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社情民意晴雨表 架起政群沟通连心桥
《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厦门信访系统着力打造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把信访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
2023-05-3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思明区近邻评理员与居民现场评理房屋修缮引起的邻里纠纷问题。

  

集美区信访联席办现场协调处理房屋所有权纠纷。

  

5月23日,思明区信访局组织开展围栏搭建事项信访评理会。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通讯员 杜米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一年多来,厦门信访系统全力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地见效,促进各级各部门高质量开展信访工作,扎实做好“治重化积”专项工作、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推动《条例》在厦门落地生根。

  示范引领

  源头治理

  提升基层信访工作水平

  “把调解工作做到街头巷尾、田埂山脚、建设工地,把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做到息诉息访、案结事了,让平安建设的力量遍布城市乡村……”集美区信访局工作人员的话语掷地有声。去年,集美区高效狠抓源头治理,推动基层矛盾化解,成功获评“2022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

  受理初信初访事项2453件,依法化解率96.1%,群众满意率达到91.8%,办结化解126件重访积案,重复访比上一年下降28.6%……一连串的数字,是集美区信访部门一年多来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厦门通过多种方式落实《条例》的具体实践。

  “其他五个区也在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持续提升基层信访工作水平。”市信访局工作人员表示,厦门高度重视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落实一系列源头治理措施,扎实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稳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厦门坚持多元调处原则,倡导就地化解矛盾,并大力推进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挂钩包案、每月定点接访,深入基层约访、下访重点人员和事项,推动重点信访人事的化解和稳控工作,构建形成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

  攻坚克难

  用好“三项建议权” 突破工作新难点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信访工作也不断迎来新挑战。以《条例》实施为契机,厦门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思路,用好“三项建议权”,突破信访工作新难点。

  近年来,涉及“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新业态的信访件,在办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争议,主要存在监管难、法律依据不明确等问题。

  面对这一难题,厦门信访部门积极突破“解题”思路。鉴于“数字藏品”信访事项涉及多部门职责,难以明确牵头责任单位等情况,依据《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善政策的建议和追究责任的建议“三项建议权”,厦门信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发挥市信访联席办统筹协调作用,于2022年11月7日召开专题会商会,与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金融监管局、市银保监局、市通信管理局等九家单位会商研讨,提出了多项建议。

  拧成一股绳,工作才能形成合力。多部门协调联动,完善涉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市金融监管局走访排查取证、约谈公司高管;市市场监管局对信访事项较多的公司开展多次核查,加强市场监管;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向各分局大队发布工作提示,要求集中摸排评估经营情况并进行风险评估……各相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加强监管,很快,违法违规经营的公司被叫停,部分微信公众号显示违规无法打开,一些违规销售平台也已停止使用。

  《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厦门信访部门已经向有关责任单位发出5份建议约谈函,针对个别突出问题牵头成立课题组,起草相关改进建议,督促各区和各部门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三项建议权”的落实,不仅有力推动了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更促进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工作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产生。

  治重化积

  事在人为 让信访人从闭口不谈到打开心门

  当好社情民意“晴雨表”,架起政群沟通“连心桥”。厦门信访干部真诚倾听群众内心呼声、真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长效化。

  “非常感谢禾山街道帮助解决了困扰了我近半年的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2023年1月11日,信访人张红(化名)将一面“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了湖里区禾山街道综合治理办信访处,并由衷表达了感谢。

  2022年6月17日,一场安全事故不幸夺走了张红丈夫的生命。张红将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但其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压力巨大。与相关单位多次协商后,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协议,张红的困难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她逐渐对街道信访人员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

  对此,禾山街道信访人员不泄劲。街道综合治理办主任每天都坚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张红保持联系沟通。“谢谢你,邵主任。”这是张红在每次通话后都会说的一句话,她说,“能感受到主任是真心的,像朋友一样,设身处地帮我。”最终,街道信访部门不仅全力推动问题得到化解,还依据信访事项“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协助张红申请到生活补助。

  1320件“治重化积”信访事项,目前已经审核化解1302件,审核化解率达99%;今年又一批496件“骨头案”“钉子案”交办下来,厦门继续大力推动化解……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攻坚化解,通过挂钩包案高位推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滚动梳理重复信访事项清单、各区及相关市直单位建立专项治理档案等多措并举,“治重化积”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从开始的“闭口不谈”,到后来的“打开心门”,张红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离不开信访干部的柔性关怀——这股办好民生实事的春风,吹向厦门岛内外的大街小巷,吹进厦门人民的心坎里。

  以人为本

  “近邻”信访

  打造厦门特色评理品牌

  一直以来,厦门着力在基层一线回应群众关切,在邻里互助中解决群众诉求,将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土“近邻”理念相融合,健全完善评理机制、评理人才、评理方式、评理实效“四位一体”的信访评理格局,还涌现出“近邻”互助评理室、高山评理室、禾山街道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中心等多个示范点。

  深田社区的“近邻”互助评理室,将“远亲不如近邻”理念融入社区文化,针对城市社区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特点,择优选择经验丰富、声望良好的居民代表、司法工作者、民警、网格员、老党员等11人组成评理队伍,倡导“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邻里一家亲”的近邻互助理念,通过邻里说事、互助评理,推动解决了93件群众诉求,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厦门样本”。

  “类似天花板漏水、相邻权纠纷、噪声扰民等,事情虽然不大,但往往成为困扰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市信访局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不断,《条例》施行以来,各级信访部门也灵活开展多样化评理方式,进一步丰富了信访评理的“工具箱”:上门入户“谈心式”评理、公园凉亭“开会式”评理、事发现场“会商式”评理、视频连线“远程线上”评理等,增进当事群众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厦门信访持续优化提升信访评理机制,通过事前评理把小事化无;通过事中评理把大事化小;通过事后评理送关怀、立规矩、树正气,使信访评理真正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知心人、化解矛盾的好帮手、邻里互助的守护者。

  【数据】

  第一、二批“治重化积”信访事项1320件,目前已审核化解1302件,审核化解率99%。

  全市建成1个市级、6个区级、46个镇(街)级、550个村(居)级信访评理室;建成共有6922人的信访评理人才库。

  自2019年推行信访评理机制以来,厦门市累计评理化解各类矛盾3017件。其中今年以来共评理解决群众诉求225件。

  【亮点】

  机制有保障

  出台《厦门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厘清各方职责,强化运用镇(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信访、综治、政法、公安等部门资源,构建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格局。

  印发《厦门市信访工作督办机制(试行)》,进一步规范网上、电话、发函、约谈、通报等12种督办形式和督办结果的运用。

  学习有章法

  围绕《条例》原原本本“学”,兢兢业业“讲”,勤勤恳恳“做”。打造“解忧青年荟”学习实践品牌,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青年讲师团,面向各区各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分批分次举办60余场上千人次的信访工作培训班,深入分析信访工作形势,全面解读《条例》,交流信访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