霍明高等协同查看,择定码头、住所,磋商洋馆选址,双方议定 “一切通商事宜,遵照广东议定各款”,随即厦门于九月十一开市,成为继广州之后第二个开埠的通商口岸。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开埠五天后,福建布政使、通商事务督办徐继畬抵达厦门,奉命与记里布商讨外国人在厦门活动范围事宜。当年底,美国归正教会牧师雅裨理因通晓华文和闽南方言,充当徐继畬与记里布的翻译,助徐氏迅速了解世界地理、政治。后世有人称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徐继畬则是“正眼看世界”。徐继畬在其所著《瀛寰志略》自序部分,如是记述:“道光癸卯因公驻厦门,晤米利坚人雅裨理,西国多闻之士也,能作闽语,携有地图册子,绘刻极细。”《瀛寰志略》一书企图告诉国人:在大清之外,另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癸卯复癸卯,一湾海峡、九龙江口,忽而迁界移民,忽而被迫开埠,都有诸多无奈。时代更迭岁月新,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厦门以港立市,鼓浪前行,终于成就当今“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的恢宏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