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读往
欢迎来逛“文学公园”
2023-05-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鼓馨录

  母亲节当天,翻开《厦门日报》,一眼就看到“城市副刊·花季”出现在头版导读栏里。“城市副刊”之于头版,不由得使我想起元代乔梦符对于作文要诀的有趣比喻“凤头、豹尾”。

  副刊,因常出现在报纸末版,有人笑其为“报屁股”或“报尾”。单看“报尾”二字,极易使人产生“可有可无”之感,事实却恰恰相反。正如乔梦符所喻之写作要义,文章开头要如凤首般引人入胜,结尾须似豹尾状警策有力。“豹尾”“报尾”二者谐音,而“报末”与“文末”亦同等重要。

  众所周知,副刊版面较其他版大有不同,被分割为许多小块,有人称其为“小田地”,而作者也就是每块田地的耕耘人。要问这田地面积几何?“千字文章的容量”是也。可别小看这区区千字,但凡写作爱好者都知道,要在如此篇幅中将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形象,远比那“长鲸吞航、修倪吐浪”的长篇勾勒要难上好多倍。那么,耕田者又都是何方高人?《厦门日报》以其贴近百姓生活而著称,而“城市副刊”的作者定位也是写作爱好者,并非专业作家。

  单就以上两点而言,写作者挑战的难度不言而喻。幸好,我们这些草根作者的背后,有着敬业尽责的副刊编辑加持。编辑两三句提点之语,常令我等受益匪浅。记得有一次,编辑在文友群里提醒:“写作的时候,人物语言要符合该人物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而不能由作者有意识拔高。”读完此句,豁然开朗,我在记事本上写下:“花季是‘城市副刊’的少儿版。不仅儿童,周边的大朋友也都非常喜欢。原因何在?秘诀或就在于‘少年说的是少年话’,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成长阶段相匹配,而非‘拔苗助长式’的成人语气。少儿如此,成人亦然。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读了多遍,每读一遍都眼眸湿润。一位母亲的人格魅力竟是由平常的叙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触人心弦。是的,本就是一位平凡的家庭妇女。而她那无私的母爱,由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不是再真实不过了吗?伟大的灵魂何须拔高?切记老师所言……”

  “无须拔高”“记叙日常”,就是好文章的“任督”二脉了吗?诸位看官,先别着急。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副刊文章并不等于“有稿费的日记”。诚然,真实的行文,并非等同于让人将日常交友流水账式地罗列出来。“‘城市副刊’,定位为身边人身边事,不仅是作者本人对难忘往事的一段记录,更希望能为读者带来精神上的获得、滋养与成长。”这是副刊编辑告诉大家的。相信不少人与笔者一样,文章写完再读,总感觉“缺点什么”。而编辑的这句话,想来是对此疑问最好的解答吧。

  其实,副刊编辑锦囊里的妙招远不止这些。囿于篇幅,仅举此两例。行文至此,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话:“如果报纸是一座都市,则副刊正如在层层叠叠的建筑物之间,开出一片翠绿的公园,让市民从容享受宽敞与幽静。”朋友们,也许您和我一样,也是位“业余选手”,写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没关系,大胆提起笔来,跟随副刊编辑,徜徉在这座绮丽的“文学公园”里吧。相信笔耕不辍的你我,日积月累,文学素养与审美境界都能得到不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