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古街访古厝 触摸“海丝”历史
2023年“央媒话厦门·‘一带一路’厦门行”集中采访首站走进海沧沧江古镇
2023-05-2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采访团的媒体记者来到莲塘别墅。

  采访团的媒体记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沧江古镇的巷子里感受跨越百年的人文气息。

  文/本报记者 张珺  图/本报记者 卢剑豪

  傍晚前的沧江古镇,空气难得的清新。阳光冲出云层洒在斑驳的墙面上,光影穿过树叶投射到地面上,不远处忙碌有序的集装箱码头似乎也在诉说这座古镇曾经的繁华。

  昨日下午,2023年“央媒话厦门·‘一带一路’厦门行”集中采访第一站走进位于海沧区海沧街道的沧江古镇,记者们实地参观莲塘别墅、沧江书院,倾听文史专家讲述厦门的“海丝”资源及“侨台”文化。大家边走边听边记,在莲塘别墅的红砖大厝里找寻“海丝”遗珠,在斑驳的彩绘与壁画里,感受这座商贸重镇昔日的繁华。

  走古街

  了解独特的海丝记忆

  “你们能想象吗,这座古镇在100多年前曾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高地。”海沧区政协文史学委副主任廖艺聪向来访的记者们介绍沧江古镇,彼时的古镇和九龙江畔的月港不仅是商品货物集散地,还是不少人“过台湾下南洋”的起点,“人们从这里出发去讨生活,海上丝绸之路也从这里开始。”

  他向记者们介绍起古镇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在明清时期,海沧、漳州等地的居民都是从这里买一张船票,抵达厦门港,随后在厦门港换乘,直通东南亚。

  据介绍,明末清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南移到九龙江出海口,南岸的月港、北岸的海沧成为对外贸易重镇。当时,流经海沧旧街的沧江上船来船往,人们的经历沉淀在沧江古镇的一座座古厝中,成为独特的海丝记忆。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先后有十多万人从这里下南洋谋生经商。随着海沧远海码头等现代化港口的建设,古渡口当年的痕迹已经不在,但远处林立的龙门吊、堆叠的集装箱都表明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第一站的采访是触摸历史的难得机会。”福建日报记者林泽贵表示,沧江古镇独特的海丝文化沉淀令人难忘,对于厦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也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我将更加关注厦门海丝文化的沉淀,在历史和现实中挖掘更多鲜活的报道素材,宣传好厦门的发展成效。”

  访古厝

  感受先辈放眼世界的豪情

  红瓦燕脊的莲塘别墅,是海沧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记者们采访的另一处古迹就是这里,这座别墅的主人是越南华侨陈炳猷。陈炳猷少年时代便远渡重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越南从事大米生意,创下庞大的家业,晚年携资回乡,命儿子聘请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在莲花洲营建大厝,至今这里住的仍是陈氏后人。

  “每一个细节都相当用心,仔细观察更会发现西洋元素和海洋元素相映成趣。”介绍起自家的祖宅,陈氏后人陈全志如数家珍,闽南的砖雕和彩绘、哥特式窗廊、伊斯兰壁画,中西合璧体现在莲塘别墅的每一个细节中。陈炳猷还把海外的见闻,定格在自家豪宅上——中式的亭台楼阁,与西洋小楼相映成趣,海面上蒸汽轮穿梭而行,“传递的是百年前中国人闯荡南洋放眼世界的豪情!”

  让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大厝的豪华,陈炳猷还在莲塘别墅建成后辟出一座四合院兴办学堂,本地乡里的优秀子弟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新式教育。西学与儒学并重的莲塘学堂,也是海沧第一所新式学堂。当地人“乐善好施”的性格给采访的记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悉,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媒体记者们还将走进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海丝中央法务区、金砖未来创新园等地,以实地参观和现场采访的方式,深入探寻厦门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上的新面貌、新气象。

  【名片】

  莲塘别墅

  莲塘别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厦门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

  越南华侨陈炳猷创建的莲塘别墅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特色,还在于它背后传递出的家国情怀。陈氏家族先后创办芦塘学堂、沧江书院、莲塘学堂(海沧中学前身)、沧江小学(海沧中心小学前身)等,为海沧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福建省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也是陈氏家族捐资兴建的。

  沧江古镇

  沧江古镇过去是港口要镇,与古代商路相通,海丝文化在此沉淀。

  明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移至九龙江出海口,南岸月港、北岸海沧成为对外贸易重镇。海沧也因“沧江归海,海润沧江”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