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银发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建好、用好、用活银发人才库,组织引导银发人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023-06-0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市卫健委银发人才为群众义诊。

  文/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翁艳丽

  图/受访单位 提供

  他初心不改,用60年的临床工作专注做好一件事,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内涵;他为老一辈艺术家立传,激励青年文艺工作者传承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他以前沿教育理念开展特色教学,教学成绩斐然;他是厦门银发人才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指导精品村开展生态循环农业……

  他们是银发人才库中的成员,是“鹭岛银领·党旗红”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市银发人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生动缩影。银发人才长期奋斗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党建引领奋进年”计划,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通过调研走访、摸底筛选、谈话动员,目前入库党建党务、科教文卫、基层治理、体育艺术、法律法规、农业农村等6个领域省级“银发人才”323人,组织银发人才开展“清风传家”故事宣讲、健康义诊、市场秩序督导、公益书画笔会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常态化用好社区老党员民情调解室、老法官工作室,引导银发人才协助调解矛盾纠纷127起。

  为全面落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重要要求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要部署,下一步,市委老干部局还将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新性活动,重点打造银发人才服务平台,摸清银发人才专业特长、本领性格、意愿要求等,匹配平台载体,激发活力。多渠道、多形式关心关怀银发人才,深入挖掘、广泛宣传银发人才先进事迹,激励银发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做好表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厦门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焕章

  潜心临床工作六十载  生动诠释医者仁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患者,绝不让一位患者伤心离开。将心比心,患者和家属是能感受到的。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22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5周年学术论坛”活动中,陈焕章因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5周年重大贡献人物——卓越功勋奖”。这位出生于1937年的老人,初心不改,用60年的临床工作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内涵。

  1963年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陈焕章先后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附属第一医院任内科医师,兼临床教学工作。1985年7月调入厦门市第一医院至今,先后任心内科主任、干部病房主任、大内科主任,兼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在认真履行医疗职责和抓好各项繁忙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中央领导和省领导来厦期间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本市每年的征兵体检和高招体检评审。

  2004年退休返聘后,陈焕章继续潜心钻研医术、看病坐诊,并定期前往杏林医院查房。2019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不再参与查房,但仍坚持一周四个半天的固定门诊和保健巡诊。坐诊时他会仔细问询每一个患者;对于患者的提问,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回答。如果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他经常一看就是大半天。

  这是一个周四下午,在思明区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间不大的问诊室里,陈焕章穿着白大褂坐在桌前。虽然好多眉毛都花白了,但他精神饱满,正一个个接诊。很多患者经常不顾路远,专门赶来找他看病咨询,他从来不拒绝远道而来的患者,经常加班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开。

  陈焕章擅长心血管病的诊治,特别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退休后,他注重培养团队里的年轻后辈,将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有些年轻医生遇到疑难杂症,也会邀请他一起会诊。在传帮带的同时,他还与时俱进向年轻医生学习各种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技能。

  对病人的慈悲、对技术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对医学的奉献,已经融入陈焕章的血液里。在医学科研工作中,他成绩斐然,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奖”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医学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陈元麟

  为老一辈艺术家立传  薪火传承优良传统

  文艺事业如同一场永不谢幕的长剧。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

  去年8月,由厦门市文联扶持资助,市作协具体负责执行的“珍珠湾文丛”(第六辑)与广大读者见面。陈元麟的散文新作集《风的微笑》入选,该书记录著名雕塑家李维祀,作曲家谢旭、袁荣昌,摄影家李开聪,画家林岑、韦江琼、孙煌、郑起妙、洪瑞生、林生等10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说到《风的微笑》,不得不提到《厦门文艺人物专辑系列》丛书。为了给我市有一定造诣的老一辈作家艺术家立传,从2009年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决定推出这套丛书。每年出版3至5位艺术家专辑,每个专辑包含艺术家传记、作品、评论文章以及一部电视专题片光盘。主编由陈元麟兼任。两年后,陈元麟即将退休。领导对他说,“你熟悉情况,还是继续发挥余热吧。”于是,他延续了这项工作。因为人手不足,退休后,在主编这套丛书之余,他也亲自动笔,担纲部分撰稿。

  陈元麟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事文艺创作、编辑、评论和行政工作,曾担任过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厦门文学院院长,并兼任过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文坛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虽然撰写传记颇费时间和精力,他却乐在其中。

  他在序言中写道:“采写对象基本上都是相识多年的老文艺家,每一次采访,都是老友促膝谈心。在不设防的交流中,了解了他们的创作初衷和奋斗过程,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艺术风格,从而遗憾着他们的遗憾,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他直言:“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退休十多年来,陈元麟先后写了20余篇、50余万字的人物传记,此次《风的微笑》便是择选其中的10篇结集出版。他说,20世纪上半叶出生的这一批艺术家很特殊,成长的历史语境带给他们太多磨砺甚至苦难,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追求艺术和表现艺术的方式。

