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书写多彩生态答卷
我市昨开展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2023-06-0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对厦门“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努力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责任。

  今年我市六五环境日主场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展览、技术分享、学术交流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增进公众对科技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了解,各方携手、共同书写多彩生态答卷。

  环保人士、政协委员、学者专家走进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污水净化应用的膜分离技术。

  文/本报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陈智勇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参观先进环保装备,为环境应急处置联动队伍、企业环保法律服务站、“三星级低碳园区”授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话环保……昨日上午,我市在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主场宣传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亮点满满。

  此次活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协人资环农委、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厦门市同安区政府联合主办,同安生态环境局、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市环境科学学会、市生态环境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安区融媒体中心协办。

  感受环保新技术“膜”力

  昨日上午8时30分,在讲解人员带领下,环保人士、政协委员、学者专家走进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了解膜分离技术下污水净化的奇妙之旅。

  DT高压膜和管式膜、移动式渗滤液处理装备、低温负压I-FLASH 蒸发器、集装箱式高压膜装备……企业车间里,一系列先进的环保装备,涵盖了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高浓高盐污水应急减量、全量化处理、无人化智能化运维等环节,让参观的一行人大开眼界,感叹污水治理的高新技术力量。

  “该企业采用膜分离技术,完成了500多个垃圾渗滤液和工业特种废水处理工程,真是可喜可贺!”参观时,市政协委员朱木兰深有感触。她说,21世纪前,反渗透膜技术几乎被国外垄断,我国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这项技术,“如今厦门企业能够发展到这个水平,为污染防治提供新的技术力量,令人深感欣慰。”

  “膜分离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取代了诸多传统的高能耗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污染物清洁、资源回收,对于落实‘双碳’目标、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要作用。”环保专家表示,该技术来源于自然原理,又应用于对自然的保护,十分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义。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环保企业不断创新探索、转型升级,为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市不断加大对环保企业及其高新技术的政策扶持,通过“严管优服”,助力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为厦门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力量保障。

  汇聚生态环境保护力量

  昨日的活动现场,还有一个重磅环节——授牌仪式。

  据悉,为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体系,引入社会化应急处置力量,提高应对安全生产和环境应急事件的响应处置能力,深化政府和社会化应急联动单位之间的交流协作,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同安生态环境局、同安区应急管理局两部门联合同安区10家涉及污水处理、危废处理、涉疫垃圾处理及环境监测等领域企业,共同组建一支环境应急处置联动队伍,昨日的活动现场,正式为这支重要应急力量授牌。

  紧接着,现场举行“同安区企业环保法律服务站”授牌仪式。该服务站由同安生态环境局、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人民检察院三部门联合建立,将发挥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职能优势,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提升污染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生态环境法律问题,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外,活动现场,还为厦门市首座“三星级低碳园区”——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 ,举行授牌仪式。

  “希望人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关注者、环境问题的监督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我们坚信,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深入推进,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我们中间来,点点滴滴和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能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此次活动和授牌仪式,厦门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必将快速发展壮大,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必将成色更足。

  【声音】

  政协委员话环保

  收获满满的参观、授牌活动结束后,市政协委员们共聚一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与政府部门代表、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代表、科研院校代表等进行交流、探讨,委员们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利用科技“利器”  守护好水资源

  ●市政协委员、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木兰:

  如何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问题很大,涉及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专业,我主要谈两个途径:一是节约资源,有效利用好资源。二是防治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

  我们需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必须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以水资源利用为例,应充分利用好雨水资源,推进屋顶雨水收集回用于小区地面绿化浇灌,打造节水型典范城市,这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缺水危机,还具有开源节流、减少内涝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加强“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感。加大研发废水治理的高新技术,是一项重点。希望以后企业能多和高校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关,利用科技“利器”,守护好水资源,携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需要多措并举

  ●市政协委员、厦门海洋职业学院院长、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兼职副主委陈昌萍: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打造“碧海银滩”,需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

  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国家标准的制定、修改和清理工作,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蓝色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我们要加大海洋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效,推动海洋生态创新发展。

  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宣传贯彻“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系统治理观,重点建设一批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等海洋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全社会树立“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使“爱海、护海、兴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提升亲海品质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

  ●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厦门市委兼职副主委陈能汪:

  妥善处理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动厦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关键。

  建议应切实推动陆海气污染协同治理。比如,加大岛外新区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以生态优先理念建设岛外新城,开展流域-海域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调查评估、重点海域和内湾水质诊断与入海污染全要素溯源等。

  同时,增强环境风险管控能力,保护脆弱生境与生物多样性。包括提升针对海域防灾减灾能力,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内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体责任,将底栖生物、滨海鸟类等指示物种纳入长期监测评价体系,抢救性保护现有湿地鸟类栖息地和鹭鸟繁殖地,将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划入保护用地。

  此外,提升亲海品质和公众满意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通过因地制宜拓展亲海生态型岸滩岸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责任主体等举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农工党厦门市委兼职副主委唐立娜:

  近年来,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成果丰硕。要持之以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发挥创新力量,迎接新挑战,克服新困难。

  首先,需结合厦门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沿海样本”,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科学缓解资源约束限制,将厦门建设为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

  其次,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涉气污染监管和防治,将厦门打造为和谐、美丽、安全宜居的城市。

  再次,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技术研发,构建海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监测预警“一张网”。

  最后,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建立厦金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多边合作,将厦门打造为生态文明区域协作与对外交流的示范区。

  做好湿地保护 推动辖区内划定工作

  ●市政协委员、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

  结合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厦门的要求,提几点建议。

  完善支持环保生产型企业的财税、金融及相关政策体系,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建议推动高校、社会团体、企业开展课题合作,推动将鸟类的多样性作为河道、湖泊及湿地的重要生态考核指标之一。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为政府部门开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健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重视厦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推动厦门生物多样性的本地调查工作的持续开展。

  充分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各区对辖区内一般湿地的划定工作并进行公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