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倾智 同心同行
第3片区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发展致富新渠道
2023-05-1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昔日的撂荒地被打造成“水稻+油菜”农旅融合基地,郑达(右三)、王艺景(右二)、陈晓济(左二)来到田间地头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文/本报记者 林桂桢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我们驻村工作队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链接各方资源,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新路子和村民增收的新渠道。”驻村已满一年,第3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市政协研究室综合处三级调研员郑达如是说。

  驻村以来,队员们每天的微信步数都是一万多。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百姓,他们坚信,只要用心用情,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一件接着一件干,乡村振兴就一定能结出硕果。

  谋发展  盘活闲置土地 探索农旅融合新路

  今年2月,东辉村的油菜花海成为厦门人“朋友圈”的主角——遍地黄花,蜂飞蝶舞,美不胜收的景色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打卡,享受田园野趣。

  而在一年前,这片油菜花海还是一块无人问津的撂荒地。撂荒地里种出“致富花”,促成这一华丽蜕变的,正是工作队的“驻村智慧”。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协调村“两委”采用“‘两委’带头+村民入股”的合作社模式,成功流转70亩撂荒地。经过平整改良的土地种上了水稻,通过统一采购良种、运作管理,去年产出水稻约5万斤,撂荒地重焕生机。

  “水稻一年一种,为解决休耕期间土地闲置的问题,我们采取‘稻油轮作’的种植模式。”驻村工作队队员王艺景说,春耕来临前,工作队推动东辉村党委带领村合作社种植油菜,打造“水稻+油菜”农旅融合基地,以观光农业带动旅游消费,一举两得解决了土地撂荒和村民增收的问题。

  利用“冬闲田”种植的油菜花“一炮走红”,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做起“花海经济”文章——协同村“两委”四处“拉赞助”“搞路演”,请来多名民间乐手和手作艺术家,动员村民们把本村土特产摆出来,举办“大地欢歌 乡乐·雅集”活动,吸引众多人在线上或线下观看和消费。

  东辉村有一处闽南红砖古民居建筑群——“东辉九十九间”,始建于清朝,是集美区不可移动文物,但由于年久失修几乎破落。2021年,“东辉九十九间”启动修缮保护项目。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东辉村计划在大厝门前建新时代广场,作为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同时打造乡愁记忆馆,让古老大厝“活起来”,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驻村工作队也把目光瞄向了深青村的旅游经济。深青村人文资源丰富,拥有深青古驿站、深青桥、茂林庵、泽深宫等特色景点。工作队利用这些人文资源禀赋,做好项目规划,重点突出深青古驿文化主题和生态主线,以驿站茂林庵为核心区打造省级驿站文化历史园区,以深青溪为线打造亲水文化景观带和沉浸式驿路体验带。

  工作队还有了进一步的规划,把三个驻点村的景点串联起来,整合资源打造一条旅游观光研学动线。

  惠民生  链接多方资源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5月11日,驻村工作队来到深青村困难户刘先生家里,他的妻子患有肾衰竭和尿毒症,需常年透析治疗,两个孩子尚在读书。刘先生蹬三轮车卖卤料,但因手部患有风湿病,无法固定经营,收入不稳定。

  “重要的是要帮助他 ‘造血’。”郑达介绍,刘先生一家住三层砖混建筑,第二、三层因缺乏装修资金处于毛坯状态,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拟多方筹款对该家庭进行重点精准帮扶,协助将其毛坯房装修后出租,让一家人拥有持续的固定收入。

  重建深青小学,一直是村民的强烈呼声和需求。据了解,深青村原有一所小学,由于教育规划调整,本村生源并入灌口中心小学,深青小学停办。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增多,学位需求变大。驻村工作队积极助推深青小学重建工程,吸引周边工业组团务工人员定居深青村,提高村民房租收入。

  李林小学没有公交站,交通不便的问题已困扰村民多年。驻村工作队联合“四方共建”单位厦门路桥信息公司共同推动李林小学公交站建设。在工作队的牵线下,路桥信息公司向李林村捐赠16.8万元资金,购置了3辆电瓶车,有望进一步优化李林村乡村旅游路线,增加村财收入。

  提升民生福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的重要切入点。工作队成员积极链接各自单位资源投入帮扶。来自市政协的队长郑达通过协调对接,推动市政协 “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处室与深青村第一、第二党支部共建,推动集美区政协在深青村设立委员工作室,组织市、区政协委员入村开展义诊和疾病科普讲座,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联谊交流等活动;来自市委老干部局的王艺景针对东辉村老年人较多的情况,推进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站建设,为老年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陈晓济来自集美区水利发展服务中心,针对李林村原有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水流不通的情况,推动区相关水利项目倾斜,改善农田水渠灌溉设施条件。

  郑达说:“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村民发自内心的一句感谢,就是对我们驻村工作的最大肯定。”

  促振兴  着眼产业发展 激发富民强村活力

  “田李溪停车场投用后,不仅可以增加村财收入,还能拉动当地旅游消费。”驻村工作队队员陈晓济说,田李溪是网红打卡点,但周边没有停车位,停车问题成为制约李林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李溪旁原有块荒废的旧停车场能否活化利用?驻村工作队与李林村“两委”通过可行性研讨,计划对近2500平方米地块进行提升改造,未来可提供52个车位,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

  去年以来,灌口镇党委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农村集体用地,整合13个村居10块未开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打包”与区属国企合作开发。驻村工作队协同镇、村入户讲解合作模式和项目收益分配方式,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预收储土地发展项目顺利进展。

  围绕村集体经济增收重点任务,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谋划,尝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深青村作为工业聚集地,村民收入以自建房出租及外出务工为主。驻村工作队认为,深青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工业邻里中心,通过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打造产业形态和业态基础,再配套以停车场、农贸市场等,让村庄更加宜居宜业。

  “如果把村部对面的一块区国投收储用地,交给村里和国企合作建设停车场,一年至少能增加30万元的村财收入。”工作队积极推进深青村2023年乡村振兴项目市级新试点示范村策划,协同村“两委”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镇乡村振兴办多次研讨修改规划设计方案和具体细节,十次易稿终于完成策划。

  “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把广大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乡村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郑达说。为此,驻村工作队还创新形式组建了宣讲队,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下一步,将加强对乡村振兴、惠农利农政策的宣传,助推乡村振兴打牢群众基础。

  【名片】

  第3片区

  驻村工作队

  去年以来,第3片区驻村工作队驻点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东辉村、李林村,立足村情实际,努力抓党建、谋发展、惠民生、强治理,倾力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促成了多项增收致富项目,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该驻村工作队成员分别来自市政协机关、市委老干部局、集美区水利发展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