  陈元麟认为,《风的微笑》的出版,是向老一辈艺术家的致敬,也激励青年文艺工作者传承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他说,“文艺事业如同一场永不谢幕的长剧。为了让先人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成为今人的精神资源,后来者应该了解前辈文艺家探索奋斗的心路历程、艺术追求。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

  吴启建

  以前瞻教育为理念  特色教学成绩斐然

  我们如同一群拓荒者,创造新模式,建立新制度、实践新举措,让学校的课程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造就一批好老师。今年9月,厦门沧江高级中学将正式投用。吴启建名校长工作室将入驻沧江高中,以师带徒、一带多方式,直接为该校发展给予相关指导。

  去年,海沧区通过“柔性模式”引进第二批6位高层次教育人才,吴启建是其中之一。翻开吴启建的履历,温和、平实、稳健的他是福建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原特约督学、厦门市原特约督学、厦门市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2013年至2018年,吴启建管理厦门第二中学期间,以各美其美、多元成才为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借助厦门大学和厦门市教育局联合办学厦门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契机,创办人文创新实验班,开展双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进足球、音乐、美术特色建设,特色教学成绩斐然。

  2018年2月,吴启建从厦门二中校长、党委书记岗位上退休,当年4月被翔安区人民政府聘任为翔安教育集团总校长,开启人生的第二次创业。翔安教育集团是翔安区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的全省首个公益教育集团。在他带领教育集团的5年时间里,翔安区幼儿园从4所发展到21所,办学成效显著,翔安教育集团获评“厦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普惠托育试点单位”称号。

  去年8月,吴启建辞去翔安教育集团总校长职务,第二次光荣“退休”后,马不停蹄又投入新工作。去年9月,由海沧区教育局通过柔性引进,成立厦门市海沧区吴启建名校长工作室,目前他还兼任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院(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通过共研、共建、共享、共助、共融,助推海沧实验中学、沧江高级中学等成员学校教师和学校发展。

  仅凭手里的一片小树叶,各种经典乐曲,包括《森林狂想曲》《我心依旧》等就这样流淌开来。业余时间,多才多艺的吴启建还和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厦门树叶吹奏协会。这项技艺目前也走进学校,他在海沧实验中学高一年和松柏中学初一年成立了“叶笛乐团”,未来还将向各成员学校推广这一项技艺。

  从教43年来,吴启建以前瞻教育为理念,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育科研、教育督导、教育评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他出版的专著《托起明天的教育——青年教师成长之道》在“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四季书目”中获得了教育类最有影响力图书奖。

  张龙春

  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这份工作能让我沐浴最灿烂的阳光,呼吸最新鲜的空气,食用最健康的农产品,让我也有个好身体。

  五月春夏交替,是万物生长好时节。5月31日,张龙春与另外两位厦门农业方面专家,一起“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指导厦门军营村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春茶采摘后茶园管护,以及茶园修剪整形、开沟施肥等工作,总结生态茶园建设成效,为下一季的茶产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1993年7月,张龙春从福建农业大学教师岗位,调来厦门从事“三农”工作。是厦门农业资深的高级农艺师。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龙春主要从事指导土壤肥料、农业机械、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循环农业等推广工作,为全市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及食用菌高优生产提供大量技术服务。今年4月,为进一步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厦门在全市选聘1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重点指导推动乡村振兴精品村创建工作,帮助理思路、谋发展、办实事、促振兴。他是12名中的一员。

  今年来,张龙春参与引进水果玉米、水果小番茄、花椰菜、黄瓜等特色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参与引导村民种植特色果蔬的同时,他还协助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推进设施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生产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实际行动践行农技人的“一懂两爱”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因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热心服务基层,张龙春目前与各区、镇(街)等农业部门、农业专业合作社都保持较好的联系。5月11日,同安的一家生态养猪企业,猪粪的沼渣积压,企业主打电话找他帮忙。他二话没说,当即联系两家有机肥加工企业前去洽谈。变废为宝,养猪企业的沼渣成为有机肥加工企业的原料。

  张龙春目前还是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乡村振兴办联合成立的厦门银发人才乡村振兴服务队中的一员。他最喜欢和年轻人分享工作经验,并称涉农从业者是“油柑命”,一开始是苦涩,最后都是甘甜的。他说,“这份工作能让我沐浴最灿烂的阳光,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吃最健康的农产品,让我也有个好身体。”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他愿意继续努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厦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