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覆盖范围逐步从传统制造业拓展至先进制造业和优势服务业等。图为工作人员正进行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倾翻安全试验。 (市质检院 供图)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高层建筑轴线校核。(健研检测 供图)
检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使用TSP系统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探测。(合诚检测 供图)
关注世界认可日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每年6月9日是“世界认可日”,这是世界各国宣传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共同节日。2023年“世界认可日”的国际主题为:“认可:支持全球贸易的未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国将今年“世界认可日”的国内主题定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建设质量强国 促进全球贸易”。
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陈达龙 林艳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贡献了50%以上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很多小微企业还是行业“隐形冠军”。为助力我市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三年在全市牵头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已累计服务77家小微企业。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厦门银保监局联合印发2023年度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对今年行动作出部署。
开展质量问诊
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是市场监管部门部署的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的作用,解决质量管理人才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管理成本和风险较高等痛点问题,重点培育一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质量标杆企业,增强小微企业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市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举措更加精准,参与部门不断扩大,受惠企业逐年增加,覆盖范围逐步从传统制造业拓展至先进制造业和优势服务业等。
2022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文旅、火炬、商务等部门,聚焦旅游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和老字号企业,选择规模大、品牌好、社会责任感强的认证机构作为辅导机构,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认证专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质量问诊,现场培训辅导,针对企业实际问题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全程跟进行动进展情况,组织开展督导点评和现场观摩活动,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精筛企业、精挑机构、精选专家、精心辅导、精准督导的“五精”服务模式下,参与行动的小微企业质量意识、工作环境、质量管理和整体效益均得到提升。
强化资金保障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日前组织召开的厦门市2023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启动会上获悉,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帮扶一家,惠及一批,带动一片”的原则,组织30家小微企业参与认证提升行动,精准帮扶企业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高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中还将强化资金保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中长期贷、保险等配套金融支持,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行动将以‘治当下、管长远、树标杆’为主要目标,重点推进培训教育、实施应用、宣传推广三项重点行动任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当下”,侧重解决质量管理匮乏、质量水平不稳定、竞争力不强、管理成本较高等共性问题;“管长远”,侧重指导帮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有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树标杆”,侧重培育一批质量管理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行业质量管理水平。今年的行动中,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分层次、分类别组织个性化培训教育,指导企业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内审、管理评审等实践活动;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宣传典型企业,树立质量标杆,培育中大型品牌、质量奖梯队,通过开展工作成效、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分享交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持续的“厦门经验”。
【点击】
我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晒出“质检报告”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分析梳理。
检验检测:营收占全省超四分之一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之一,能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统计,我市现有已登记检验检测机构180家,占全省11.52%。其中,环境监测机构4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32家,建筑工程24家,建筑材料22家,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18家,卫生疾控9家,消防类4家,药品1家。
亮 点
检验检测机构
规模化占优势
《报告》显示,2022年,我市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检验检测机构有39家,数量占全市的22%;实现收入18.98亿元,占全市检验检测机构总收入的85%(其中事业单位5家,年收入为4.18亿元,占18.6%),其中超1亿元的检验检测机构5家,比上年增加2家。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检验检测从业人员7086人,同比增长3.34%;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机构有16家。拥有仪器设备59799台(套),资产原值达22.98亿元。检验检测机构总面积 6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其中实验室面积30.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科研投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6.3%。
检验检测机构
市场化程度较高
2022年度,我市企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总收入为17.97亿元,占全市检验检测机构总收入的80.12%。
认证:获证组织和证书数均为全省第一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厦门全市共有认证机构12家,获证组织8331家,占全省比重为30.01%,证书33999张,占全省比重29.32%。获证组织数和证书数均为全省第一。
●食品安全:我市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17张,获证组织314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HACCP)证书227张,获证组织227家;有机产品(OGA)认证证书14张,获证组织10家;绿色食品认证证书25张,获证组织11家。
●生态环保:我市已有环保产品认证证书68张,获证组织40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132张,获证组织56家;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证书47张,获证组织2家;绿色产品认证中涉及建材领域认证证书35张,获证组织14家;污水和垃圾处置、公共卫生及其他环境保护服务证书120张,获证组织60家。
●服务认证:我市累计发放服务认证证书957张,同比增长29.15%,涉及获证组织540家,同比增长9.1%。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认证领域的需求加大,服务认证的证书数量、获证组织均有大幅增长,有效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
认证证书数排位靠前
企业认证意识较强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我市认证证书数全国排名第23,获证组织数排名第27,相对GDP排名较为靠前,这得益于港口城市和外向型经济为认证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制造业领域
认证数量居全省首位
因目录调整,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2022年度有所下降,但证书数量和获证组织数量均保持全省第一,制造业领域认证基础稳固,为我市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发挥“保安全底线”的作用。
全市累计发放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证书12797张,同比增长9.63%,获证组织1107家,同比增长8.11%,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助力,体现“拉质量高线”的作用。
全市累计发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820张,同比增加11.63%,获证组织7191家,同比增长10.49%,帮扶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累计发放绿色产品认证证书44张,环保产品认证证书68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4张,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1张,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同步】
市市场监管局
丰富活动形式
开展主题宣传
本报讯 (记者 陈泥 通讯员 戴艺清 林艳)日前,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厦门市建筑建材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专题座谈会”,邀请行业代表、主管部门交流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领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监管,规范检测行为和市场秩序。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以及我市40家建筑建材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代表共50人参加座谈会。会上,合诚检测、健研集团、国检集团、省建科院、上若检测、远森工程、顺达安等企业作典型案例分析和经验介绍。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检验检测机构既有保障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保安全底线”作用,也有提升工程质量,促进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开发等“拉质量高线”作用。我市检验检测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另一方面将推动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共同探索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档案,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监管,接受社会群众监督,携手打造规范有序检测市场。
据了解,今年“世界认可日”期间,市市场监管局还将陆续组织开展检验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等系列活动,让市民群众有机会“零距离”体验检验检测认证工作,不断增进社会各界对检验检测认证工作的了解。
【链接】
“四个提升”
服务小微企业
质量意识提升。通过质量管理培训,引导企业梳理和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增强员工质量意识。例如:温馨国际旅行社制订了19份管理制度,威芯泰制订了42份管理制度,福禄源、格尔达、喜丫丫食品等企业分别更新相关质量文件和记录98份、90份、101份。
工作环境提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指导企业通过优化布局等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高温、粉尘、噪声、脏乱等不良作业环境。例如,心利合食品公司从提升环境卫生入手,充分激发员工主动性,现场问题大幅减少,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质量管理提升。指导企业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实施定点、定位、标识管理,规范材料、标签等车间物品摆放等措施,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克成五金制品公司利用ERP软件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减少产品返工所带来的人工及时间成本约10万元;凯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升仓库现场管理水平,相关成本下降50%以上。
整体效益提升。通过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推动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下降,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稳步提升。例如,尊王贸易公司节约仓储及配送运输成本36万元,夏商国际旅行社新增多元化业务收入超6万元,国仪科技仪器公司日出货量同比增长5%,多家企业的客户满意度达到100%。