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时代勃勃生机 绘出厦门独特之美
——“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作品展”观后感
2023-05-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中国美术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术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民族复兴工程来抓,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凝心聚力、鼓舞民心,团结向上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奋进新征程的动力源之一。

  5月,“一城春色半城花”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活动在厦门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等全国美术名家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艺术家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高超的创作水平,用美的作品展现“美的厦门”,在讴歌中国式现代化中体现了文艺自信自强与担当作为。

  由他们写生创作的83件作品,在市文联艺术展览馆展出后,得到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学生、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厦门美术、评论界反响热烈。厦门市文联、厦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特地邀请6位评论工作者对部分展出作品进行赏析。本报今日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张路江《中华路一号》

  ●黄永生

  厦门真美,抬头是清新的蓝,望去是可爱的绿,有比这更美的吗?抽点时间去市文联艺术展览馆,看全国美术名家的油画、国画佳作,这些佳作取材于厦门之美,除了展现厦门美景,还有一种悦目赏心之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厦门书画院,组织了以“一城春色半城花”为主题的美术名家厦门采风写生活动。这可不仅是前言里的说辞,展出的每一幅写生之作,从作品技巧到情感表达上,有着时代精神的勃勃生机。

  参与此次活动的全国美术名家们,以最有影响力的眼睛看鹭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用三天时间,对景创作了四幅巨作,一站就是一整天。他是福建人,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情感使他倾注心力激情写生。范院长在前言里提到“现场感”的即兴性,就是按心性去写生,既按常规套路又超越寻常。熟悉鼓浪屿的观众,可以走进画面,却不能对号入座找一幢某某的房子,那些经过色彩线条组合的秩序,像一篇登临胜景即兴咏怀的诗作。相信多数人包括专业画家,在网络上看过范院长的油画作品,但只有站在他的巨幅油画作品前,闻到油画颜料的香味,甚至触摸画幅上那种率性的笔触,才会被随性不逾矩的挥洒所震撼。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的《中华路一号》,以轻松的笔触画出那一缕光,熟悉鼓浪屿的人都无法抗拒那撩人的一缕光,画家不是用西欧油画技法造出来的,而是用线条轻松勾勒。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主任白晓刚的《咖啡庭院》表现鼓浪屿的闲适悠哉,画面中一只猫冲着那品咖啡的女生“喵”了一声,情调出来了,宁静的氛围一下子有了生气。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孙韬的《夜色厦门》,画幅相比之下尺寸不算大,但所取的厦门地标建筑“双子塔”却在画面中占据了很大一块。

  画家们以全新的手法,画出美丽的海岛。油画的“塑造”意识在他们的笔下被释放为“阅读”。水墨画里没有塑造,它是西洋油画传来的处理手法,极尽技法之所能,去将一个具体的物像画得像,那需要在画面上进行处理。阅读式写生是一个新的写生理念,画家更加在乎读懂自然,将情感注入那个被画的景物,然后像写字那样把它画出来。风景里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书页里的每个字眼,不放过每一字里包含的意思,真正读懂了才能感受一座城的魅力,这也是艺术作品多出来的感动。

  这几位油画名家的语言倾向意象,他们的高度与独到之处,就在于画出具有文化感的审美形式。在画家的笔下,他们想着那些具体东西里还有些可感的东西,可感的东西是画里要有“意”,“意”里要有画家的心。如此,内心驱使下的色彩线条就有了情。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的《鼓浪神韵》,树和房子,高高低低、重重叠叠,好似心里的反复咏叹,情感自然溢出了画面;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王颖生的《鼓浪屿写生》,在宁静的巷子里似乎还回响着过去的脚步,画家循着那些声响,觅得笔墨的顿挫长短迂回之节奏,悄悄地走心了;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林容生笔下的《复兴路玖贰城堡》,不在乎砖瓦的沧桑与破旧,而在于这座房屋的命名有意思,借物咏怀。

  我们走在自然的怀抱里,却很少沉浸在画家的精神世界里。当我们静下心来,在巨幅画作前徜徉,感受那些笔墨色彩线条带给我们的眼前一亮,或许我们会像画家一样感到伟大时代的跳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