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埭头溪下游沿岸,学生们现场了解埭头溪综合治理情况。(通讯员 夏海滨 摄)
本报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韩超
如何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5月20日,同安区举办“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来自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三至五年级的50名学生实地考察埭头溪流域、滨海旅游浪漫线等处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同安生态环境局、同安区教育局主办。
实地考察
激发绿色环保意识
在埭头溪下游沿岸,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带领学生们漫步绿道,现场讲解埭头溪如何在“五全”治理模式下脱胎换骨,进而分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做法。
放眼望去,埭头溪三角洲下游开阔河段,岸上花海连绵,水上白鹭翩然起舞,不少市民穿梭在步桥之上。据介绍,此处约有20公顷浅流河道、6.8公顷湿地公园及55公顷滩地景观带,构建起一条示范性生态廊道,是广大市民喜爱的亲水空间、休闲公园。
“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真是很不容易。”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吴晨希说,经过走访,她发现身边看似平常的景观,其实在背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好好保护地球”。
此外,这支“环保小队”还走进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观察同安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现状,了解作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立足本地
打造生态观察窗口
完成实地考察后,学生们前往同安城建大厦,观看“埭头溪治理经验”“美丽河湖诗画西溪”“红树林科普教育”等相关宣传视频,并参与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与地球的重要性。
“立足同安区实际情况,让孩子们从身边开始了解,进而广泛宣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重要意义。”同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本着“公众参与、面上宣传、娃娃抓起”的理念,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据了解,在2022年福建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样板评比中,埭头溪荣获第一名。在埭头溪综合治理过程中,同安区不仅形成“全收集、全处理、全清淤、全补水、全生态”修复的“五全”治理模式,而且打造出广大学生群体、市民群众了解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窗口。
如今的埭头溪,重新定义了人水关系,生硬的直立驳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生态的浅滩湿地、弯曲溪流,唤起了原有自然形态溪流的记忆。同时,通过中水的补水、调整河道常水位及设置河滩湿地等方式,保障河道的淡水补水水源,实现生态基流流通,逐步恢复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更有利于盐碱地修复和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循环。此外,沿线打造的陈化成广场及送王船广场,体现了文脉的传承与变迁,保存了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