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托起百姓健康幸福感获得感
市卫健委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05-2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义诊活动中,医生与患者亲切交流。

  

▲医护人员与患儿暖心互动。

 

 医护人员为小朋友们送上六一祝福。

  文/本报记者 陈莼 通讯员 张从云 陈艳丰

  图/市卫健委 提供

  医疗卫生,关乎人民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样,对我市卫健系统而言,2022年也是砥砺前行、开拓奋进的一年。

  回首2022,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疫情防控防线稳固有效,“健康厦门”建设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厦门”蓝图显现,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大稳定 疫情防控坚强有力

  抗击新冠疫情,医疗卫生系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团结奋战,科学精准落实全链条高效防控措施。圆满完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为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年坚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快准严实、高效处置了多起本土病例及涉疫突发事件。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因时因势调整核酸检测策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及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令,分批次组建多支医疗救治和核酸采样检测支援队伍跨省区驰援上海、海南及省内兄弟设区市防控工作。

  加快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建设,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共设90个发热门诊、286家诊所为发热等11类症状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紧急投用一家亚定点医院(厦门市苏颂医院),半个月内增加1500张床位具备收治轻症病人条件。全面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共配足重症床位907张、建设可转换床位623张。

  大改革  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对百姓来说,“健康厦门”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以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全市各公立医院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制定落实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获得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综合医院A+等级。在市属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创建“无陪护医院”。

  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和智慧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也是今年工作重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健康分论坛发布的“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2022)”中厦门建设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今年,市卫健委将升级改造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市健康医疗云构建“数智”医疗创新平台,加快“三医一张网”建设,推进“三医”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隐私保护,保障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

  大建设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速

  聚焦民生改善,优化资源配置。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随着马銮湾医院、厦门市苏颂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的竣工验收,2022年全市新增建成床位2800张。同时,柔性引进国内一流医学人才,累计开设47个名医工作室,联合“双主任制”,包括团队在内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75项创新技术填补厦门乃至福建省相关医疗领域空白。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进入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在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百强榜名次连续5年晋升,位居第40名。

  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重点,健全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进落实《厦门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北中医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获批国家第二批特色(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厦门市金砖示范基地。

  今年,市卫健委将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区域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准临床科研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推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项目和科教楼项目;推进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科研楼项目;协调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按照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及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方案要求的相关工作。打造“名医工作室”,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全职引进和协同培养人才。

  大健康 医防融合落细落实

  努力建设医防融合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医防融合,防治一体”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保持全国领先。重点推进和钟南山院士合作的厦门市慢阻肺早期干预及规范化管理项目,8家医院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努力打造慢阻肺全链条全周期防控前沿模式。

  “一老一小”保障落细落实。2022年我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23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市84家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确定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并在全市试点建立基层机构家庭病床642张,为失能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2023年家庭病床建床数力争不低于800张,全市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45%。

  积极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措施落实落细。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计划生育奖励兑现率100%。

  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全市现有316家托育服务机构,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96个。普惠托位及托育机构备案通过率排在全省前列,2023年3月,我市获评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属全省唯一。预计2023年新增托位至少30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至少2000个。

  【声音】

  姚冠华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将着力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确保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厦门市苏颂医院年内运营,促进我市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深化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培育建设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同时,抓紧补齐基本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公共卫生短板、“一老一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为把我市建设成为高水平健康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