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路演活动现场。(本组图/火炬高新区 提供)
评审对参赛项目进行提问。
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雷飏 郭文晨
用高分子材料为患者造“神经导管”;将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为低碳可再生的柴油;镜子变身AI健身教练……昨日,一场科技感、未来感满满的路演活动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举办,通过评审的项目将有机会直接入围2023(第九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复赛。
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是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发起举办的专门面向海归创业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吸引4000余个海归项目团队参赛。本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首设“线下直通车”,发掘、培养和孵化一批优质海归创业项目。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三,《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是首个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所以我们特别重视此次厦门站活动的举办。”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郎靖表示,在我国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中,海归创业项目占据了较高比例,而厦门已成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
此次活动也是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招才引智的一项重要活动。截至目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3000名,累计培育上市公司9家。
路演项目展现科技创新实力
活动现场,多家海归创业企业同场竞技,他们是:数智引力、杰顶新能源、睿优智造、智融合科技、丹桂康生物科技、看透科技、瑞聚医学。大赛组委会及评委导师从项目可行性、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等方面,与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
亮相活动的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市海归项目的科技创新硬核实力。
比如,瑞聚医学专注于可吸收的植入医疗器械研发,其利用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打造的一款外周神经导管,可用于外周神经修复,导管修复长度可达3厘米,在同行中属于领先水平。“导管的难点在于材料的选择,让神经基质细胞在材料上快速繁殖,并诱导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后材料能在体内被吸收并消失。”瑞聚医学创始人蓝志元介绍说,这款导管正准备进入大动物实验阶段。
丹桂康由闽籍海归博士、中外制药领域顶尖科学家马小波创办。2020年,马小波将创业项目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目前已研发出多款药食同源的主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保健产品、功能性食品。“我们希望通过海归创业大赛这一平台,链接更多资源,进一步提升技术和产品的影响力。”马小波说。
昨日还同步举办了“海创中国”导师行活动。大赛组委会及评委导师对参加直通车选拔的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促进项目更好更快发展。
为海归创新创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郎靖表示,当下,海归团队创业渐成趋势。举办中国海归创业大赛,为的是选拔扶持优质海归项目,推动海归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创业。
据郎靖介绍,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组委会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为参赛项目提供专业辅导和融资对接、产业合作、市场拓展、资源协调等。“全国有三百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借助这一庞大的资源网络,我们帮助参赛的企业对接政府、创投机构等各类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融合。同时,我们也与地方政府、机构等合作,打造专属于海归创业人才的投融资产品。”
“从往届的情况来看,厦门的海归创业项目普遍质量较高,这背后是厦门对海归创业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精细化的服务。”郎靖特别注意到,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团队中留学人员的占比较高,“留学人员服务海归创业项目,这是一个特色亮点。”他表示,期待与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更多海归创业项目在厦门开花、结果。
【链接】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 打造国际化招才引智“金名片”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于2000年开始运作,打造了3个市首批育才平台、4个专业孵化器、10多个人才创新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海归人才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成为海峡西岸创新创业、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园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3000名,其中累计培育留学创业人才超1000名,占全市九成;累计培育国家省市级计划人才超200名,位列全市前列;累计培育上市公司9家,其中人才企业占6家。
近年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聚焦生物医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人才需求,在全省率先走出国门,不断拓展渠道、做强载体、打造品牌,并先后举办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新创业大赛,“金砖+”留学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等赛事活动,累计邀请超3000名海归人才来厦对接,其中落地项目超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