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精神火炬 闪耀科技未来
2023年厦门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学习宣传活动启动
2023-05-3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10位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

 

 ▲观众认真倾听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昨日,80名科技工作者参与“追光行动”趣味定向挑战赛。图为科技工作者在查看地图确认路线。

  

▲10个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获得表彰。

  文/本报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姚晓青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在厦门,科技创新热潮涌动。科技工作者,正是勇立潮头的先锋。厦门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征程中创新争先,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昨日上午,在欣贺研发设计中心,2023年厦门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学习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科技局与湖里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湖里区科学技术协会、厦门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锦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助力厦门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放开手脚全力创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爱护良好社会形象和学术声誉,共同建设科技工作者温馨家园,让最美科技人的身影展现在全市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厦门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荣耀时刻

  弘扬科学家精神

  致敬科技路上的“追光人”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时代之光,科技工作者就是时代的“追光者”。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此次活动以“点亮精神火炬·闪耀科技未来”为主题,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初心、赓续创新精神、接力精神火炬。

  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日前,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厦门林巧稚纪念馆入选。昨天上午,“林巧稚纪念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正式授牌,以此进一步弘扬林巧稚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让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站到舞台中央——昨天,10位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10个“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获得表彰。在热情的掌声中,大家共同见证了属于厦门科技工作者的荣耀时刻。

  在获得表彰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有的半生致力中药事业,四十年潜心研究中医药;有的聚焦红树林研究,推动开展蓝碳交易,培养生态人才;有的深耕柔性电子二十载,不计成本投研发,获得千项专利;有的不断创新形式,带领青少年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玩转自然……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赖瑞云是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她长期从事果树栽培及植物种苗快繁技术研究,她说:“只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农业研究才有意义。从种植技术到田间管理技术,我要继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把掌握的技术实实在在地教给农户,让他们有收益。”

  10个“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分布在不同领域:有的团体让中国的光通信有了更安全的“中国芯”;有的致力稀土磁制冷材料研制,开辟空间磁制冷新篇章;有的绿色高效智能化水产养殖技术,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获得表彰,是荣誉也是鞭策。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进场馆、进社区、进校园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每年开展不少于50场次的科普活动,努力激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厦门科技馆管理有限公司“科学在路上”公益进校园科普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洪在银说。

  温暖的家

  6家新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正式授牌

  昨日,我市6家新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正式授牌,厦门广大科技工作者又多了6个温馨的“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立足科技工作者现实需求,以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服务为工作内容,让科技工作者交流感悟、建言献策的全新阵地,不仅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全方位服务,体现“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能够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实效化、实用化的科研环境与氛围。

  一直以来,厦门市科协全力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认同感,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新建的6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分布在全市六个区。

  除了为科技工作者建起新家,5月30日前后,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市科协还通过在全市举办“点亮科技之光”“点亮城市未来”“点亮科学梦想”“点亮社会温情”4大系列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献上诚挚的祝福。

  在“点亮科技之光”系列活动中,邀请多家学会开展多学科专业间跨界交流、举办科普阅读分享会;“点亮城市未来”系列活动,包括举办科技沙龙、创新方法进校园培训、“科普惠乡村”科技下乡、法律咨询进企业等;“点亮科学梦想”系列活动,包括“院士大讲堂”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学竞赛、科学教师培训班;在“点亮社会温情”系列活动中,开展医学专家义诊、服务科技工作者活动等。

  【荣誉榜】

  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卢英华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牵头组建厦大“发酵技术团队”,其研制的“青贮饲料微生物发酵剂”,曾受国家6部委点名表扬;突破深海鱼油产DHA的资源限制和国外技术封锁,开发出的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欧盟新资源食品认证产品。

  ●冉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强特聘教授、博导,厦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担任福建省核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核能关键材料和辐照行为机制的理论体系创新和关键技术难题解决,发表论文150余篇。

  ●关斌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中成药开发与研究重点试验室主任。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项目“八宝丹胶囊及相关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六味地黄丸”质量标准研究,荣获国家银质奖。发明专利授权16项。

  ●李强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在其带领下,集团率先在行业内成立首家FPC研发中心,在柔性电子等方面申请各类知识产权近千项,获得省部级及其他科学进步奖65项,在全球柔板行业中成为领军企业。

  ●杨天赐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染病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第三种梅毒实验诊断程序;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主持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课题17项;获得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类奖项12项;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陈鹭真

  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深耕滨海蓝碳研究十余年,系统开展覆盖沿海13个省市的蓝碳监测,编制我国第一个红树林碳汇交易方法学;热心科普,精心组织面向厦门市民的“自然讲堂”系列科普讲座,牵头福建省生态学会走进中小学,传播生态文明。

  ●俞缙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省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主持20余项科研课题,获10余项发明专利、出版3部专著教材、发表百余篇论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高鹏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功能半导体材料研究。持续获得市“双百人才”计划,省百人计划,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等。连续五年获评科睿维安全球交叉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梁育勤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科普馆馆长。从事科普工作20多年,主持参与的科普课题获省、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编写11部科普书籍;发表科研、科普文章18篇;带队创建了8个主题鲜活的科普活动品牌。

  ●赖瑞云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果树栽培及植物种苗快繁技术研究,参与12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莲雾 种苗》,主持我市《番石榴栽培技术规范》标准修订,构建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体系,使莲雾由零星栽培转为产业化栽培。

  厦门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团体”

  ●厦门科技馆管理有限公司 “科学在路上”公益进校园科普志愿服务队

  秉承“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宗旨,在科普志愿服务方面,每年服务学校超100所,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人数已超500万人次。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优迅高速电芯片核心团队

  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成为光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填补了国内光收发芯片领域的多个空白,多个芯片获得“中国芯”称号,销量超10亿片,市场占有率达世界前二。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乾坤团队

  在全国建设了上百个公共安全大数据项目,自主研发了乾坤大数据操作系统。利用先进技术率先研发“大数据疫情防控”应用,为北京冬奥、疫情防控等多个重点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参加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获人脸识别A级证书。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

  在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方面走在国际前沿,尤其是在心血管创新性微创介入全植入器械项目上,已开展100余例三期临床试验,并以PI身份牵头开展8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项目数量及承担试验例数均位于全国前列。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厦门大学器官移植中心

  2019年获得肝移植、肾移植资质,填补了我市空白;2022年成为福建省普通外科(肝移植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年移植例数全省第一。近5年获得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等,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工程添加剂重点实验室

  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和参与政府科技项目12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50余件,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开发的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在100多家客户使用,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约6亿余元。

  ●厦门市护理学会

  是我市会员最多的学术团体。获专利512项,发表论文3113篇,其中SCI 35篇;在专业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6项;派出五批次980名护理人员驰援武汉、上海等地疫情防控工作;其调研课题成果转化的《厦门经济特区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若干规定》为全国首部该领域地方法规。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开发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人才引育以及产业培育等工作。目前在孵企业超3300家、毕业企业超850家。举办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募集项目超700个。

  ●厦门大学磁制冷材料研究团队

  从事稀土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研制出迄今为止具有最高磁热效应的稀土磁制冷材料,相关工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被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Nature》等选为研究亮点。

  ●集美大学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开展鳗鲡现代产业工程化技术研发,承担了各类国家、省部级项目近150项。获中国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居鳗鱼行业首位。成果应用累计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