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泉
换位思考 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
2023-04-2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名片】  陈松泉,现任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财务会计处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曾获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鹭岛好公仆。

  【声音】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自己办事时想要获得的体验,就是需要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作为一名“住房人”,我将继续努力奔跑,为我市住房保障事业贡献力量。

  陈松泉(左)引导市民办理业务。

  文/图 本报记者  袁舒琪

  我市是全国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去年初,市住房局以住房公积金数字人民币业务应用为突破口,实现了“缴、提、贷、还”业务场景全覆盖。当第一笔提取的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在审批完成后顺利“秒到账”,陈松泉和同事们相视一笑,“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支付结算方式,几个月的努力值了。”

  不仅如此,市住房局率先将公积金提取业务进驻“E政务”平台,方便群众自助办理;成立受理专窗,所有“跨省通办”业务均可全程网办……近年来我市住房公积金完成的几件“大事”背后,都有陈松泉参与落实的身影。

  “‘做好服务’是他的口头禅。发现群众有困难或诉求,他可以连续琢磨好几天。”在许多同事看来,陈松泉是实打实的行动派,也是群众的贴心人。

  首用“高拍仪”留档

  政务窗口申请材料“大瘦身”

  2018年到2022年,陈松泉担任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审批服务科科长、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首席代表。在一线岗位的5年时间,他致力于做两件事:让群众“少跑腿”、让办事材料越交越少。

  “不起眼的小事恰是提升服务的关键。” 陈松泉特别喜欢到不同窗口观察群众的办事过程。他打趣道:“朋友觉得很奇怪,我明明在窗口工作,为什么微信步数有时候一天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步?”

  之前,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不仅需要提供材料原件还需提供复印件,群众却经常因原件没有复印或复印件不齐全而无法办事。为解决这个问题,陈松泉做了很多尝试:先是做了宣传牌,提醒群众复印件问题,又在取号机旁边张贴提示卡,但都收效甚微。

  偶然间,他到银行办理业务时,看到了银行柜台的“高拍仪”,只要照一照原件即可留存电子资料。他灵光一现,“这能用在审批中吗?”说做就做,汇报、审批、招标、购买、组装等一系列的流程结束后,每个住房公积金窗口终于都用上了“高拍仪”,从此群众办理业务无需再提供复印件,省时又省力。

  这个设想,令公积金业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取消复印材料。之后,其他部门纷纷效仿,“高拍仪”在政务服务窗口不断得以应用普及,申请材料全面实现“大瘦身”。

  答好为民“三问”

  设立党员先锋岗促服务提升

  面向5万余家单位和110万余职工,我市公积金业务服务群体巨大。还有什么需求没解决?这个举措推出能给群众带来什么?现有流程是否还能提档升级?——陈松泉向自己抛出为民“三问”,也经常与同事们交流这一话题。

  为此,陈松泉在公积金业务服务窗口率先设立党员先锋岗,“我们应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在他的推动下,每天早上8点50分到9点30分、中午1点到1点半,在这两个办事最集中的时间段,窗口党员齐上阵,到大厅服务群众。

  “不仅帮群众查看材料是否齐全,还引导他们以最快捷的方法办理业务。”陈松泉举例,外地户口离厦提取、本市购房提取、离退休提取等几个办件量很大的业务在大厅的“E政务”自助机上就能办理,通过党员们的合理引导,窗口压力得以一定疏解,群众也能以最短时间办成事。

  深化“不见面审批”

  大力推行线上办理高效便民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如今的市住房局住房公积金服务窗口似乎略显“冷清”——窗口数量由原来的6个缩减为4个,办事人员也少了。然而,我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却始终稳步运行,各类业务数据逐年增长。

  “那是因为越来越多审批从线下转为线上,足不出户就可轻松办事。”陈松泉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与科室几个骨干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情况,及时调整住房公积金审批方式,为职工排忧解难。

  当时所有提取业务均可“全程网办”,但很多群众并不了解。陈松泉和同事们利用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告知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多种线上渠道,让群众可以“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实现“不见面审批”。对于确需到窗口现场办理的,则简化办事流程,推出“邮寄办”新方式。

  考虑到可能会激增的线上业务量,陈松泉还牵头组建“线上专班小组”。小组内分为两队,一队专门审批,一队则提供咨询、实施后续应急处置。“为了提高效率,提取业务对外承诺3个工作日办结,我们自我加压,基本在1个工作日就可完成。”

  “如今生活回归正轨,线上办理量却未回落,日均人工审批提取业务量近120件,日均机审提取业务量近380件。”陈松泉很欣喜,他认为这正是他努力奔跑的意义所在,“享受到了高效和便捷的线上体验,群众正在用行动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