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期间与同学参观南京中山陵的合影,前排左二为作者。
每年的四五月间,正是诸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的见习期。而31年前我们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的毕业见习经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1992年,我在福建师大读大四。作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毕业见习是由学校安排到南京、上海等地各大图书馆参观学习。出省游历,对那个年代经济普遍拮据的大学生而言,无异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我们的行程是从绿皮火车开始的。从福州到南京长达一天一夜的旅程,除了路上的风光以及迥异的风土人情外,第一次见识的特色地方美食更让我难忘。记得火车驶入江苏境内,车上便多了许多卖烧鸡、卖小龙虾等特色小吃的小贩——那个年代,许多靠近铁路的小摊小贩常常在火车上向乘客兜售当地的特产和美食,然后在下一个车站下车,再乘反方向的火车回家。第一次见到小龙虾和烧鸡,我们都十分好奇,加上一路上净吃泡面、饼干,我们再也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于是“众筹”了点小钱,买了一只烧鸡及一点小龙虾,你一点我一点,感觉就是世间最好的美味了。
我们毕业见习的第一站是南京,而我们的住宿地是南京大学澡堂。入住南京大学的澡堂,一是因为我们在南京的主要行程是在南京大学图书馆见习,更主要的是这里住宿便宜。
事实上,住澡堂是那个年代许多百姓外出住宿的首选。利用与澡堂相通的大通间,摆上一溜上下铺的高低床,既节约空间又可以解决洗澡问题。虽然潮湿了点,但可以免费泡泡热水澡,还是蛮舒服的。初到南京,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上街吃饭还要粮票,当时的福建粮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吃饭要粮票对我们这些福建人而言是稀奇的,当然,我们也没有想到要备着粮票。幸好当时有一高中同学在南京大学读书,给我送来了一点全国粮票,还请我吃了一顿饭,其中有一道名声在外的菜叫“蚂蚁上树”。这是我第一次吃这道菜,从此知道这道菜没有蚂蚁,也没有树,就是肉末炖粉条。
在南京的见习内容,现在已忘了,记忆深刻的是在见习之余游玩了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等景点,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南京,雨花石是论斤卖的,还赶上了南京夫子庙的美食节,品尝了便宜又美味无比的猪血汤。
毕业见习第二站是到上海,犹记得当年的我在上海的五角场买了一个传呼机造型的防风打火机,别在腰上,十分“拉风”。传呼机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装备”,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买不起真的传呼机,就买个打火机以假冒真,满足了出风头的小心思。
为期一周的毕业见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上海买了轮船票回福州马尾。同学们大多是第一次坐大轮船,开头很是新奇,但遇到了点风浪,许多同学开始晕船,早早就去睡觉了,而我为了看船上播放的免费录像,硬是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连看了好几部影片才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