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升级
249个新老成员“上岗”
高校、律师事务所等首次加入,商协会比例扩大,1+N监督矩阵进一步强化
2023-05-2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部分“联系点”的企业负责人参观“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展示空间。

  

市党风政风监督员向“联系点”颁发聘书。

  

部分“联系点”的行业商协会负责人参观“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展示空间。

  

市党风政风监督员与“联系点”对接人热情互动。

 

营商环境问题监督典型案例。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薄洁

  一纸聘书,承一肩责任,共同助力厦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公开选聘、动态调整,市纪委监委确定249个企业、高校、行业商协会作为今年的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以下简称“联系点”)。

  受聘的“联系点”已于日前正式“上岗”,这也意味着“联系点”工作再启新征程。

  靶向监督

  为优化营商环境

  注入“廉动力”

  “联系点”是市纪委监委立足作风监督职能,延伸监督触角,推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的一项工作机制。经过两年的运行,机制日臻完善,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涉企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3月起施行的《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从法律层面为该项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反映的503个问题,已推动解决397个,推动建章立制53项,还有117条建议纳入监督参考——“联系点”机制建立以来,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监管执法、服务企业等4个方面中的作风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部门扯皮等涉企问题,通过“靶向监督”,为我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和部门工作作风提升注入了“廉动力”。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网站、省纪委网站对此多次撰文介绍。

  提质增效

  全方位辐射延伸

  监督触角

  提质增效是今年动态调整的高频词。“联系点”机制今年从质效层面进行了提升。

  覆盖领域更全面。新聘的“联系点”中,融入了电商直播、智能研发等新业态,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多所高校首次加入“联系点”,如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中心(依托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金砖经济研究中心、集美大学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等。高校的加入,将通过具体课题研究,从理论层面为“联系点”的提质增效献计献策。此外,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的加入,将为“联系点”工作提供来自“法律智囊团”的专业解析;在原先的行业领域,商协会比例也大幅增加,将通过“点”的辐射,延伸到更多企业、会员单位。

  工作机制更规范完善。“联系点”的权利义务有哪些?如何开展问题征集、提交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联系点”的监督作用,市纪委监委专门编印《工作指引》,对“联系点”受理反映问题的类型和范围、问题处置、对接反馈等予以规范。同时还组织“联系点”参观“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展示空间,增强工作体验感;通过座谈、以会代训等方式,提高“联系点”监督质效。

  【现场】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零距离”深度互动,倾听企业家心声,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近日,部分“联系点”的企业、行业商协会负责人走进“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以下简称“监督台”),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市党风政风监督员面对面沟通交流。

  一块块还原监督场景的展板,一篇篇“监督在线”的深度报道……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参观人员对“联系点”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营商环境问题监督典型案例”展板前,不少参观人员尤为感触,因为他们正是相关案例的亲历者。“这条信息就是我们收集转递的,没想到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指着《近300万元保修金拨付“死结”解开了》的报道展板,厦门市建筑行业协会会长白春杨将事件经过娓娓道来:近300万元工程质量保修金迟迟未能结算,市纪委监委收到“联系点”转递的信息后,及时启动直查督办,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建立监管机制,解开款项拨付“死结”。在白春杨看来,市纪委监委创新建立“联系点”机制,对聚焦部门履职、优化营商环境实实在在起到了推进作用。

  “被列为‘联系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聘书,企业、行业商协会负责人纷纷表示,下一步将及时反映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好“联系点”的作用。厦门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加入“联系点”,作为我市2017年引进的人工智能“头雁”企业,他们深感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惠企服务。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陈鹭鹭说,“联系点”是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为企业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联系点”犹如为企业插上了翅膀,让企业在前进道路上行得更顺、飞得更高。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与企业、行业商协会负责人面对面深度互动。座谈中,企业家们对完善“联系点”运行机制、更好发挥“联系点”作用畅所欲言,提出许多意见建议,协助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成为大家的共识。接下来,市纪委监委将继续通过“联系点”,及时发现部门在服务监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作风问题,通过对企业诉求“点”的解决,推动行业“线”的优化,更促进营商环境“面”的提升。

  【背景】

  “联系点”重点收集哪些问题

  ●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重点收集的问题包括:政策出台前是否充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政策宣传解读是否到位;企业申报过程是否顺利,留给企业的申报时间是否充足,需要提供的材料是否过于繁琐,享受具体政策过程中是否遇到擅加条件、搭车捆绑等。

  ●“放管服”是否落实到位?

  重点收集的问题包括:审批事项和环节是否简化,是否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办事流程是否优化,全网通办、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趟等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

  ●监管、执法是否规范公正?

  重点向企业收集是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要求,是否存在选择性执法、多头重复检查,是否审慎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问题。

  ●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是否顺畅?

  重点了解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是否畅通,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是否遇到新官不理旧账、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被打击报复情况等,进而疏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为企业排忧解难。

  ●其他影响营商环境的工作作风问题。

  【同步】

  治本追源监督

  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 薄洁)记者从市纪委监委获悉,目前正在开展的“推动惠企政策提质增效”专项监督,将通过治本追源监督,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细落实,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此次专项监督,市纪委各派驻(派出)机构将涉及惠企政策制定、宣传、实施等方面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本次监督的重点对象,主要涉及市纪委监委驻自贸区、火炬开发区、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派驻机构。

  根据工作安排,各派驻(派出)机构将推动监督单位对2020年以来制定的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摸排,对照本次专项监督列举的重点情形逐一进行梳理,确保不漏一项。对于自查清理中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推动各相关单位建立分类工作台账,针对存在问题强化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原因,并逐项提出整改措施。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各派驻(派出)机构在走访调研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将压紧压实监督单位在推动惠企政策提质增效中的主体责任,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提升惠企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获得感。

  市纪委监委将适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确保专项监督各个阶段扎实开展。

  监督内容>>

  ● 围绕“惠企政策制定”,重点聚焦以下情形:

  1.门槛设置过高,符合标准的企业数量过少,政策兑现率低。

  2.申报材料多、金额小,企业申报动力不强,政策兑现率低。

  3.政策申报时限设置过短,企业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配套措施制定慢,政策实际难以落地。

  5.其他政策制定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形。

  ● 围绕“惠企政策宣传”,重点聚焦以下情形:

  1.未按要求在政府网站、办事场所、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时进行公开。

  2.已经修订、废止的惠企政策,在相应媒介上没有及时告知、更新或删除。

  3.未通过多种方式向受众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内容,导致政策未能直达企业,知晓率低。

  ● 围绕“惠企政策落实”,重点聚焦以下情形:

  1.政策解读不到位,查询渠道不够便捷,企业对相关申报条件、材料和流程不熟悉。

  2.政策兑现不及时、打折扣,存在资金拨付慢、拨付不到位等现象。

  3.在政策落实中擅自提高门槛、增加材料、增设流程的。

  4.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态度粗暴、冷硬横推,或“脸好看、事难办”,漠视企业合法诉求及利益。

  扫码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