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优质护理扎根厦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为福建患者带来“原汁原味”的“复旦中山”护理品质
2023-05-1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沪厦“同质”,先进护理技术和优质服务扎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ICU护理人员24小时守护患者生命。

  

患者术后右手行动不便,且无家属陪护,护理人员主动为其梳头扎辫子。

 

 护理人员搀扶患者一起看日出,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洪于蕙 钟怡

  健康科普“达人秀”、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产教融合学术会议……近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举办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该院白衣天使们纷纷拿出“十八般技艺”,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护理天团”的风采。作为由国家医疗队“排头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质化”管理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五年来全方位引入上海总部创新技术与先进理念,70多项新技术填补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空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急难愁盼”问题。

  医疗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护理团队的保驾护航。“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先行先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护理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顾建英表示,这支团队始终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先进的护理理念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为福建百姓带来“原汁原味”的“复旦中山”护理品质。

  关 键 词

  专科化护理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注重专科化护理发展,不断加强专科护理队伍建设,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具技术含量的护理服务。“全院400多位护士,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安排180多人接受院外专科护理培训。”该院护理部执行主任颜美琼介绍,这些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覆盖心血管、肿瘤、糖尿病、手术室、ICU、血透、PICC、伤口造口等多个专科护理领域。

  随着专科护理队伍日益壮大,护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ICU为例,专科护士充分施展专业技能,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床旁血透

  帮急性肾衰患者

  保住肾功能

  孙女士患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今年初因重症肺炎住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ICU,一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短短2天时间,血肌酐飙升至430umol/L(女性正常不超过100umol/L)。床旁血透专科护理小组在医生指导下,及时为孙女士进行床旁血透治疗,纠正其体内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避免了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和尿毒症患者按部就班到血透室定期血透不同,ICU患者病情瞬息万变,肾功能不理想时,往往需要紧急启动血透治疗。“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等待其他相关科室人员来会诊、血透,现在我们自己科室就配备了血透机,培养了专科护理队伍,第一时间就能在患者床旁开展血透治疗。”ICU护士长徐璟告诉记者,实施床旁血透,上机、安装管路、运转机器、配药给药换药、调整各项参数等,均由护士完成。血透过程中要使用抗凝剂,患者容易出血,医护人员还要密切关注相关指标,随时动态调整方案。这些操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考验着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床旁血透成功缓解了孙女士的急性肾衰竭,保护了肾功能。孙女士出院后,还专程为ICU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俯卧位通气

  助重症老伯

  摆脱呼吸衰竭

  75岁的黄老伯患有膀胱恶性肿瘤,因反复高热、重症肺炎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治疗,后因病情加重转入ICU,当时已发生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仅77%。医生当即决定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以改善低氧状态。

  可是,黄老伯身上插着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还接着呼吸机,整个人处于肌肉松弛、几乎无意识的状态,俯卧位通气一趴就是12个小时,实施起来颇具挑战性。5位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为黄老伯翻身,一边小心翼翼扶稳固定各种管路,一边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由于患者身体不易移动,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容易烂掉,护士提前在黄老伯头、胸、膝、足等部位垫上体位垫,并在其肩部、胸骨、乳房、膝盖等部位使用减压敷料,为皮肤减压,避免闷、潮。黄老伯有严重的药物性皮炎,护士还在其皮肤暴露部位与体位垫接触的地方垫上棉质衣物,让皮肤更加透气。在每天12小时俯卧期间,护士除了常规监测,还要每30分钟到一小时检查一遍各种管路,确保不脱落并维持通畅,每2小时调整一次患者的手部、头部姿势,缓解其皮肤受压。这一系列细致、复杂的操作,保障了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安全。3天后,黄老伯血氧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不久后便拔除气管插管,回到普通病房。

  关 键 词

  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护理学科发展永恒的主题。“‘一切为了病人’是复旦中山精神,我们立足患者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当地百姓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颜美琼执行主任介绍,该院每月评比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并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微信回访,了解康复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一站式”无陪护透析安全又省心

  血透患者每周三次到医院透析,一透析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让患者享有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血透室推行“一站式”护理。挂号、诊疗、收费、抽血化验、取检查报告等各环节均集中在科室内完成。患者开药后无需自己取药,由科室统一安排取药,护士核对分发到每位患者床边并指导用药,透析注射用药则由科室保管,避免了患者药品居家管理不当,透析时漏拿、错拿药品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透析药品的规范管理及用药安全。

  据悉,该院在厦门率先开展无家属陪护透析,血透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既减少了交叉感染,又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血透室有不少患者家住岛外,每次透析,来回途中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吃饭是个大问题,而且血透患者饮食有诸多讲究。血透室根据患者饮食的特殊需求,联系营养科特制透析饮食,患者可通过线上自助订餐,由科室取餐送至患者床边,让患者吃得安全又省心。除了制定透析食谱,护士还通过居家饮食日记、膳食分析等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营养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考虑到患者透析时间长,血透室护理团队还贴心地准备了床旁手机支架,方便患者刷手机、听音乐、追剧,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小太阳”让患者重拾信心和勇气

  普外科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优势学科之一,收治了许多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而护士,是与这些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在不少患者眼中,护士郭秀武就像一颗“小太阳”,驱散了他们内心的阴霾,帮他们重拾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因患肠癌住进普外科。手术前,老人家很是紧张,整天板着脸一声不吭。郭秀武主动和他聊天,逗老人家开心,“对于沉默、焦虑的病人,我会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护理。”郭秀武的热情开朗让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每次见到郭秀武就主动打招呼,还向她诉说内心的担忧,“我都90多岁了,也不知这场手术挺不挺得过去。”郭秀武耐心安抚,给他打气,“您现在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其他的都交给医护人员,相信我们!”

  手术后,老大爷尚未清醒时有点谵妄,迷迷糊糊中一直念叨着“小郭”。家属特地找到郭秀武,恳请她去护理陪伴老人家。老人睁眼见到郭秀武,淌下了眼泪。“我们真心对待病人,尽力帮助他们,病人会感受到,也会像亲人、朋友一样对待我们。”郭秀武说。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老大爷术后顺利康复,老人和家属非常感激。

  关 键 词

  创新达人

  “创新”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精神内核之一,这一点在“白衣天使”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颜美琼执行主任表示,“我们鼓励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创新发明解决问题,最终让病人获益,许多护士的创新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无创导尿器解除患者如厕尴尬

  陈秋祥是DSA护士长,两年内他已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这名“90后”男护士善于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局麻手术病人常规不需要插导尿管,有时候手术时间长了,患者想小便,在手术台上下不来,临时导尿也不方便,很是尴尬。思维进一步发散,他想到一些居家瘫痪病人,插导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如厕也很困难;一些特殊工种的人员,如长时间开车作业、穿防护服作业的人群,也有同样的苦恼。于是,他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类似氧气面罩的无创导尿器,设有男/女排尿口,使用时直接罩在会阴部位,连接引流袋,操作十分方便。

  据悉,该创新项目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近期,陈秋祥还将参加厦门市护理学会创新比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这一创新成果。

  一体式储存转运车保障患者安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镜中心也是创新达人汇聚地。内镜中心护士长李平带领团队发明的一体式储存转运车,不仅实现内镜整柜储存和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内镜持续干燥,方便清洁消毒,降低污染几率,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同时,该护理团队还发明了一种多功能内镜配件切割用锐器盒,能将注射针前端切断,降低针刺伤的风险。目前,这两个创新项目已获批国家专利。

  此外,内镜中心护理团队还创新内镜病理标本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模式,能够避免因出错而需再次采集病理标本,提高采集标本的效率和准确率。

  

扫码关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